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2

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探讨

董啸

身份证号:370103198205216716

摘要:随着煤炭需求的增加,采矿工程越来越多。采矿工程是一项高风险项目,虽然从采矿工程实际建造现状分析,施工场地安全程度逐年上升,但仍存在漏洞。若是项目过程发生安全事故,不仅影响采矿工程的效率,还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因此采矿施工中,应秉持“安全第一,效率第二”的原则。将各种不安全技术因素考虑其中,结合实际采取有效对策,保障采矿施工顺利开展。

关键词:采矿工程施工;不安全;技术因素;对策探讨

引言

通多数采矿工程都处于地表以下,施工难度较大,存在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在进行采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切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减少安全施工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从实践的角度,在采矿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需要高度关注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如生产环境因素、生产设备因素等,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1采矿工程概述

填充技术和地下矿井施工技术是采矿工程施工涉及较多的技术。填充技术用于填充开采区域,可以减轻工作面上的压力。传统的填充材料为石料,现在使用膏体用于填充。这项技术安全系数高,危险源较少,但是后期表层会沉降。地下矿井施工技术主要针对深部矿山作业,该技术工作环境极为复杂,风险系数很高,需要有效控制瓦斯、通风、地质等因素的影响。地下施工技术是采矿工程施工中危险多发点,需要加强安全管理。

矿山的开采工序复杂多样,经过实践研究表明,不同领域的矿场有地质环境不同。在实施采矿工作时,技术人员需要在从采矿现场入手,科学应用采矿技能,防止瓦斯排放爆炸等安全事故,高效完成整个采矿任务。采矿工程主要涉及的环节分包括回采、掘进和排水等几个部分。尽管各个部分都有着各自的功能,但相互之间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如果不能及早排除采矿工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将会直接影响到所有投入作业的操作人员。

所以采矿工程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安全工作重视起来,才可以实现社会以及经济效益双提高的目的。如果采矿工程安全管控不到位,会影响开采效率,让能源供应更加紧张。相关单位应在科技和资金方面加强支持力度,在高新技术的带动下完善项目开采方法,提高开采质量。

2采矿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

2.1人员认知因素

部分采矿工程施工人员存在着专业素质不达标的情况,安全管理意识有待提高,认为只要依照相关施工技术的要求进行操作,就可以达到安全施工的标准,没有做好风险审查以及风险监督管理;在对各种施工技术手段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也没有能够加强风险防范工作,这样一旦出现突发性风险问题,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2.2管理制度因素

部分施工企业在对采矿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能够制定出健全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体系,又或者虽然制定出了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但是却是针对工程总体,欠缺技术应用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容,也没有设置监督管理和设备维修保障等制度,导致采矿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在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同时,也无法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2.3技术设备因素

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采矿工程中依然是沿用传统的采矿方式,无法很好地满足采矿行业发展的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采矿工程的质量。采矿工程施工中,存在着配套设施不完善以及技术不达标等问题,影响施工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引发相应的安全隐患;另外,部分采矿工程承包单位在施工中,缺乏对于技术设备的有效管理和维护,没有做好定期检查工作,导致设备本身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也有部分企业为了能够降低成本费用,通过不正规渠道采购技术设备,这些设备欠缺相应的安全保障,也会影响采矿工程的施工安全。

3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应对措施

3.1制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约束工作人员作业行为

在开展采矿工程之前,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后续各项工作提供有效指导,提升工程作业的规范性与科学性。采矿工程的危险系数较高,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在提升工作人员作业效率的同时,通过规范作业行为提升作业安全性。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要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与基本现状,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制度,有效约束工作人员的生产行为,对不同采矿技术设置相应的规范制度,促进采矿技术的有效应用,推动采矿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企业要注重动态化调整安全管理规章。为有效规范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企业要动态化调整规章制度与操作规范,有效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性。采矿工程作业复杂,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传统管理模式各个部门之间的独立性较强,相互之间的联系与互通较少。在管理制度改革中,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趋势,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力量,将各个部门的主观组织起来,促进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管理部门或各部门主观要加强对工作人员作业行为的监督,促进管理制度的切实落地,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应用优势。

3.2加强采矿安全流程控制,做好各项设备质量检查工作

煤矿采矿的安全管理要求是动态调整的,需要煤矿结合采矿环境落实安全管理目标,也要进一步加强对采矿安全流程的控制,做好各项设备的质量检查工作。在关注采矿效益的同时,管理者要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合理控制采矿成本,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组织措施、技术方案、管理办法及合同签订等。在采矿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利用技术手段明确各重要参数,并绘制图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工作,明确采矿流程。同时,在采矿过程中要避免资源的过度消耗,也要严格检查矿井设备,对落后或存在质量缺陷的设备不予采用,而水泥钢筋等采矿材料需要在进场使用前做好抽样检验。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各项技术创新会对采矿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也会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所以需要对涉及的各项系统及采用的采矿技术和遥感、无人机等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人员需要保证技术应用的规范性,有效了解机械设备应用存在的干扰因素。地质勘探和跟踪管理过程中,会运用多类的技术设备,为保证技术使用效果,需要加大技术人员的支持力度,管理者要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协调,遇到问题时找专业的人员进行处理。而针对采矿的薄弱环节,需要加大管理力度,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合理安排采矿流程安全管理工作。保证矿井作业的有序性和安全性,并做好细节分析,这也有助于进行煤矿采矿技术和方法创新,保证安全管理质量。

3.3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做好验收工作

在新形势下,国家对煤矿采矿安全也提出系列要求,这就需要相关单位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管理层面要根据采矿环境开展指导,确保安全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融入各个环节。基层工作人员不仅要在采矿作业中保证操作的规范性,还要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各项培训工作,提高其安全意识,学习采矿安全理论知识,并结合采矿作业形势灵活地处理工作。同时,各阶段采矿工作结束后要做好验收工作,既要检查采矿质量,还要关注采矿流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工作组进行安全监测,利用数据化技术做好采矿数据的统计分析,围绕安全管理要点,实现采矿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切实保证采矿工程施工安全,相关人员需要了解各种不安全技术因素,做好深入研究,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此来为矿区安全提供可靠保障,满足社会对于矿产资源的现实需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采矿行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锐刚.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J].矿业装备,2022(1):106-107.

[2]唐辉.采矿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探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2(3):34-36.

[3]崔晓霞.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新技术与施工安全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20(12):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