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健康别大意,这些知识点要掌握

/ 1

心脏健康别大意,这些知识点要掌握

周倩

邛崃市中医医院  四川  成都  611530

如果将人体比作一个大型加工机器,心脏便其中最关键的动力来源。在人体中,血液需要经由心脏输送至全身,以实现机体内各器官的运转。同时,心脏自身供血的重要通道便是冠状动脉。近年来,我国居民受心血管疾病困扰,《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指出,我国每5位死亡居民中,至少有2例因患有心血管疾病而去世。那么如何维持心脏健康?以下知识点需谨记。

一、四大健康行为

(一)饮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日常三餐在每日生活占有较为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生活变化,人们对于三餐忽视程度愈加严重。三餐中膳食平衡,对于人体各器官以及心血管十分重要。在日常饮食中,需做到五多三少,即多吃蔬果、坚果、豆类、谷物以及低脂乳制品,少吃盐、红肉或加工肉、含糖饮品。日常饮食中,需注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平衡,尽可能补充充足蛋白质,多饮水,少喝或不喝调制饮品。很多人喜欢吃炸鸡等油炸类食品,喜欢烧烤、烤肉等食物,但这些食物含有大量脂肪或糖类,过度食用后,可能导致血管出现动脉粥状样硬化,影响身体健康。因此,需要严格控制上述食物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糖类摄入量,以避免过度摄入造成的负面影响同。同时,应避免食用过多生冷、硬质、辛辣类食物,每日摄入盐量尽可能在5g以内。

(二)运动

每周内足量运动可维持身体健康状态,增强心脏功能,同时对人体内血液循环存在一定改善作用,帮助人体加速新陈代谢,调节血压、胆固醇水平,预防冠心病发生。在高血压患者中,适宜的运动可辅助控制其血压水平。相关研究表明,超重人群患有冠心病风险较高,因此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也可帮助改善心脑血管状态,维持健康水平。针对儿童,每日应运动1小时,若其年龄在6岁以上,每周需保持420分钟活动量,6岁以下儿童,可适当增加运动量;针对成年人而言,需将运动具体划分为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并根据运动强度划分低强度、中强度、高强度,每周需维持150分钟中强度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成年人每日可保持30分钟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三)睡眠

有研究表明,在心脏健康人群中,睡眠时间低于7小时成年人,其患有心脏病风险显著增高,可见睡眠对于人体心脑血管重要性。原因在于,睡眠状态不佳时,人体内植物神经系统出现紊乱状况,人体易出现胸闷、心慌、憋气等情况,长此以往,将加重心脏负荷,导致疾病出现。因此,为预防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需保证良好作息,维持充足睡眠。针对各年龄群体睡眠状况,也有着具体建议。年龄低于5岁儿童,每日睡眠时间保持在10~16小时;12岁以下6岁以上儿童,每日睡眠时间在9~12小时内;18岁以下13岁以上人群,每日睡眠最佳范围为8~10小时;而成年人每日需保持7~9小时睡眠。良好睡眠状况,影响人体心脑健康水平,有助于降低放产、心率失常发生风险。建议人们每日早睡早起,维持7~8小时睡眠,睡眠时不打鼾、不频繁失眠,白天时无嗜睡情况即为最佳。良好睡眠同时可以降低心衰风险,降低罹患心脑血管疾病概率。

(四)戒烟酒

人们通常认为烟酒,可帮助排解压力,但实际上长期吸烟、喝酒将对人体产生一定程度损伤。香烟中,含有大量尼古丁成分,机体吸入后,会使血管收缩,使血液内胆固醇浓度提高,进而导致动脉粥状硬化情况出现。而饮酒过度时,心脏负担加重,对血管影响较大。一切二手烟烟草暴露对于人体均存在不同程度危害。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传统烟草外,电子烟、电子雾化器等新型产品,同样影响人体健康。

二、两大维持健康因素

(一)正常体重

随着人体年龄增加,其血管受影响因素增多。过度肥胖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其中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等。体重指数可作为一个较为合适的指标,评估其机体内健康问题。因此,成年人体重指数较为适宜范围在18.5~24.9之间,可维持其正常心血管健康状态。同时注意,体重超重对心血管健康影响较重,但体重过轻时,也不利于心脏健康的维持。

(二)血脂、血压、血糖正常

血脂、血压、血糖情况,对于心血管类疾病影响程度较大。因此,保证此3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尤为重要。在进行血脂、血压、血糖检测时,个人检测可使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血脂检测。该检查方式可在人体未禁食状况下使用。血压正常范围在收缩压、舒张压低于120/80毫米汞柱。针对既往存在高血压、高血糖患者,需要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定期监测个人血糖、血压水平,使其在正常合理范围内,以避免引发冠心病等心脏类并发症出现。目前,高血压、高血脂尚未有根治方式,因此建议存在“三高”人群,及时进行复查,监测各指标变化,以延缓或预防冠心病等心脏疾病发生或进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影响心脏健康与否的八大要素主要包括:不吸烟、体重正常、饮食健康、良好运动习惯、血压、血脂、血糖处于正常水平,以及睡眠状况良好八方面。除此之外,保持良好心态,也可提高对疾病的预防能力。针对冠心病这一疾病而言,情绪或为其病发诱因之一,人体在情绪激动时,其血压会出现持续升高情况,心脏耗氧量随之增加,易使人体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诱发情况。因此在注意以上要素同时,需维持日常心情,以维持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