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察执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6
/ 2

环境监察执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范成成

天津港保税区城市环境管理局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环境监察执法环节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

关键字:环境监察;执法;问题

新常态下,国内环境监察执法工作正在逐步完善,环境治理逐渐规范化。环境监察执法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内容,对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落实具有直接影响。在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中,监督执法与日常检查属于核心内容,需要环保部门与各层级地方政府职能部分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环境保护工作。然而当前环境检查执法工作依然存在工作人员素质偏低、执法制度不完善及技术支持不足等重点问题,导致环境监察执行难度加大。因此,新常态下环境监察执法重点问题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相关环保部门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应该予以重视。

1环境监察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基层环境监察的工作压力过大

环境监察最终都是要落实到基层的,可见基层的执行工作任务是非常大的,“下面针一根,上面线千条”则生动形象反应了基层环境监察工作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困难。在基层环保部门科室的划分方面,划分粗略不精细,往往是好几个处室的工作任务,由一个负责环境监察的职能部门对接。基层的环境监察人员不但要将平常的企业排污监管和信访投诉等工作做好外,而且还得处理多个上级部门交待的各种各样的专项工作。这些琐碎的失误消耗了基层环境监察人员的大量精力和时间,使得他们在进行本职工作时常常会发生执法不到位、不规范的现象,检查往往就是走走过场随意应付。

1.2监察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客观来说,我国基层环境保护效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相关监察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会直接影响政策规范落实效果。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我国基层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多数都不是专业出身,自身综合素质较低,没有经过系统的环境保护和相关管理方法的学习,致使环境监察执法能力较低,甚至无法开展常规的监察执法工作,致使基层环境监察执法流于形式。

1.3普通大众环保意识和法律观念淡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论是地方政府或相关企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以经济利益为主,甚或出现先污染后治理或不治理的现象或问题,盲目最求GDP增长,只看重经济发展,追求最大化的利润,环保意识甚差。个别政府或企业领导将环保工作看成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羁绊,不重视环保措施的具体落实,流于形式,应付了事,极度反感环境监察人员的执法行为。具体表现在横眉冷对、伸手踢腿,糖衣炮弹,甚或利用相关领导或黑恶势力软硬兼施,秉持盲目发展经济、污染环境甚至破坏环境的自我毁灭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属于狭隘的短浅的非科学发展的思想,经济社会难以做到科学协调发展。从民众角度看,存在较为薄弱的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法律观念之现象,尤其对于较为轻微或显现不明显的污染,对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离“人人讲环保,人人为环保”的良好局面还有很大的差距,环保参与意识不强。

1.4环境监察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的依据“软”、执法的权力“小”、执法的手段“弱”,加上地方政府的干预,导致环境监察执法难查处、难执行、难到位,造成环境执法难是一个普遍现象。

1.5环境监察缺少专业化的执法设备

环境执法工作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基础,辅助以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防护设备,监测设备等材料进行实际执法,这些设备的欠缺大大削弱了环境执法效果,无法为环境监察工作提供必要的设备支撑。除此之外,一些偏远地区的环境执法部门,由于本身技术水平偏低,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又缺少相关配套设备仪器,最终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不仅无法进行正常监测工作,还可能加剧污染,造成极大损失。

2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建议

2.1明确环保各部门的职能责任

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环保管理经验的研究,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国家所采取的管理模式是中央环保部门负责标准规范的制定以及监督工作,而将环保执法重心与资源进行下移。但是在我国,中央与地方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管职能责任范围模糊不清,这就严重影响了环保工作执行的进度和效益。中央环保部在担任宏观管理和监管职能的同时,还监管着许多具体的管理权限,不但中央环保部门的工作量巨大,而且又使行政相对人的交易成本增加了。所以,一定要明确中央和地方的职能:中央环保部的主要职能应该为宏观管理、政策指引以及执法监管,而具体项目和企业的监管等职责要尽量下放到地方环保部门。只有明确中央与地方环保部门的职能责任,才会有利于实现中央环保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极大的将地方环保部门的执法积极性激发出来。

2.2建设现代化基层环境监察执法队伍

现阶段,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基层经济建设,各区域经济发展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也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这种状况下,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各地基层环境监察执法部门应当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式,构建具有较强监察执法能力的独立机构,建设现代化基层环境监察执法队伍。对于环境监察执法队伍建设来说,应当做好软硬兼顾,所谓软,是监察执法人员的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相关的部门应当定期开展环境保护和监督执法培训,优化监察执法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其执法能力,加强与其他各个部门之间交流联系,形成科学高效的环境监察执法协同机制。并且要定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提升监察执法人员的道德素质,避免其在执法过程中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执法能力和质量的降低。

2.3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和法律观念

要通过卓有成效、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民众的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为高质量完成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夯实基础。要让广大民众自觉参与并监督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并成为有机组成部分,自觉倾听其意见和心声。充分发挥广大民众对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监督、检举,以进一步改善民生福祉的高度,形成全民环保的良好氛围,这是影响环境监察执法高质量运行的重要环节。

2.4创新环境监管方式,加强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联动

创新监管方式,强化环境执法服务意识,开展监管型执法向服务型执法转变,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定期向社会公开环境监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强化监管责任追究,对于监管不到位、依法不履职和纵容环境违法等行为,依法追究其责任,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建立倒查机制,对因盲目决策而造成环境破坏的,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和相关人的责任。

环境监察工作要以环境监测工作为基础,要充分利用好环境监测的科学资源,发挥监测工作技术优势,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对污染企业的自动化监控,逐步实现区域内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的全覆盖,全面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使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工作形成合力,促进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5导入先进化执法设备与技术

国家政府每年都会为环境执法监察部门提供相关资金,促进环境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那么从环境监察执法部门角度来讲,为进一步深化环境执法工作,加强检测力度,必须积极争取环境支持资金与辅助资金,配备先进执法设备,争取场地进行环境执法训练,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另外,作为管理层应随时关注环境监察办公设备的更新情况,针对老旧设备,如能持续使用则应进行定期维修,若已超出使用年限,或者设备内部已出现零件松动,破损等情况时,应及时进行新设备更换。最后,先进设备只有辅助先进技术才能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求环境监察部门不断结合现代化先进技术,强化环境执法体系。

3结语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确立,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对加强环境监察执法的呼声也与日俱增,同时环境监察执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只有针对各个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基层环境监察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基层环境监察能力建设,方能实现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冯薇薇.关于环境监察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9(9):109.

[2]张坤民.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J].环境保护,2022(11):3~4.

[3]潘建芳.环境监察工作的有关思考[J].今日科苑,2019(2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