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应用与护理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5
/ 2

重症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应用与护理效果评价

王佳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南通 226001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8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予以俯卧位通气,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其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标,同时配以全程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重症肺炎;俯卧位通气;护理效果

重症肺炎患者一般都会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这种病症治疗难度较高,且发病后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死亡率比较高。临床多通过机械通气的方法并配合护理措施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其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确保其生命安全[1]。本文将对俯卧位通气治疗以及相关护理进行深入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此次研究内容。对照组40例,年龄34-61岁,平均为(48.64±6.53)岁,男性24例、女性16例。观察组40例,年龄35-62岁,平均为(49.76±6.67)岁,男性23例、女性1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和信息,组间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俯卧位通气操作如下:合理固定好引流管,注意观察插管的深度以及做好切口保护工作;医护人员调整患者为俯卧位,并在患者头部垫好软垫,在双眼处涂抹眼膏,以免眼部受到挤压和损伤,然后再将准备另一软垫放置于患者膝关节、髋部、胸部等位置;对引流管和气管插管操作进行检查,以防出现意外事件;在俯卧通气过程中需对羊体积分数进行调节,同时将气道内的分泌物排尽,在床对侧放置好管道,安排4名左右的医护人员调整患者为侧卧体位,随后再让其俯卧,并在其胸部、膝盖处放置软垫,以免受到挤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等进行常规监测;常规评估患者的病情以及相关临床症状等,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全程护理干预如下:①待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之外可调整患者的体位,在调整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固定好患者双手,以免出现拔管的情况;预先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械,必要情况下可随时进行抢救。②在调整体位时,抬高患者床头,以防其发生压疮;间隔30分钟更换通气方向,以免挤压患者的眼睛,且通气持续时间不超过1天。③对患者体位进行翻转之后,患者可能会流出痰液或者分泌物,责任护理人员要定时清理气道分泌物,以防气道受阻。

1.3观察指标

①机械通气相关指标。②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在spss21.0软件内分析处理此次研究中的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机械通气相关指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氧分压为(90.36±1.61)mmHg,其高于对照组的(80.13±1.44)mmHg(P<0.05);观察组的二氧化碳分压为(41.67±2.65)mmHg,其比对照组的(48.65±2.51)mmHg更低(P<0.05)。详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相关指标(x±s,mmHg)

组别

例数

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0

51.61±4.44

80.13±1.44

42.44±2.68

48.65±2.51

观察组

40

51.42±4.72

90.36±1.61

42.22±2.54

41.67±2.65

t值

-

0.325

14.506

0.413

10.478

P值

-

0.721

0.000

0.628

0.000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由表2可知,观察组的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表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40

18(45.00)

12(30.00)

10(25.00)

30(75.00)

观察组

40

23(57.50)

16(40.00)

1(2.50)

39(97.50)

x2

-

-

-

-

10.371

P值

-

-

-

-

0.000

3.讨论

重症肺炎作为一种发病急促的危重疾病,其治疗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稍有不顺就会导致患者死亡[2]。机械通气是临床常用于治疗重症肺炎的方式,其可调节患者身体内的氧合功能,延长其生存时间。然而,临床对机械通气体位有许多争议,常规仰卧位不利于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还会导致其失去平衡,同时也无法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标[3]。而俯卧位机械通气法会重新调整患者的血流分布情况,促使其分布均匀,从而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另外,在俯卧位机械通气时,施行全程护理干预可进一步保障其治疗效果,以往常规护理方案无法满足当前的要求

[4]。本文在全程护理过程中责任护士会首先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然后根据此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后再指导患者排痰、监测和记录患者的体征变化以及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如此患者机体氧合指标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同时其也获得较高的满意度[5],从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和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中可看出。

综上所述,重症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阙菲烟.重症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的护理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10):111-113.

[2]胡昌妹,辜惠兰.俯卧位机械通气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6):96-98.

[3]郑丽华.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在救治重症肺炎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6):42+44.

[4]郭萌.俯卧位通气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04):637-638.

[5]周陈芳.重症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应用与护理[J].健康之路,2018,17(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