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手术室行全程护理模式对其创面愈合时间和VAS疼痛评分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烧伤手术室行全程护理模式对其创面愈合时间和VAS疼痛评分的影响

薄舒心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手术室  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分析全程护理模式在的烧伤手术室护理中配合对患者术后创面愈合、VAS疼痛评分影响。方法:将2021年9月~2023年3月期间入院行烧伤创面手术治疗者78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护理研究,术前将患者随机分组后,于手术期间分别配合常规手术室护理(对照组,39例)、手术室全程护理(研究组,39例)。比较患者手术治疗准时率、接台等候时间、手术配合度及术后创面愈合时间、VAS疼痛评分变化组间差异。结果:(1)相较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接台候诊时间缩短,手术治疗准时率(84.62%)、手术配合度(97.44%)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较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瘢痕指数及术后7d、14d、28d时术区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模式在烧伤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可确保患者手术治疗的准时实施、积极配合,促进术后创面愈合,改善术区疼痛感受,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烧伤整形;手术室护理;全程护理;创面愈合

前言

烧伤整形手术是针对烧伤后瘢痕患者所主要开展的一类医学修复手术,可在经去除瘢痕组织后,经皮瓣移植,实现对烧伤部位皮肤组织美观性的积极改善,但手术治疗中软组织创面损伤较大,需在实际治疗中要求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确保治疗效果积极改善预后,需在手术室护理中合理选择护理方案[1]。因此,为分析全程护理模式在的烧伤手术室护理中配合对患者术后创面愈合、VAS疼痛评分影响,特开展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及分组

将2021年9月~2023年3月期间入院行烧伤创面手术治疗者78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护理研究,术前将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9例、研究组39例。患者临床资料组间差异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可比。

对照组(男/女,21/18),平均年龄(38.72±7.35)岁,烧伤瘢痕面积(6.24±1.52)cm2,瘢痕存在时间(9.25±2.38)月;研究组(男/女,22/17),平均年龄(38.84±7.39)岁,烧伤瘢痕面积(6.26±1.55)cm2,瘢痕存在时间(9.21±2.42)月。

纳入标准:患者均为躯干、四肢部位烧伤者,符合烧伤后瘢痕手术治疗指征;患者均确认接受植皮术治疗,经确认手术室护理细则后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烧伤深度>Ⅱ度或(和)烧伤面积≥40%者;临床配合度极差者;临床资料缺损者。

1.2护理方法

常规手术室护理:经确认患者手术时间后,按时完成手术室环境准备、手术器械调配等护理,术前15min时引导患者入室,按需完成体位摆放、静脉通道建立等护理,手术开始后辅助完成术中麻醉、手术治疗配合护理。

手术室全程护理:术前1d,手术室护士在责任护士引导下与患者提前沟通,相互介绍;手术室准备结束后,需在术前30min时引导患者入室,由手术室护士引导熟悉室内环境,予以患者心理疏导干预,改善术前负面情绪,引导完成手术室准备、体位摆放;手术护理时,需密切监测患者脑电波、麻醉情况,及时追加麻醉,确保术中治疗配合度及手术安全;术后,需在患者转运至监护病房后,详细告知责任护士手术情况,为术后护理实施提供参考依据[2-3]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手术治疗准时率、接台等候时间、手术配合度及术后创面愈合时间、VAS疼痛评分变化组间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行2*2析因设计,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用(n,%)表示,检验,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如对比分析结果为P<0.05或P<0.01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手术治疗准时率、接台等候时间、手术配合度对比

相较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接台候诊时间缩短,手术治疗准时率(84.62%)、手术配合度(97.44%)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手术治疗准时率、接台等候时间、手术配合度对比

临床指标

对照组/39

研究组/39

/t

P

手术治疗准时率(%)

89.74(35/39)

100.00(39/39)

4.2162

0.0400

接台候诊时间(min)

53.19±5.78

42.25±5.08

8.8784

0.0000

手术配合度(%)

84.62(33/39)

97.44(38/39)

3.9235

0.0476

2.2术后创面愈合时间、VAS疼痛评分对比

相较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瘢痕指数及术后7d、14d、28d时术区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术后创面愈合时间、VAS疼痛评分对比(±s)

临床指标

对照组/39

研究组/39

t

P

创面愈合时间(d)

65.28±8.31

58.15±9.35

3.5595

0.0006

瘢痕指数(分)

8.11±0.75

6.15±0.59

12.8269

0.0000

术区VAS评分(分)

护理7d

6.38±0.65

5.75±0.68

15.7338

0.0000

护理7d

4.98±0.47

4.03±0.45

9.1176

0.0000

护理28d

3.87±0.45

3.12±0.42

7.6091

0.0000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1)相较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接台候诊时间缩短,手术治疗准时率(84.62%)、手术配合度(97.44%)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较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瘢痕指数及术后7d、14d、28d时术区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室护理作为手术治疗中重要临床干预措施之一,可经护理配合积极优化患者手术效率、安全性,且对术后康复质量提升具有积极影响,故在烧伤整形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实施全程护理模式,可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各环节护理内容完善后,帮助患者积极适应手术室环境,缓解术中不良情绪表现,引导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并在术中积极监护下确保手术麻醉有效性及手术配合质量,并可为术后护理的实施提供临床指导[4-5]

综上所述,全程护理模式在烧伤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可确保患者手术治疗的准时实施、积极配合,促进术后创面愈合,改善术区疼痛感受,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王鑫.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对烧伤患者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影响[J]. 中国伤残医学,2021,29(13):99-100.

[2] 陈娇惜,孙业安,陈静,等. 手术室医护一体化综合管理措施在烧伤患者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4):3526-3528.

[3]谢肖霞,吴丽萍,李晓琳,等.早期管饲肠内营养支持在特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20,(3):235-237.

[4]舒瑶,王倩.循证护理在大面积烧伤后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血栓与止血学.2020,(6):1071-1072.

[5]高栋梁,张雷.水胶体敷料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促进创面愈合机制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20,(4):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