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输血患者中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及其回顾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疑难输血患者中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及其回顾性分析

张琪 ,李楠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给予疑难输血患者中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展开回顾性研究。方法:从2021年5月份--2022年5月份中选择疑难输血患者106例,均实施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分析其检测效果。结果:106例患者经过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筛查之后,其阳性抗体为49例,阳性率为46.23%(49/106),血型包含Rh系统31例(63.27%)、抗-E抗体中有27例患者(55.10%);MNSs系统14例(28.57%);Lewis系统2例(4.08%);Kidd系统2例(4.08%),P<0.05,有统计学价值。结论:为疑难输血患者实施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能够为患者的输血治疗提供理论参考,减少输血中不良反应出现,提升输血安全性。

【关键词】疑难输血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输血安全

    在科学技术、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背景下,临床输血技术也在提升,由于输血工作对临床疾病的治疗重要价值,虽然能够挽救患者生命,但是输血也极易造成疾病感染,使得患者预后恢复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则会再次威胁生命安全[1]。然而一旦遇到疑难输血患者,则会增加患者的输血风险,鉴于此,本文从2021年5月份--2022年5月份中选择疑难输血患者106例,解析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之后对输血安全造成了怎样的效果。相关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21年5月份--2022年5月份中选择疑难输血患者106例,男性病患40例,女性病患66例,最小年龄为38岁,最大年龄为70岁,平均数(54.00±15.65)岁。纳入标准:本次研究患者与家属均知晓,且自愿参加;得到医院伦理委员的同意。排除标准:低于18岁患者;抗体筛查结果显示为混合抗体患者。

1.2 方法

    血液标本采集:告知患者清晨需空腹,借助一次性真空采血管进行采血,采血剂量为5毫升,以外周肘静脉血为主,随后施行离心操作,离心率为3000r/min,设置离心时间为10分钟,采用盐水法,聚凝胺法以及抗球蛋白法实施抗体筛选与鉴定。本次检验应用的仪器为:自动血型分析仪,试剂卡孵育器,医用离心机以及抗人球蛋白检测卡,不规则抗体检测试剂等。

1.3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4.0统计学软件实施研究,计数资料则是以百分比进行表示,χ2检验,当P<0.05,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106例患者经过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筛查之后,其阳性抗体为49例,阳性率为46.23%(49/106),血型包含Rh系统31例(63.27%)、抗-E抗体中有27例患者(55.10%);MNSs系统14例(28.57%);Lewis系统2例(4.08%);Kidd系统2例(4.08%),P<0.05,有统计学价值。

表 1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分析[n/%]

血型

特异性抗体

例数

百分比

Rh

31

63.27

抗-E

27

55.10

抗-C

4

8.17

MNSs

14

28.57

抗-M

8

16.33

抗-N

4

8.16

抗-P1

2

4.08

Lewis

2

4.08

抗-Lea

1

2.04

抗-Leb

1

2.04

Kidd

2

4.08

抗-JKa

1

2.04

抗-JKb

1

2.04

总计

49

100.00

  1. 讨论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清之中存在着红细胞规则抗体,也会有极少的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存在,其属于一种免疫抗体,产生之后则会使得患者在输血之前的血型鉴定、配血出现困难,不但会使得多种不良反应发生,也会影响患者临床救治,继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另外,抗体筛选实验通常是在交叉配血实验前,或者是同时进行的,对早期检出意外抗体有积极意义,从而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继而准备好无相应抗原血液,防止延误供血,影响患者的救治[2]

    出现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原因较多,常见的有:同种异体输血情况,即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或者是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患者处于妊娠过程中,由于同种异体红细胞受到刺激,母体便会产生红细胞血型抗体,继而造成红细胞血型抗体不规则性。临床上检测方法较多,以往则是施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方法,虽然此方法的操作较为复杂,所需要的时间也较长,但是得到的检测结果准确性是相对较高的;微注凝胶抗球蛋白技术则是近年来应用的一种方法,其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同样检测结果准确度较高,以此能在短时间内为患者施行输血治疗。术通过本研究可知:106例患者经过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筛查之后,其阳性抗体为49例,阳性率为46.23%(49/106),血型包含Rh系统31例(63.27%)、抗-E抗体中有27例患者(55.10%);MNSs系统14例(28.57%);Lewis系统2例(4.08%);Kidd系统2例(4.08%)。表明:抗-E抗体概率相对较高,进行输血治疗的时候必须要提前检测患者抗一E体,以此提升患者的输血安全性

[3]

    为了进一步提升输血安全性,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构建健全的输血科网络管理系统,重点做好血液相关内容的录入、保存,包含血液入库,储存;保存发放等,尤其需对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相关血液做好特殊标注,以此在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能够及时加以处理,继而及时为患者输血,防止危及疑难输血患者的生命安全。(2)强化输血系统的安全性,即借助网络系统进行保存,此方法操作简便,信息直观,输注的内容也更加精准,不但能够方便了医护人员工作,而且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用血准确性、安全性。(3)强化医护人员的检验操作专业能力,做好血液检查,且血库工作人员要将储存血液管理、检查工作做好,进行输血治疗前,要做好核对与检查,以此确保输血治疗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为疑难输血患者实施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能够为患者的输血治疗提供理论参考,减少输血中不良反应出现,提升输血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徐健,徐煜,曾群娟.疑难输血患者中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及其回顾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2,26(7):1026-1029.

[2]刘蓉霞,柴雪梅,杨海阳,等.建立疑难配型患者信息记录在安全输血中的作用[J].青海医药杂志,2021,51(10):58-59.

[3]郝萧,刁雪芹,鲁雯雯,等.多次输血产生抗-E、抗-c联合抗-Wra抗体致疑难配血一例[J].临床输血与检验,2021,23(5):6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