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建筑施工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

刘玉春1,潘明亮,2

1身份证号码:412728199110106038

2身份证号码:412821199204101511

摘要:当前中国的建筑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建筑施工越来越多。在施工过程中,地面施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工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有良好的耐压性、耐腐蚀性、防滑性,还要便于清洗。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应保证整体地面施工技术的科学性,为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下面就从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入手,分析建筑施工整体地面施工技术应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整体地面;施工技术

1 建筑施工中整体地面施工要求

在进行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时,应该制定好施工计划,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加强施工工艺质量的控制,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第一,综合分析刚度、密度、结合度等方面,选择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凝胶材料进行施工,可以保证整体地面施工的质量合格;第二,选择合适的细骨料材料,做好整体地面施工材料用量的控制,保证混合料的密度符合技术标准,加强整体地面中水泥浆液质量管控,防止产生严重的质量缺陷问题;第三,充分的分析经济、成本等要素,制定出比较完善的整体地面施工技术方案,达到适用性的要求,可以有序的完成各项施工计划。

2 建筑整体地面施工中的问题

由于在施工中使用了多种建材,许多工地的材料管理难免混乱,因此会出现建材混乱,建材分类不良等现象,使用效率降低,有时还会出现找不到材料的情况。有些材料,由于储存不当,会降低建材的质量,有些甚至会过期。还有一些机械器具由于操作或其他原因容易出现问题。另外,不能及时维修,使机械电器提前损坏,无形中增加了机械电器的维修成本。施工现场的安全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应该在施工现场设置一些安全警示。但是,一些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语等。它们太少了,有些甚至放错了地方。此外,由于天气等原因,施工现场的路面会布满坑洼,部分地方会出现积水。此外,一些建筑垃圾没有及时清理,使得施工现场更加混乱,污染也会越来越深。总之,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对整体地面施工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这些东西管理不好,可能会发生一些安全事件。对于企业来说,施工的质量和安全难以保证,甚至会影响施工进度。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施工的细节和每个环节的情况,必须统一局部和整体。为了保证整体质量,有必要使各个部分的工作合理、规范。

3 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前期工艺

3.1模板工程

主要是指控制楼面模板的标高,如果模板标高出现偏差会影响钢筋工程的实施,由此可见,楼面模板的标高出现偏差会影响整个施工工程。因此,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偏差,我们要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降低地面不平的几率。

3.2钢筋工程

主要是指楼板上部钢筋的位置和高度的固定,尤其需要注意梁柱之间交接的区域,这里是钢筋最密集的区域,在进行结构施工时,应该把标高控制点放在竖向的钢筋上,这样更方便施工人员随时关注施工进展。

3.3混凝土工程

在施工时,需要控制混凝土的平整度,确保在规定平整度范围内施工,特别是地面压光时更要注重平整度的控制。在混凝土工程施工完毕后,施工人员需要做好成本保护,避免由于没有做好相应措施导致的资源浪费和延长工期的情况发生。

3.4砌筑工程

砌筑中使用的砂石和水泥,在大面积施工之前必需经过检验,合格之后才可以大面积使用;砌筑使用的砖块在施工场地的堆放必需上盖下铺,上面防雨,下面排水,并且在施工中注意考虑各个结构空间的合理性。

4 建筑工程中的整体地面施工技术

4.1基层处理

 基层处理质量的高低与水泥砂浆地面的强度与抗耐磨性密切关联,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地面施工质量。所以,应确保基层处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施工地点填铺碎石时,要确保碎石粒径大小基本一致,对碎石压实处理后,才能进行地坪施工操作。接下来是面层混凝土的浇筑操作,为了保证整体地面良好的施工质量,这一工序也极为重要的。所以,在浇筑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区域采用差异化的浇筑方法。通常情况下,可以采取分区与分层2种不同的浇筑方式。也就是对整体地面进行划分,使其成为几个相同的区域,针对不同区域实施按层施工。结束底层混凝土浇筑操作后,应进行振捣,并保证振捣的均匀性,确保混凝土在地基上的铺设均匀。对地面的杂物进行处理,保证地面良好的清洁环境,为基层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结束混凝土浇筑,待混凝土完全硬化后,对混凝土表层实施磨平处置,直至混凝土表层的平整性与工程施工要求相契合,方可利用清水对地面进行冲洗,待地面洁净后便可执行后续施工工序。

4.2施工的弹线找规矩

合理的应用相应的弹线找规矩的方法来进行建设,其操作步骤可分为三部分。第一,在弹基准线地面进行抹灰之前,施工人员应该在前面的四周进行相应的使用,设置出一道基准水平线,然后将它作为水泥砂浆层面进行标高时的操作依据,然后运用拉好的基准线地面的标高,并且让它反弹回墙面上,形成地面面层的水平基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要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第二,做标筋。在操作的过程中,人员根据做好的水平基准线,从墙角开使,每隔一段距离,就用相应的水泥砂浆进行标注,在完成后,将同样长的横方向标筋在墙上做出,进而对墙面的高度进行控制。第三,找坡度的操作过程,在对地面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于是厕所或是厨房等地的地面做好坡度设置,如果在房间中相应的地漏,还要对地漏的四周设置大于5%的泛水工作,从而达到地面积水或是倒流水现象的发生。

4.3面层涂抹

 涂抹面层前,应对基层进行浇水处理,使其处于润湿状态,第2 天将一层素水泥浆结合层涂刷其上,同时对面层进行铺抹,依照“随抹随刷”的基本原则,确保面层与基层之间能够有效黏合;将混合料或砂浆铺于各标筋间,同时执行压实操作,根据标筋高实施刮平处理,从室内开始逐渐到门口位置,使门框锯口线标高标准得到良好满足,且将其磨平,确保表层的细致与平整。结束涂抹施工操作后,如果表面依然含有水分,需要将一些干水泥撒在其上,以吸收表层水分。混凝土初始凝结后,应将一层混凝土涂抹其上,并进行压光和压实,确保混凝土表层足够光滑与平整,同时保证混凝土内部没有气泡与空隙。

4.4 后续养护

 在地面养护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养护的时间,通常需要养护 30天,养护时需要在地面上覆盖一层草垫,并在草垫的表面进行洒水处理,要让地面保持在一个润湿的状态,避免其在凝固的过程中出现裂缝的现象。养护工作对整体地面的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施工单位一定要加强对该环节的重视,保证该环节的科学合理,可以保证整体地面的施工质量,提高其实际应用效率。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中整体地面施工应坚持专业知识理念,综合运用现代管理形式,科学决策合理施工,精细管理确保质量。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整个地面施工的规模和强度将不断增加。只有与其他施工技术进行适当的结合和协调,才能使整个工程达到高质量、高水平。

参考文献

[1]王 皎.建筑施工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4):1483.

[2]王贵生.基于当前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旬刊,2013(8):120-121.

[3]袁春燕,宋祥军.浅谈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1):1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