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应对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2

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应对措施

吴超君

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上海 201799

摘要:目的:了解中药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中药注射液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200例中药注射液发生 ADR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确保临床合理用药。结果:200例中药注射液ADR的病人中,男性比女性多,年龄以60岁以上为主, ADR的发作时间以0.5-24小时为多;ADR的发生部位以局部用药、皮肤和消化系统为主;以七叶皂苷钠、炎琥宁和血塞通为主的中药注射剂较为常见。结论:老年人在服用中药注射剂后,容易出现副作用,副作用出现的时间是0.5-24小时,出现副作用的部位多是局部用药,而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是最常见的剂型,应当强化有针对性的管理,确保病人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不良反应;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对200名因中药注射液发生副作用的病人进行了临床分析,入选条件:①必须服用中药注射液的病人;②能够合作完成本试验;③病人及其家人对手术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在手术中进行了签字;④本试验得到了医疗道德理事会的认可;⑤受试者的年龄在13-80岁之间。排除标准:①拒绝合作或中途放弃;②有精神疾病;③最近参与了类似的课题。包括104名男性和96名女性;研究对象为13~80岁,平均年龄为45.21±1.38岁;发病时间为1-4年,平均为2.16±0.47年。

1.2方法

建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研讨小组,对所选时段中发生的副作用进行归纳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对策。

2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部位分析

200例不良反应中以局部用药为主,其次为皮肤,见表1。

表1 20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部位分析(n,%)

部位

例数

占比

不良反应表现

局部用药

100

50.00

用药部位周围有局部红肿与过敏

皮肤

57

28.50

皮肤大面积红肿与水疱,以及荨麻疹、丘疹等

消化系统

28

14.00

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及肝功能异常等

循环系统

10

5.00

胸闷、心悸、气短及血压异常等

运动系统

5

2.50

关节疼痛与肌肉酸痛等

2.2不良反应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情况分析

200例患者不良反应患者中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为主要的中药注射剂,见表2。

表2 200例不良反应患者使用具体中药注射剂情况分析(n,%)

顺序

中药注射剂类型

例数

占比

1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

119

59.50

2

注射用炎琥宁

36

18.00

3

注射用血塞通

28

14.00

4

注射用血栓通

8

4.00

5

丹参注射液

5

2.50

6

生脉注射液

3

1.50

7

其他

1

0.50

3讨论

3.1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中药注射剂是通过现代医学技术和方法,从天然药物中提取的供机体静脉和肌肉注射的灭菌制剂。然而现阶段却缺乏关于中药注射剂的统一质量标准,临床应用的给药剂量也存在一定差异。

引起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比较多,主要有中药注射剂中的化学成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病人自身的体质以及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等。当前,中药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①中药注射液中的化学成分:中药注射液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即主要成分、辅料成分和未检测成分组成,其成分十分复杂,加之中药注射液的质量不稳定,将会对其安全性产生影响;②药品间的相互作用:由于中药注射剂的剂型,在应用时通常与静脉注射药配合使用,但在应用时,中药注射剂的组成比较复杂,可能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静脉注射药的温度、溶液等,都会对其安全性产生很大的影响。③个人差异性:因为服用中药针剂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各有不同,因此,必须同时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能否承受;④用药方式:中药注射剂作为新型的中药开发的制剂,和传统给药途径存在较大差异,中药注射剂并没有经过机体肝脏和消化道的处理,所以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2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对策分析

虽然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有很好的疗效,但是也要注意合理使用,以免出现副作用。所以要做好如下工作:①在使用药物前,要对病人的病史进行详细的询问,包括服药史、家族史、过敏反应等,还要结合病人的病理和生理状况进行全面考虑,尤其是有药物过敏史的病人,要慎重使用。②在使用前,必须对其适应症有充分的认识,保证合理的给药方式,同时,要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对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疗程等都要有清晰的认识。③在调配过程中,要注意调配的先后次序和添加的方式,因为调配的时间会影响到药剂颗粒的稳定性,而如果存放的时间过长,则会增大被污染的几率,因此调配好药剂后要立即注入,从而减少药剂的存放时间。④在小儿、老人和肝、肾等疾病病人中,应给予不同的治疗。因为每一种药物的具体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服用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阅读说明书,按照有关的规范来进行操作,这样可以减少副作用。⑤注意配伍:在给病人治病时,中药注射剂一定要单独配伍,不得将其与其它药品放入同一器皿内。若有必要使用复方制剂,应对两种制剂的相互作用进行综合分析,注意配伍禁忌。⑥在给药过程中,若病人发生了一些不正常的症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⑦保证药品的品质:当发现中药注射液有混浊、漏气、开裂等现象时,应立即停止使用,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中药注射剂具有比较复杂的成分,在临床应用中医务人员应对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指征进行严格掌握,并加强药品的使用监控,最终让中药注射剂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花世云,钱娜,邵志焰.某院2020年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处方药,2022,20(07):56-58.

[2]林云刚,郑冬梅.中药师干预对医院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J].基层中医药,2022,1(01):43-48.

[3]任道霞,杨静.药师对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干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34):182-184.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213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