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医师如何消除病人术前心理负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4
/ 1

麻醉医师如何消除病人术前心理负担

常超男

(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麻醉科,河南 郑州 450000)

    麻醉和手术不分家,有手术的地方必定存在麻醉,故在手术治疗前为了确保患者能安心、舒适的配合治疗,不仅需要超高技术的麻醉医师完成麻醉,还需要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病人减轻心理负担。故下文将详细阐述麻醉医师在术前如何能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

    大部分人术前均存在焦虑、紧张、害怕等不良心理变化,如果术前没有正确调整好病人的心态,会增加手术风险,导致病人的血压增高、心率较快,甚至会降低其免疫功能,增加疼痛反应,因此要妥善调节病人术前的心态,明确针对性心理护理对病人心态的重要性。

一、术前心理干预对手术的作用

    术前病人存在不良心态的原因主要是担心麻醉和手术意外、害怕疼痛、对手术和麻醉缺乏全面认知等,因此通过术前心理干预能有效稳定病人术中的生命体征、减少术中麻醉用药量、减轻用药不良反应以及提高病人的治疗舒适感。

    1.稳定生命体征:术前麻醉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病人术中的痛苦,但手术和麻醉本身属于侵入性操作,是一种应激源,会增加病人身心应激反应,进而造成其生命体征发生改变,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抑制等,通过心理干预能稳定其心态,减轻对手术和麻醉的恐慌感,转移麻醉注意力,保证病人能安心、平静的配合手术。

    2.减少麻醉用药量:麻醉实施前向病人详细讲解麻醉过程,告知其气管插管全麻后的喉咙反应,让病人做好心理准备,提高自身配合度,稳定心态能减轻生理应激反应,进而能减少术中麻醉用药量,同时还能减轻麻醉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缓解病人的焦躁、恐慌感。

    3.提高病人的治疗舒适度:麻醉医师向病人介绍麻醉和手术相关知识,解答病人的疑问,提高其治疗认知能减轻对麻醉手术的不安、焦虑感,进而能建立亲切、友好的医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治疗的舒适度和满意度,降低医疗矛盾和纠纷的发生率。

二、麻醉医师如何消除病人术前的心理负担

    不管是大手术还是小手术,病人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顾虑,甚至会因为恐惧和害怕等心理导致术前彻夜难眠,最终造成麻醉手术耐受力降低,引发各种手术风险,故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需要从关怀、鼓励、安慰及引导等入手,帮助病人消除后顾之忧,保持轻松、愉悦的状态迎接手术。

148    1.加强术前沟通和评估:手术前一天由主治医生、护士和麻醉医师共同进行术前访视,根据病人的病情、心态等展开宣教,保持热情、微笑的态度向病人讲解手术和麻醉相关知识,由主治医生介绍手术过程、注意事项,麻醉师负责讲解麻醉药物、麻醉风险和身体感受等,与家属做好沟通工作,共同安抚病人的心情,叮嘱其术前要禁食禁饮,简单交代麻醉方式、术中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多给予病人关心、问候和沟通,及时解答其疑问,消除其内心顾虑,加强安抚工作,减轻其对手术和麻醉的恐惧感,并叮嘱其麻醉的安全性,术中可在无痛状态下进行,无需过度担忧,嘱咐病人只需好好休息,调整良好心态积极应对。

    2.针对性心理疏导:麻醉医师与病人沟通时要注意说话语气和态度,应保持温柔、和蔼的态度与病人沟通,叮嘱其可通过音乐疗法、心理暗示、看综艺、呼吸放松法等方式转移注意力,降低其焦虑、烦躁感,多给予鼓励、赞美,进入手术室前仔细检查和评估,叮嘱病人摘除身上佩戴的饰品、假牙等,仔细查看病例,明确其过敏史,温柔的安抚病人静心等待,可借助于麻醉资料、文章、视频、图片等宣传,使得病人提前了解麻醉相关知识,有助于理解麻醉医生的话,容易产生认同感。

    3.麻醉室护理:进入手术室应提前调整好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麻醉师可进行安抚和语言关照给予安全感,指导病人保持舒适的麻醉穿刺体位,用轻柔的手法让病人处于放松状态,并实时告诉病人麻醉进展,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不要紧张,深呼吸,感到不舒服要及时说哦”,并在推药时向病人解释麻醉药的感受来增加其认同感,安心、平稳的配合顺利完成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