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培养浮游生物主养鳙鱼高产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5
/ 2

池塘培养浮游生物主养鳙鱼高产技术

罗勇1 ,黄子敏2

1.身份证号码:452622198308130016  

2.身份证号码:452601198901051819

摘要:池塘富营养化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一个共同难题,特别对于中国这种水环境恶化严重,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目前我国大部分水域都处于轻度富养状态。因此在对池塘进行高产研究时建议应从改善水质开始着手以促进生物生长与繁殖为目的,而不应该盲目追求藻类数量地增加或者减少养殖密度来提高产量,而忽视了大量增殖和减肥的情况下也是不利于水体健康发展的,所以必须要严格控制水环境质量。

关键词:池塘;浮游生物;鳙鱼

百色市田阳区田州镇那农学军养殖场地处右江河谷,是田阳区的西大门,距县城12km,距右江那吉航运枢纽 15km,距百东河水库6km,其具有丰富的水资源,池塘富营养以实施鳙鱼为主,平均每亩放养300尾,出栏平均每尾达4斤以上上市,每亩出鱼约1000斤,纯收入约6000元每亩。该养殖场有4.2亩水面,平均水深3米。三年来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池塘养殖鳙鱼如何培养浮游生介绍如下:

1.引言

池塘富营养化严重,导致了水生动物死亡率高、繁殖能力弱,对鳙鱼和水质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是复杂多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在池塘内建立优良的生态养殖场。其次以不同季节为试验区域进行生物驯种及养护管理技术研究;然后对不同阶段(初创期)水中水体微生物参数变化规律做研究分析并得出适合藻类生存生长与环境条件适宜方法,最终形成良好繁殖机制、促进其发育和增殖利用,达到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的目的。

2.鳙鱼的食性问题

在池塘养殖中,鳙鱼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多样性下降。所以应合理施肥、控制水温养护以及加强管理等措施来解决底质问题;同时也要重视培养鲢鱼类的耐盐性与抗逆性并严格按要求进行各项驯化处理方法提高虾类产品质量以达到高产目的水平,为我国虾蟹养殖及生产提供良好技术积累。

在对鲢鱼进行驯养时,应尽量选择鳙人优良品种。根据不同种类鲢、贝罗种情况采取合适方法处理和利用好各种饲料资源及其他配料比例来提高原料营养成分与含量;同时注意保持池塘水体环境卫生与水质保护工作并对其定期检测;最后还须通过建立虾苗池系统促进藻类繁殖以及加强养殖管理水平等方式来实现高产目标,以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目的。

3.鲢、鳙鱼的搭配比例问题

鲢、鳙鱼的搭配比例问题是目前我国池塘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对于鳙鱼,由于鲢和鳙鱼搭配比例不当、不均匀度把握不准确等。因此在虾苗繁殖过程中将要严格控制好发酵温度及投饵量、投料比以及添加饲料比等关键因素;同时做好池塘养护工作并对其进行合理养护管理:比如增加防风降害措施保证水温适宜且稳定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养殖密度,加强排水系统,减少淤积和过污现象改善水质等等都具有很重要意义。[1]

通过对鲢、鳙鱼搭配比例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建议根据不同池塘环境情况及各影响因素选择适宜各种藻类生长繁殖所需量的鲢或鳙鱼进行合理调配,以促进虾苗成倍增产技术进步提高养殖效率;同时也要重视其他养护措施如浮点石沉法等来控制浮游藻体含量,从而达到改善水质质量以及降低水华、酸度下降的效果。

4.鳙鱼种规格问题

池塘养殖中存在着较多的矛盾,主要是由于鱼种规格不统一,管理不善,导致有些地区的鱼苗等杂乱;也有部分地方因养护不及时而死亡多年却仍没有恢复成活。目前我国水产动物和淡水资源丰富多样且分布广泛.但许多水域环境复杂多变以及繁殖能力低下使得生物生存空间狭小。因此池塘养殖中要严格控制各类藻类在不同水体之间的生长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并合理分配。

在我国,有很多池塘都是采用不同种类的种苗来进行养殖。由于我国对该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措施和技术手段,造成了许多鱼种规格不统一、品种混杂等现象出现。因此要加快建设优质养鳙鱼基地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是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第二是合理利用资源并提高其价值;第三就是制定科学合理化且可操作性强的饲养计划及相关配套设施以达到高产目的。

5.放养模式问题

5.1湖泊、水库主养鳙鱼放养模式

湖泊、水库主养鳙鱼放养模式应以自然条件为基础,合理确定池塘养护管理目标,选择适合的生物、人工养殖场所。在对鲢鱼进行驯化研究时发现:适宜的温度和水温是影响鳙蟹生长速度最快且易控制。因此建议采用合适的繁殖种苗周期及育肥措施来提高鲢鱼等家畜产品产量与质量;同时要优化生产结构和技术操作方法以降低成本并减少污染问题也尤为重要,应选择适合自己池塘养护管理目标、环境以及经济效益最佳为目的进行投资建设。

以池塘养殖为主,辅种建设为辅,建立池母水库、池塘养小龙工程等。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分析和总结得出:在国外的一些国家中对于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很高。但由于我国缺乏相应技术经验及管理水平有限以及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湖泊出现了水体污染现象严重;同时也因为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了各地区之间水环境差异大,因此我们要针对当地情况制定合理、科学且可行措施以提高其水环境保护意识和养护能力来缓解生态恶化问题。

5.2小型精养水体施肥套养鳙鱼放养模式

以池塘养护为目标,建立合理的精耕细作体系,通过生物-经济系统化地养殖模式提高池塘水体环境质量。在对鲢鱼进行驯化处理之后进行投喂。研究发现适宜于公虾苗培养、人工控淤和追肥技术等方面;同时引进优良品种作为辅助手段来促进水质改善与健康生长、增加繁殖系数以及保持生态平衡性等目的。[2]

以池塘生物活形性特征为基础,对鲢鱼养鳙的关键期适宜投喂条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阶段应根据各自的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种类和数量,并严格按照各时期实际需要施肥;同时加强管理、控制养殖污染等问题是最重要环节。建议合理安排好追肥周期以及投放时间及投饵量以保证池塘环境与营养平衡为宜。

5.3小型精养水体主养鳙鱼放养模式

以池塘富营养化和养殖为目标,结合我国现有的池塘生态养分、生物指标评价以及底质改良技术对鲢鱼进行驯化成护胎。通过分析目前南通市几种常见的大型浅水湖泊环境下虾苗存活率低且不耐水而导致幼龄过旺现象严重等问题,提出了建造适宜规模、合理搭配鲢鱼品种及优化壮泥池结构这三种养殖模式;在不同藻类生长速度条件下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养分比例和管理措施并确定出适合我国池塘生态养蟹种。

通过池塘养鳙鱼,使鲢鲤鱼与海生动物形成一个集约化、规模化程度高产的养殖体系。在对虾种选育和驯养中存在盲目性以及繁殖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同时缺乏合理的繁殖方法也影响着藻类生长速度及质量,因此应加强科学管理措施并优化品种结构选择适宜育成优良新种类进行培育;最后提出了基于池塘生物多样性建立适合本地区水温养殖模式、提高池塘利用率以解决水体污染、改善水质环境对策。

6.硅藻种使用问题

粉剂的藻种需要用清水浸泡2--3天后再使用,而液体的藻种可以直接使用。再补充藻种的时候建议配合有益菌种一起使用,如果水体肥度不够,还要补充肥料以保证藻类有足够的营养可以生长繁殖。有益菌类的作用是把肥料中的大颗粒分解为小颗粒,以便给藻类更好的利用。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调节水体藻类组成的时候,培育硅藻和绿藻为主的水体,一方面利用绿藻的自净能力强,另一方面利用硅藻的稳定性。

养殖水体生物的多样性能够使水体更稳定,单一藻种肯定不行,定向培养时,在外塘无论什么时候都做不到单—因为自然水体中包括土壤和水中都有一定的藻种,在定向培养时,放入小球藻或小环藻只能在水体中作为优势种,而不能形成一个绝对的种类。硅藻如果不定期补充营养源也会发生倒藻是因为藻类在达到高峰期、生长期,没持续的有相应的措施,没有后续的营养跟进,也没有死亡藻类的分解产品跟进。

藻类在生长高峰期时必须有适当的营养补进,同时还要有适当的微生物对死亡藻类进行分解。藻类生长有周期性,达到高峰期会死亡,死亡同时我们要进行分解,补进营养,为新生长的藻类提供营养,这样才能将藻类维持稳定好。在外塘或室内养殖中,培养藻类很重要,稳定藻类更重要。因此做好定向培养有益藻可以稳定水质并控制有害藻的出现。同时定期补充藻类所需营养才可以持续维持藻像平衡。

7.结语

本文通过对池塘养鱼过程的研究,探索了在养殖中如何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质和减少成本。以鲢属野生鳙糟为主要饵料进行高产。以虾苗作为试验种,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确定各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水平间梯度组合(CK)与对照组相比;利用正交设计法得到最佳配比及优化方案并分析其对池塘生物活性变化情况及其效果,为实际生产提供了一定有价值指导依据和参考意义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张耀武.池塘主养鳙鱼鱼种高产技术[J].内陆水产,2007:11-12.
[2]万正义,傅雪军,银旭红.池塘主养大规格鳙鱼鱼种高产技术[J].科学养鱼,201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