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网络IPv6安全仿真技术与教学应用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软件定义网络IPv6安全仿真技术与教学应用路径

刘雯雯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43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软件定义网络开始朝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在诸多领域中得以创新性应用。这也对软件定义网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不断为社会输出优质的创新型人才,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软件定义网络IPv6安全仿真技术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笔者针对软件定义网络IPv6安全仿真技术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路径,希望有助于网络安全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软件定义网络;IPv6安全仿真技术;教学路径

引言:软件定义网络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Clean Slate 课程组所提出的,利用技术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随着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不断发展,IPv4地址资源不断的走向枯竭,导致国家信息安全受到了较大的威胁。为此,2017年我国印发了《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本(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互联网性能得以进一步提高。教师在应用软件定义网络IPv6安全仿真技术开展软件定义网络教学活动时,应通过各种路径将其融入到教学中,以此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软件定义网络IPv6安全仿真技术

    软件定义网络IPv6安全仿真技术的研究是高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培养网络安全、信息化战略实现所需求的优质信息安全人才的重要着力点。为此,教师在开展软件定义网络教学时,应加强软件定义网络IPv6安全仿真技术的应用,将个性化学习体系的打造为核心,创新升级教学内容。从安全仿真技术的角度和教学中应用的角度来看,Python+Mininet模块的设计的优势包括:第一,各个模块相互独立,不仅较为灵活,同时还比较容易实现,其在教学中的应用,适合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协作性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第二,对Python的开发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可以很好的满足学生对安全仿真技术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第三,在过程性分析安全仿真技术时适用于可视化和数据测量技术。

二、软件定义网络IPv6安全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层次化的设置实验教学体系

教师在应用软件定义网络IPv6安全仿真技术开展软件定义网络教学活动时,可以具有层次化的设置实验教学体系。根据实验教学任务以及教学要求,通过基础性实验、进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的设置,分别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一项或者多项能力,力争借助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训练和发展学生化解复杂网络工程问题的能力。

设置基础性实验的目的为促使学生可以熟练的应用网络开源工具,实验内容包括软件定义网络拓扑的搭建以及控制器、南向接口、交换机的操作[1]

进阶性实验的设置需要倾向于软件定义网络数据平台的开发和设计,其开发、设计的难点在于编程环境的搭建和Java程序的应用。

探究性实验的设置需倾向于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研究,在教学课堂上引入有关软件定义网络IPv6安全仿真技术的科研活动,利用科研对课堂教学进行反哺。

综合性实验的设置则需要倾向于在工程中的应用,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实验活动时,需引导学生针对网络领域的热点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加强对具有较强实用性软件定义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根据开发软件的具体要求和需求,将实验的整个环节利用博客的方式记录下来。

(二)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在应用软件定义网络IPv6安全仿真技术开展软件定义网络教学活动时,应该注重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2]。一方面,高校应积极的加强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安全仿真技术为中心进行创新,以此将企业内的安全仿真技术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合作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通过实训平台的搭建,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培养出社会所需求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利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软件定义网络教学活动,借助线上教学平台的搭建,在线为学生提供下一课时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验大纲、教学课件、模拟考试、课后作业等。学生可以利用线上教学平台,随时随地的提出自己在线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其他同学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共同谈论,教师则应该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做出适时、恰当的引导。并且教师还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在线下应用软件定义网络IPv6安全仿真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时,则可以针对学生的遇到问题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

(三)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更新

    在应用软件定义网络IPv6仿真安全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认识到软件定义网络该门学科知识的更新速度较快,平时一定要注重加强对最前沿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研究,并及时的将其引入到教学中内容,对教学内容加以更新[3]。只有学生掌握了最新的软件定义网络技能和安全仿真技术,才能够在日后毕业时在业界内具有一定的求职竞争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在更新教学内容时,不单单需要注重加强对软件定义网络理论知识内容的更新,同时还需要注重加强对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始终跟随业界发展持续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并且高校也应该鼓励教师积极的参与科研,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而更好的应对软件定义网络安全仿真技术不断更新对课程教学提出的新的挑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软件定义网络课程教学来说,其设计的知识内容较为广泛,并且具有较强的前沿性和应用性。为此,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加强软件定义网络IPv6安全仿真技术的应用,具有层次性的设置实验教学活动,在传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断的加强对教学内容的革新,促使学生可以及时的掌握最前沿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进而为学生日后毕业时的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巍.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安全评价教学改革途径研究[J]. 科幻画报,2021,(08):187-188.

[2]罗奇,肖瑶星,杨辉. 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6):130-131+134.

[3]韩颖铮,王萌,陆以勤. 软件定义网络创新实验平台的构建与运用[J]. 电信科学,2018,34(05):115-119.

作者简介:刘雯雯(1985.0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诸城学历:本科研究方向:Java软件开发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