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探究

王少峰

210703198011112618

大唐同舟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  121000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火灾隐患逐渐增加,消防安全关系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经济平稳增长,是我国“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无论如何强调消防意识与强化消防能力都不为过。从职能定位上说,消防安全管理属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范畴,因此要唤醒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建立快速反应、高效协同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

关键词:消防安全;管理现状;消防监督;管理模式

引言

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在社会主义发展新形势下,消防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消防安全保障的需求,应认真分析与应对当下的新挑战、新机遇,全面加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这对提高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质量、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形势下加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1.1优化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模式

截至目前我国将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分为三个阶段,针对每个阶段均制定相应法律文件,指导工作的有序落实,其中《消防法》是针对国家消防工作进行制定的专项法律,结合城镇化、工业化社会发展形势,对火灾预防、监督检查等工作作出了新的规定,从而也要求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根据最新法律规定作出调整,确保消防作业与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相匹配。因此,加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成为新形势下优化监督管理模式的重要途径,使其基于市场经济体制与形式,科学转变监督管理职能,推动新的监督管理模式形成。

1.2加大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力度

火灾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需要根据对消防安全的需求,优化监督管理工作机制、方法,保持消防事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但该过程中充满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使消防救援队伍承受较大压力,因此要通过监督管理职能的转变、工作体系的优化,结合现代科技、理念改进监督管理工作方式与方法,为科学、有序、高效开展消防安全作业提供条件保障、环境保障,正确面对新形势带来的挑战与困难,进而提高监督管理成效,切实发挥保障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作用。

2我国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2.1消防监督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消防监督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中,消防监督人员的专业执法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质,消防监督人员不仅需要扎实掌握消防领域的相关知识,还需要对部分易燃材料的生产制备工艺、电气设备的实际使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予以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人员不光要有过硬的业务理论基础,还应具备一定领域内的理论综合能力,能够对辖区内部企事业单位的生产车间、仓库;商户场所的防火分区、疏散通道设置、电气线路敷设、燃气管线和用具布置、易燃易爆物品存储空间的合理性、安全性、合规性等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而为后续的消防监督工作奠定基础,切实保证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质量的整体提升。此外,消防监督人员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部署工作按部就班、解决问题就事论事,站在全局的角度观察、分析、处理问题还不够,运用智慧消防等技术手段推动火灾防控整体水平提升的力度不够,创造性的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存在差距。同时,消防救援机构在监督管理方面的人员配备不足,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我国整体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高效发展。

2.2消防监督工作的开展缺少高科技技术手段的有效助力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类设备仪器的更新迭代速度也在加快,尤其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互联网+火灾隐患识别”的智慧消防监管体系也在我国各级消防监督队伍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部分消防监督工作人员不能通过合理使用高科技技术手段切实推动火灾防控实践工作的有效开展,从长远的眼光和全局的角度研究思考火灾防控工作的创新能力仍显不足,由于技术措施未能及时跟进最终导致隐患排查工作的实际效率随之大幅下降,特别是针对防火监督工作过程中的一些传统“老、大、难”问题缺少充分论证,实事求是、务本求实做得还不够,新形势下通过合理使用高科技技术手段对辖区火灾防控工作的技术支撑探索研究力度仍然有待提高。

3新时期做好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对策

3.1出台针对性的消防检查合格标准

消防管理部门需要深入贯彻落实安全执法专项行动的相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构建符合不同生产、居住环境的消防监督检查标准。一方面,对火灾隐患常见的场所例如酒店、劳动密集企业、群租房、养老院、学校等,要进行实地检查与判断,制定相应的规范化标准。另一方面,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是造福于民的重要工作,消防单位需要认识到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属于社会化的活动内容,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充分调动社会民众参与的积极性,从根本上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应该明确消防检查标准以及检查内容,引导社会各单位积极开展自检自查,充分落实不同场所的主体责任,做到全面的防微杜渐。

3.3做好队员教育培训和思想辅导工作

改制转隶后,消防管理人员的待遇以及工作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管理部门需要积极依据相应的管理条例加强消防监督管理人员的落户与就业安排,尽可能帮助消防监督管理人员实现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一方面,消防单位可以为工作年限较长的工作人员提供对应的优待,在后续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发放相应的福利,从而提升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效解决其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打造出一支专业能力过硬、责任感强的消防监督检查团队。另一方面,考虑到改制转隶后,部分队员由于岗位变动与规范调整出现思想松动的情况,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党组织需要加强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消防队员能够在现行体制内积极开展工作,构建职业化、专业化的消防队伍,这也是未来消防工作发展的重要趋势。相关领导人员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充分加强相应的技能培训工作,开展阶段性考核工作,确保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

3.3建立区域消防安全管理平台,突出消防救援部门监督管理主体地位

结合现状与问题,未来一个时期消防救援部门仍然是消防监督管理的主体,为了破解资金、人才、设备等方面的限制,应该加强一定区域内消防安全管理平台的建设,充分借助相关部门与社会公众的力量,来弥补自身的不足,突出“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专门开发“××区消防安全管理平台”,在该平台上整合地方政府、中介服务机构、重点消防安全单位、志愿者团队和民间团体等,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人员共享。如果技术和资金条件不允许,可以建立“过渡版”的消防监督管理平台,例如利用微信群搭建,消防救援部门作为微信群的管理者,各部门派出专门负责人配合工作,在群中定期更新联系人电话、自身情况、意见建议等。如此一来,既能够减少消防单位“大包大揽”的工作局面,也明确了各个单位应负的监督管理职责。

结语

为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增长、人民安居乐业,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是现代化治理的应有之义,而优化消防监督管理模式是一个重要途径,除了常规的查缺补漏、消除缺陷手段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与信息化优势,加速区域内的智慧消防体系建设,以此保障消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祁杰.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探讨[J].今日消防,2022,7(1):64-66.

[2]吴新宇.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探究[J].冶金管理,2021(15):14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