浅谈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艺术体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1
/ 2

浅谈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艺术体现

程洁

330481198610160101 浙江杭州

  摘要:园林景观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构造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美的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影响着现在的、气候状况、生活环境以致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可以说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景观设计 艺术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城市与人口高度密集化越来越高,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园林景观设计学的应运而生。园林师们绞尽脑汁将园林中各景观要素加以反复推敲,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做出更好的艺术性设计,从而更好地发挥园林的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

一、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同时受到行政管理的非理性干预、对古典园林手法现代诠释能力的缺乏、设计时不合理的限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园林设计中的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当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规划设计考虑片面,缺乏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我国城市园林绿地多设有一定面积的水景,如喷泉、瀑布、人工湖等,这些人工水景一般都独立于城市天然水系之外,依靠城市自来水系统维持,利用后多直接排于下水道,而没有用于绿地浇灌或补充到城市水系。而且水景设计中水渠底部和两岸大多采用硬质铺装,致使水生植物难以生长,水质保持难度增加,为了保持景观必须经常换水。这样不仅需要人力物力,提高了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其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越来越趋于雷同,模仿之风盛行,无法持续贯彻,本土文化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规划理念与方案缺乏连贯性,设计理念空洞,肤浅而花哨,设计的理念不能在作品中得到切实反映。方案停留在平面阶段,追求形式上的美而忽略功能。规划设计名品精品意识太强,对人性的关怀不够,以人为本的意识不强,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贯彻,不能满足市民的工作生活需求。

第三,植物的配置不当。没有很好的立足于基地本体,基地生态的观点、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均等未能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实际结合,例如将不是喜荫耐荫的植物安排在地下停车场等高度荫蔽的场所,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人一种破败凄凉之感,对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不应有的破坏。

最后,园林景观单一。许多设计者没有考虑到植物有各种观赏价值之外,还具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单一品种的设计已不能满足景观的需求。

二、通过园林的各个元素,体现园林的艺术性

园林的结构主要由树木、山水和建筑三项要素所构成。而且三个要素里有机的组合状态,构成完整的缺一不可的空间艺术境界。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休息环境,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园林建设与艺术相互完美地结合起来。园林是一种立体空间的综合艺术品,是通过人工构筑手段加以组合的具有树木、山水、建筑结构和多种功能的空问艺术实体。

园林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物质环境,更是一种艺术形象。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我国园林历史悠久,它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宝,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

通常情况下,园林景观的优劣与否,除部分受制于天时地利外,更多地取决于造园的设计者是否匠心独运,是否能巧妙地运用地域和环境上的特点,融自身的审美观念于其中,自树一帜,而园林的艺术性在设计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空间布局的艺术性

设计师在进行空间布局时要注意园林空间融合,动静的分区,对空间进行灵活的应用,保证其布局的合理性和美观性。园林构图要遵循一定的艺术美的原则,讲求美的形式,使园林风景在对比与微差、节奏与韵律、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及比拟与联想的艺术创作中趋于完美。这是园林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园林的空间布局是园林规划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它根据计划确定所建园林的性质、主题、内容等,并结合选定园址的具体情况,进行总体的立意构思,对构成园林的各种重要因素进行综合的全面安排,确定它们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园林绿化植物的艺术性

园林艺术中的植物造景起着美化和丰富空间的作用,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花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针对实际情况,不同的园林形式决定了不同的环境主题。例如节日广场或者公园,就是欢快,喜庆的气氛,在色彩上大多以暖色调为主,而烈士陵园则就应该庄严肃穆,色调以冷色调为主。

(三)铺装材料的艺术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园林铺装的表现材料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风格各具特色。园林铺装一般作为空间的背景,很少成为主景,它以多种多样的形态、纹样来衬托和美化环境,以增加园林的景色。其色彩通常以中性色彩为主,以少量偏暖或偏冷的色彩做装饰性纹样,做到稳定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铺地的色彩要与园林空间的气氛相协调,纹样因场所的不同也各有变化。

铺装的艺术美主要体现在它的材料质感上。根据空间、氛围的不同,选择或粗糙或光滑细致的材料。一般大空间的铺装要采用粗糙质感的,线条明显厚实的材料,给人一种稳重、沉着的感觉。另外粗糙的材料表面吸收光线,不晕眼。小空间选用光滑精细的材料较好,能给人轻巧、精致的感觉。

(四)园林小品的艺术性

园林小品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日渐广泛。它不仅是花坛、灯具、花架、座椅等设施,山石、喷泉、雕像等等,都用它们的语言沟通着观赏者的心,尽力为人们提供服务,满足人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

园林小品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在园林中可观可赏,又可组景,它起着分隔空间与联系空间的作用,使步移景异的空间增添了变化和明确的标志。更重要的是,园林小品可以渲染气氛,具备相对独立的意境和一定的思想内涵,能产生很强的感染力。这是小品的核心与生命力所在。

三、现代园林景观艺术设计起到的作用

通过对现代艺术源流的总结,对现代艺术景观实践的描述,对现代艺术丰富思想的提炼,我们大体勾勒出了在现代艺术视野中,园林景观设计所表现出的各种形态。在现代艺术这一视野中,现代艺术带给园林景观设计的启发,以及现代艺术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互动因素是多方面的。现代艺术不仅在形式的层面上丰富着现代园林的形态,而且在观念和意义的层面上也拓展着现代园林的表现空间。
    现代艺术思维带动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这种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同艺术形式语言是相辅相成和不可分割的,但它对园林景观设计的触动却有着更为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因为思维的渗透而有了更为宽泛的触角。抽象性、结构化、简约性、后现代思维的介入,让园林设计呈现出与传统园林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思维方法。这些艺术思潮作为对艺术的思考,也泛化成了普遍意义上的设计理念,深入到了园林设计的主流方向当中。

四、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展望
   中西文化的互动与借鉴己成为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向。通过必要的扩展或改造来重新探索中国园林创作的历史机遇,是在保持民族文化延续基础上的根本性突破,也是赋予中国园林时代生命力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园林设计要融入国际现代化设计的大舞台,在与西方园林文化交融的同时,必须保持自身传统的民族特点,保证园林文化不偏离本土文化惟有把发掘本民族传统文化作为设计的根基和灵魂,才是中国园林设计发展的正确出路;而对外来文化的“有益借鉴”将会使本民族的本原核心更见丰盈、成熟;同时要紧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融会现代设计语言,包括现代设计理论、设计思维方法、设计理念和设计形式表达等。如果能正确地处理好现代艺术性与民族特色性的关系,使现代中国园林的整体精神引申到人类普遍关心的意念上,那么中国现代园林创作可望像优秀的中国古典园林那样再度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继续出色地引导国人以积极的态度与大自然交流,与优秀的文化交流,与先进的科技交流。

五、结束语

    园林景观是我们生活的地区的基本结构,成熟的园林景观是文明社会发展最完善、最复杂的人工艺术,它涵盖了相当数量的知识、经济和物质资源,它表达了人们对世界的期望,使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受益。 园林离不开艺术,艺术使园林更生动,更能使人们对园林产生神奇和梦幻般的憧憬。园林艺术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园林是一个城市的眼睛和名片,它是一个地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与自然融合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曾艳.园林设计中如何体现艺术性[J].艺术传媒,2009,(08).

[2]杨洁琼.园林设计中的艺术体现浅析[J].华章,2010,(23).

[3]曾琬婕.园林设计与艺术的结合[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12).

[4]王请.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园艺文摘,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