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背景下零碳金融实现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碳中和背景下零碳金融实现路径探究

刘世粉

莒南县能源工作服务中心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在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机遇之一,就是以绿色发展的理念来推动产业整合,助力高碳行业的绿色转型,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掘出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优势,特别要实现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保障绿色经济安全发展,建立我国在“零碳革命”时代的领先优势。

关键词:零碳金融;碳中和;实现路径探究

1零碳金融概念解析

金融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年来,我国积极利用金融工具服务实体行业,建成了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投资为代表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其中,绿色信贷是核心工具,在我国,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政策支持下不断扩大绿色信贷的资金池,规范化调整信贷结构体系,为更有效、更有序地服务实体经济打下了坚实基础。绿色债券为辅助工具,由于债券资产自身价值的独特性和稳定性,绿色债券更为广泛地作为投资标的物被各大金融机构所接纳。绿色投资作引导,设立绿色基金、优创绿色保险,以多种类、多渠道的形式鼓励国内外资本开展绿色产业投资、参与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投资对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形成了良好的正向推进作用。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助于金融从业主体控制其活动风险,削减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由于资产定价的重建、市场倾向的变化、市盈率的波动以及经济结构、劳动产出比率的更替给金融市场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2零碳金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2.1零碳金融政策不完善

当前,我国零碳金融法律规范和政策体系尚不完善,零碳金融政策并不能完美契合实践所需,国家层面的法律出现空缺,目前只出台了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有关绿色金融的一些政策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例如《民法典》第509条中的“绿色义务”条款,虽要求行为主体在从事生产活动过程中应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但是后续条款中却缺乏对资本流动的明细化规范。零散化的零碳金融政策体系无法对降碳减排问题做出积极应对,零碳金融政策的构建仍有较大的空间。

2.2传统能源依赖给零碳转型增加难度

传统能源的使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传统行业对于传统能源的依赖客观上限制了零碳金融产品的发展,也影响了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故而,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高碳行业转型是我国金融机构和政策制定机构在构建零碳金融体系的过程中急需解决的艰难课题。

2.3各地区零碳金融发展失衡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各地环保意识也存在较大差距,地方保护主义、环保政策失灵等现象屡见不鲜。同时,各地区在零碳转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发展失衡的现象。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实力较强,零碳转型投资较多,所取得的成效也更为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受制于其保守性和经济发展水平,其零碳转型不尽如人意。某些地区由于缺少资金支持,为了争取财政倾斜甚至出现了数据“漂绿”“漂零”的问题,这也导致欠发展区域陷入了不良资产投资率提升与市场投资意愿下降的恶性循环。

3零碳金融发展实现路径

3.1提升市场主体绿色信息披露意愿

零碳金融的实现离不开企业的参与配合,信息披露和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也有助于企业主体与投资者建立良好的互动互利机制。在市场经济下,信息不对称和代理不透明往往是阻碍企业进行市场融资的关键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健全投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产品开发、风险管理、压力测试、信息评价、信息共享、反馈机制等多层次、多主体的管理系统,加强资金投放的精准度,拒绝地方“漂绿”“漂零”的问题产生。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金融主体可以通过对市场主体进行绿色评级和透明度分析,进行差异化的融资管理,给予不同的授信贷款额度和贷款利率水平,强化信息披露约束,迫使企业提升信息披露的意愿。加快构建多方主体评估系统,适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践行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参照“赤道原则”构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机制。

3.2加大零碳金融投资的力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零碳金融的使命就是要服务于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因此,要鼓励金融主体为转型升级过程中体量大、周期长、风险高的企业给予转型融资,尤其要为减碳降碳技术的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无论是碳捕获、碳封存还是碳脱除技术在研发时都面临着开发耗时久、投资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的问题。为此,要加强资本对于零碳产业的投资支持与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存量资金参与到构建零碳金融转型中来,确保企业能够得到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支持,保障这些前期需要大量投资的企业能够得到市场中风险投资者的关注和肯定,解决企业主体面临的融资难的问题。

3.3防范零碳转型投融资风险

金融监管机构要充分认识产业转型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金融风险,引入合适的政策和市场调整工具,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及时调整,充分利用好货币政策和对冲工具来维持市场的稳定,维护好银行机构的资产稳定性和信贷能力,充分利用多种金融工具来削减产业变化所造成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维持货币市场稳定,支持、鼓励、引导市场资金进行零碳转型的投融资。不断完善内外风险控制的架构,对于国内外金融环境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期研判,建设完备的风险控制、风险治理、风险对冲的体系,建立科学的资金使用披露标准和范式,提升对于投融资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分析测算等信息整合共享的能力,提升自身的零碳资产识别、控制能力,增强应对环境变化的压力处理能力,提升自身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

3.4完善零碳金融法律和相关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加快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高耗能转变为低消耗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能创新。在实现零碳金融转型的过程中,要做好前瞻性的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零碳金融发展战略以及相关配套政策。要加快国家层面的立法进度,可制定专门的《绿色金融法》《零碳金融法》等,使我国零碳金融市场有法可依。在此基础上,对于政策的实施做出明细化的约束,划清立法主体、行政主体、执法机构的权责界限,合理分配多方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结语

我国作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发展我国家,为了完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历史性任务,必须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 升级,加快完善我国科技创新体制,实现在能源的获取、储存、输送、使用、转化等各环节的低损耗、低污染、低排放。 在这整个过程中,金融业将会成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白雪石,沈非若. 新发展格局下的零碳金融产业布局[J]. 清华金融评论,2023,(02):32-34.

[2]朱民. 构建世界领先的中国零碳金融体系践行金融新发展理念[J]. 清华金融评论,2023,(02):2.

[3]王鑫,张鹏飞. 建筑零碳化发展及建筑碳金融增益模式分析[J]. 绿色建筑,2022,14(03):16-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