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护理干预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30
/ 2

标准护理干预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效果

吴雪,张艺佳通讯作者

乐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乐山市 614000

摘要:目的:分析标注护理干预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效果。方法:此次选择4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患者主要是来自2022年11月-2023年4月接受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对此次40例病人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下患者眼压情况、负面情绪。所以,对照组患者将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将采取标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标准护理干预后眼压情况控制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能有效地改善并控制患者眼压情况,同时缓解患者负面情绪,适合推广。

关键词:标准护理干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护理效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指眼内房角突然出现关闭而造成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常伴有相应的症状和眼前段组织病理改变。该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者常伴有远视,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造成该疾病的原因较为复杂,如患者长期情绪激动、长时间在较暗环境中工作或者应用抗胆碱药物等都会导致瞳孔散大。周边虹膜松弛,从而诱发该疾病。患者发病后常见眼痛、头痛、流泪、畏光以及视力急剧下降等问题[1]。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通过相关资料显示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时,若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地促使患者眼部功能恢复。但常规护理干预模式总体而言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患者实际需求。而标准护理干预是基于常规护理服务衍生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加快患者恢复情况。标准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并贯彻落实人文关怀,促使护理工作更加标准化、合理化,确保患者能够接受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基于此,本文将探究标准护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选择4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患者主要是来自2022年11月-2023年4月到我院眼科接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对此次40例病人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此次参与研究病人年龄在50-76岁之间,平均年龄均在61.54左右,有18例女性,其余均为男性。病人资料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一步展开研究。

纳入标准:两组患者精神状态均正常,能够与护理人员进行正常沟通,且能自主进行日常活动;经临床诊治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参与研究时病人及家属同意。

排除标准:伴有精神疾病,无法正常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

1.2方法

对照组:对该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日常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眼部变化,若发现患者眼部有明显渗液情况则需要及时上报医生并予以处理。同时需要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避免患者揉搓眼部,并告知患者要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2)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该疾病的病症、原因,加强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减少患者负面心理亲故,避免患者眼压升高,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3)饮食护理:要求患者少量多次饮水,不得一次饮水过量,不得饮用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平时饮食需以清淡为主。

观察组:除去上述护理内容以外对该组患者采取标准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入院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每位患者,并引导患者了解医院环境,并评估患者入院病情,详细进行记录,结合患者病情为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缓解患者负面心理情绪,提高患者心理信心。

(2)术前标准护理:护理人员要在手术开始前陪同患者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告知患者,为患者讲解手术流程以及成功案例,强化患者治疗信心。

(3)术后标准护理:手术结束的3—4小时后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眼压情况以及生命体征,告知患者及家属要注意眼部卫生,控制患者饮食。

(4)出院标准护理: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准备眼部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控制情绪的重要性。

1.3观察指标

对比40例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下的眼压情况以及负面情绪变化。负面情绪变化选择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负面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组间分别采用t与卡方进行检验,当p<0.05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眼压情况,观察组患者眼压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眼压情况(±s,分)

组别

术后一周

术后三个月

对照组(n=20)

14.64±2.01

20.43±1.98

观察组(n=20)

14.32±1.99

17.43±2.03

t

0.043

1.543

p

<0.05

<0.05

2.2对比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情况,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情况(±s,分)

组别

焦虑

抑郁

对照组(n=20)

42.53±3.23

41.87±3.75

观察组(n=20)

36.76±2.06

34.72±2.13

t

4.325

3.652

p

0.000

0.000

  1. 讨论

由于急性闭角型眼光病好发于50岁以上群体,而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明显,一定程度上加大该疾病的人数。对于该疾病并没有明确的发病机制研究,当患者发病后多数会出现视力降低、眼痛等症状,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对于该疾病若仅仅依靠药物治疗效果并不佳,为此通过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但手术具有一定创设性,当患者进行手术后极容易出现并发症,为此,就需要通过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减少并发症发生,缓解患者术后负面情绪,提高整体恢复效果。标准化护理服务是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为基础,通过入院到出院的全面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2-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标准化护理服务干预后眼压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负面情绪控制也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取标准化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蔡海娟.心理护理干预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效果[J].中外医疗,2021,40(07):147-149.

[2]丛媛媛.心理护理干预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8):244-245.

[3]陶晶梅,杜林,刘莉.互动达标理论结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06):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