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的护理风险及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外科护理的护理风险及护理措施

何烨

诸暨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省诸暨市,311811

摘要:外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医疗行为,手术患者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和并发症的变异,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充分关注并掌握各种护理风险,以保障病人的安全和手术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这些风险的危害性和可能的后果,加强病人的健康状态监控和预防措施,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技能,严格按照医疗规范操作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效、合理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外科护理,护理风险,护理措施,效果评价,探讨

1外科护理的护理风险

(1)感染风险

感染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危害性较大。术后感染通常分为两类:手术切口感染和呼吸道感染。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切口周围的细菌感染,呼吸道感染通常是由于气管插管及其他呼吸道装置引起的。感染可能会导致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多、切口渗液、出现污染、恶臭等症状。

(2)出血风险

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在血管丰富的器官和组织内切口的手术中,出血风险较大。手术后出现大出血会导致失血性休克和器官功能障碍,延缓恢复。

(3)营养风险

外科手术后正常的营养供给对病人的身体恢复和康复十分重要。术后需要适当增加病人的能量摄入,防止营养不良和恢复缓慢,同时需要注意防止超营养症。

(4)血栓风险

手术后,病人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良,形成血栓,特别是深静脉血栓。血栓形成会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引起情况严重时甚至可导致肺栓塞。

(5)安全风险

手术室是一个复杂的工作环节,手术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和失误,例如手术器械不足、手术操作不当等,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风险,以保障病人安全。

2外科护理的护理措施

外科手术是一项复杂且高危的医疗操作,护理措施的质量和安全水平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康复和生存。以下是外科护理中常见的护理措施:

2.1感染风险的护理措施

(1)护理前准备

护士需按规范对病人实施预防性抗感染措施,包括洗手、戴好帽子、口罩、手套等穿戴。同时准备好消毒剂、无菌手术器械等物品,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2)严格手卫生

护理人员在术前、术中、术后等关键时段,应保持严格的手卫生。病人死亡后,负责不同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的技术人员,应对器械进行正确喷洒消毒药水,并进行消毒检查,保证器械的无菌化。

(3)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

外科手术时要使用无菌物品和手术器械,护理人员在使用时,应该未曾“污染”并且符合消毒要求,以保证手术器械的完全无菌,避免细菌传播。

(4)抗感染药物的正确使用

抗感染药物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选用,抗菌谱覆盖率与种类应与病原菌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确保正确给药,以避免过度用药或用药不足的情况的产生。

2.2出血风险的护理措施

(1)护理前准备

护理人员应当认真检查手术切口和伤口,确保全部用药和配制好血栓抑制剂,包括止血带、血栓剂等。

(2)术中出血的处理

在手术过程中,当出现术中大出血时,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在手术区域进行手术切口缝合,或进行悬吊升高头部,以提高血压等。

(3)术后出血的处理

术后一旦发生出血,护理人员应立即采取补液和输血措施,调整病人的姿势,加强心肺功能监测,并在血糖、血压及水电解质等方面进行监测,以帮助预防延迟性失血。

2.3营养风险的护理措施

(1)护理前准备

护士可以通过了解病人的素质及相关病史,以补充其所缺失的必需营养素,优化机体免疫功能。

(2)术后营养支持

术后护理人员向病人提供各种营养支持,以满足手术后身体对营养素的需求,如适当增加能量摄入、提高蛋白质摄入量、平衡血糖和水电解质等。

(3)营养监测

精准的营养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营养不良和营养障碍等问题,护理人员应该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手术后身体的反应,采取相应的营养加强措施。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水平血糖、血压、营养状况、肠道运动等指标,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2.4血栓风险的护理措施

(1)术后早期行动

术后早期行动有助于减少血液凝结。护理人员应鼓励病人进行早期活动和针对性运动,激发患者的自我意识。如果有必要,可以动用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血药来预防和治疗血栓。

(2)床位设计和护理

床位设计在术后恢复期的协助开展负重运动活动,缩短术后床上静息时间,让病人能够尽早适应日常生活及体力恢复。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保持病人床位舒适、干燥,防止患者出现床位潮湿、堵塞静脉的情况,以避免血栓形成。

2.5安全风险的护理措施

(1)手术前做好准备工作

术前,护理人员应做好手术器械的检验、清洗和消毒,确保解释清楚手术过程和主要操作,避免误操作。同时,明确所有手术者的职责,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

(2)在手术过程中确保安全

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配合外科医师进行手术,确保器械和物品没有误放或缺失,及时发现并解决生命体征异常,避免手术失误并减少手术过程中各种伤害的可能性。

(3)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病人,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感染、体将化等并发症,防止床位压疮和误吸等情况的发生。

3护理实施效果评价

护理实施效果评价是评估护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方法,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改进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护理实施效果评价的详细介绍。

3.1护理实施效果评价的目的

护理实施效果评价的目的是通过量化和分析护理实施的效果,比较实施前和实施后的差异,得出护理实施是否有效的结论。通过护理实施效果评价,不仅能够评估护理措施的效果,还能够为改进和提高护理水平提供有效的依据。

3.2护理实施效果评价的方法

护理实施效果评价的方法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包括使用各种量表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如疼痛量表、生活质量问卷、抑郁症状量表等,还可以通过对病人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定性方法包括通过对病人的观察和病史等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如对病人的疼痛感受、情绪状态、睡眠质量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此外,为了评估护理措施的有效性,还可以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反馈和意见,比如在术后问卷调查、电话随访等方式都是常见的定性评价方法。

3.3护理实施效果评价的步骤

(1)制定评价指标

护理实施效果评价需要明确评价目的和所需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需要具体、可操作,能够反映本次护理实施的特点和病人的具体情况。

(2)收集数据

根据预先制定的评价指标,收集所需数据,并分类整理,以便后续分析和加工处理。

(3)数据分析和加工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加工处理,比较实施前和实施后的差异,并依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

(4)结论和总结

根据数据分析和加工处理的结果,对护理实施的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并提出英里改进方案和建议,以指导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改善。

3.4护理实施效果评价的注意事项

(1)评价指标要与护理实施措施相符合,有效量化参数并易于收集。

(2)数据收集和加工处理要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避免意外的干扰因素。

(3)在分析和解释数据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引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估。

(4)在评价过程中要与病人和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积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更好地提高护理实施效果。

4结论

总之,外科护理中不同的护理风险需要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要准确评估病人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并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在护理过程中及时调整。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志琴.普外科护理的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分析[J].人人健康,2019,No.503(18):170.

[2]包梦雅.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分析[J].名医,2018,No.65(1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