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究底——痛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5
/ 2

追根究底——痛经

侯思捷

柘城县人民医院 妇产科一病区  476200

痛经可以改变一个人,亦可毁了一个人。痛经不是病,疼起来真是要人命。妹子们不管人前多么风光,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能让你疼的死去活来。痛经,可以说是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了,很多女性都或多或少深受其害,也让众多女性束手无策,只能通过每次吃止痛药才能熬过去。

IMG_256

那么什么是痛经呢?痛经: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本病属妇科临床的常见病,据有关调查表明,痛经的发病率为33. 19%。

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则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

引起痛经的因素很多,常见于:

一、原发性痛经

又称功能性痛经,常见于见于内膜管型脱落(膜性痛经)、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屈曲、颈管狭窄、不良姿态及体质因素、变态反应状态及精神因素等。

1内分泌及代谢因素

子宫内膜前列腺素,研究表明,PGF2α含量升高是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PGF2α含量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挛缩,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增多的前列腺素进入血液循环,还可引起心血管和消化道等症状。

血管加压素、内源性缩宫素以及β-内啡肽等物质的增加也与原发性痛经有关。

2精神因素及其他因素

研究发现痛经的女性在经期易出现心烦易怒(71.8%),忧郁(45.4%),神经过敏(28.7%)等负性情绪。这些不良情绪或使子宫峡部张力增加而引起痛经,或可导致心理失衡,痛阈降低,或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而刺激子宫引起痛经。不良情绪中所包括的压力和对疼痛的态度作为心因性因素,容易对自己产生不良暗示,在降低痛阈的同时,从而加重痛经疼痛的体验强度。有些女孩对月经生理认识不足,每到经期将临即感恐惧不安。学习、工作紧张或环境突然改变以及不愉快心情等不良刺激均可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导致体内激素改变引起痛经。但近年来研究,痛经发生很难归咎于精神因素,而精神因素对身体任何部位的急、慢性疼痛都可产生一定影响,它对原发性痛经的作用并无更多独特之处,因此这一因素已不为人所重视。

生活习惯与痛经的关系,目前已有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女性的一些生活习惯与痛经的发生有关系。受冷、营养状况、咖啡或茶类、睡眠无规律、睡眠体位及情绪等生活习惯都是痛经的危险因素。月经期受冷,因寒冷刺激使子宫、输卵管收缩,从而诱发或加重痛经;营养不良或过于肥胖或睡眠无规律都会影响女性的基础代谢,进而可能造成女性经期内分泌紊乱引发痛经;咖啡或茶类可能通过兴奋神经-内分泌系统诱导痛经;卧位睡眠对痛经的影响,可能与体位使经血流出,经血倒流有一定关系。研究表明,初潮年龄在10~13岁痛经发病率较高,说明初潮年龄越早,痛经的发病率越高。

原发性痛经如何治疗?

  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及其伴随症状。

1.一般治疗:

应重视精神心理治疗,了解月经期轻度不适是生理反应。必要时可给予镇痛,镇静,解痉治疗。

2.药物治疗:

  1)可以使用抑制排卵的口服避孕药来缓解痛经,疗效可达90%以上。主要适用于要求避孕的患者。

2)可以使用抑制子宫收缩的药物,月经来潮前或痛经出现后连续服药2-3日。如消炎痛栓剂,消炎痛片,布洛芬,酮洛芬,甲氯灭酸,甲灭酸。该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及过敏反应。胃肠道溃疡者禁用。

3.手术治疗:仅适用于经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痛经者

  1)宫颈管扩张术:适用于已婚宫颈狭窄患者。用扩张棒扩张宫颈管至6-8号,利于经血流畅。

  2)神经切除术:对顽固性痛经可考虑经腹腔镜骶前神经切除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但有一定的并发症。

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是很多的,比如治疗起来可以选择一般治疗,同时还需要考虑必要的药物治疗,目前来说选择药物的时候呢也是需要针对患者自身的情况来决定的,特别是原发性痛经的女性患者呢一些药物的作用还是挺不错的。

二、继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常与盆腔器质性疾病有关,常见的继发性痛经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黏膜下肌瘤、宫腔粘连、宫颈狭窄、子宫畸形、盆腔炎症(急性、慢性)、盆腔充血综合征、宫内节育器、处女膜闭锁、阴道横隔等。初潮早或月经期长、经量多的妇女,痛经严重。服避孕药者,痛经发生率明显降低。另有一些研究表明,特殊的职业及工作环境与痛经也有一定关系,长期接触汞、苯类化合物(即使是低浓度)的妇女,痛经发生率增加。寒冷的工作环境与痛经也有关。

常见以下两种:

1.子宫内膜异位症

简单来说就是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最常见异位在卵巢、宫骶韧带等地方,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如图:

IMG_256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的高发时段--生育期,其中76% 发生在25 ~ 45 岁。

异位子宫内膜随同样是受女性激素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的,但是不像子宫那样可以排除体外,只能随着你的月经期周期性出血,堆积储存在组织里,从而导致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囊肿、粘连形成,最终发展为大小不等的紫褐色实质性结节或包块。疼痛的特点疼痛多位于下腹、腰及盆腔中部,有时可放射至会阴部、肛门及大腿,常于月经来潮时出现,并持续至整个经期。因此,总的来说就是整个月经期疼痛,进行性加重。

2.子宫腺肌病

当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时,称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30 ~ 50 岁经产妇。疼痛特点,疼痛位于下腹正中,常于经前1周前开始,直至月经结束。

IMG_256

三、发性痛经如何治疗?

继发性痛经一般考虑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适用于慢性盆腔痛,经期痛经症状明显,有生育要求,无卵巢囊肿形成者。可以通过皮下注射戈舍瑞林,又称为假孕疗法,也可以服用短效避孕药治疗,也可以宫内放置曼月乐环治疗,这个副作用是最小的。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后症状不缓解,局部病变加剧或生育功能未恢复者,较大的卵巢内膜异位囊肿者。手术治疗后也需要积极配合上述的药物治疗,从而才能达到相对治愈的效果。子宫腺肌病目前无根治性有效的药物,对于症状较轻者,有生育要求,近期绝经的患者,可以使用达那唑、孕三烯酮、戈舍瑞林,宫内放置曼月乐环治疗,均可以缓解症状。如果症状较严重,而且没有生育要求者,可以行全子宫切除术。

不同类型的痛经,治疗方案也不同频繁出现痛经的情况,需要进行详细检查,查明病因。

痛经固然在月经过后会自然消失,但若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痛经患者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消除对月经期的恐惧、忧虑和紧张情绪;注意经期卫生,行经时避免过度劳累,少吃寒凉生冷或刺激性的食物,月经期避免淋浴,平时不要洗冷水澡、在冷水中劳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