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输煤系统照明的优化与改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2

电厂输煤系统照明的优化与改进

刘少波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开发区分公司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目前,经过十几年的运行,原输煤系统的照明灯具、布线方式等已无法满足当前绿色节能的要求,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优化与改进,以保障稳定可靠运行,减少能源浪费,降低人工、设备维护成本。

关键词:输煤系统;照明;智能

引言

电力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与文明延续,尤其是科技文明进步的重要能源之一,在人们日常生活、科技研究、经济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自发电技术兴起,电力能源主要依靠火力生产,多数为通过燃煤产生热能,再转换为机械能,最后进行发电,然而燃煤生产产生的烟尘、废水与废气会严重污染环境。对于燃煤电厂,输煤系统是其进行电能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燃煤电厂依靠燃烧煤炭燃料产生热能并带动机械设备运转,从而产生电能,输煤系统的运输效率直接决定了电能生产效率,煤炭燃料运输过程中常会引起扬尘,若不进行有效治理会造成生产现场粉尘弥漫,高浓度粉尘环境下,也会严重损害机械设备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因此,燃煤电厂需注重对输煤系统的粉尘处理,其不但与机械设备和员工身体健康关系密切,还直接决定着燃煤电厂生产的安全。

1电厂输煤系统照明存在的问题

1.1照明配电安全隐患多

输煤系统因煤粉严重,每天需要冲水清洗,原照明电缆布置在皮带沿线地面电缆槽内,沿线电缆接头多,容易被水淋湿引发短路,日常故障率高,且极易发生照明线路短路及人身触电事故,威胁维护人员人身安全。

1.2仪器设备运行风险

由于在电厂输煤系统中存在大量的设备和装置,在生产期间为保障电能生产的持续性,往往需要长时间运行,当零部件出现磨损后,很容易发生意外安全事故。同时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项工业设备设施逐渐趋向精密化、专业化和系统化,一旦发生故障问题,将会影响其他作业环节,进而导致安全风险性增加。而出现仪器设备运行风险的主要原因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人为操作失误,导致设备运行参数不符合实际要求,进而出现错误动作,对现场人员产生极大的安全威胁。此外,缺乏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状态检修等,将会在系统内产生较大的煤尘,严重影响输煤系统设备的正常发挥。二是设备自身性能不佳,在投入使用后,零部件磨损速度快、老化快,无法承担电厂输煤系统的实际工作要求,当其发生故障问题时,将会引发设备骤停、断电,甚至是爆炸、危险品泄漏等事故。

2电厂输煤系统照明的优化与改进

2.1选用更适合输煤系统使用的绿色照明

输煤系统绿色照明的优化改造应围绕节能和寿命展开。通过能源分析、软件编程实现各种节能手段,采用优质管理达到节能效果。采用配光合理,满足360°照明需求,具备良好电磁兼容性,有防雷设计,有隔离系统,能防水、防尘、抗振,防腐防护等级达到IP65级的高品质LED绿色智能照明灯具。更换合适的LED灯具,能延长照明设备的有效寿命,减少灯具更换次数,极大降低使用维护费用,也可以节能降耗少用电,还可以大大降低日常维护备件消耗及人力消耗。

2.2注重强化输煤系统设备安全管理

在输煤系统安全管理中,相关人员要重点针对输煤系统部件开展防护和维护管理工作,针对输煤系统部件应制定实施完善的维保管理措施,通过及时检修和保养,尽可能杜绝发生设备安全隐患。还应当对系统运用的各个重要环节进行全面的安全隐患排除,组织安全技术人员开展巡检,记录存在的问题隐患,并第一时间通知维保人员进行处理。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建立完善的设备安全管控工作体系,健全系统设备维护保养责任。另外按照生产需求,定期对设备开展分批或者分期排查,实现以预防为主、维护为辅的安全管理体系,杜绝出现安全事故。

2.3对落差过高落煤点位置采用密封方法

部分落煤点落差较大,常产生大量粉尘,且会造成大范围扩散,可以采取针对落煤点进行密封方式,对原有密封条结构和导料槽缝隙进行改进,可在密封条与导料槽界面位置构成双层阻尘结构,降低含尘气流的扩散速度与扩散量,在扩散中可降低其携带粉尘的能力,有效降低粉尘大范围扩散产生的污染影响。另外,也可选择在导料槽导料板之间结合处位置添加石棉布,增强落煤点的密封性水平,降低发生漏风的概率,重要的是可以有效抑制粉尘,如果密封条损坏或导料槽部分出现老化问题,可及时予以修复,成本较低,效率较高。除针对落差较高落煤点位置进行密封,还可以进行落煤点缓冲装置改造,很多燃煤电厂使用的缓冲装置属于单组缓冲,缓冲水平较强,如果多组同时使用会受到受力不均影响使下沉变形量不均衡,导致密封条与胶带产生更大的缝隙,导致发生漏风的问题。进行改进时,将其调整为受力后整体沉降的方式,确保密封条与导料槽、缓冲带位置的同步运行,提高密封性水平,降低扬尘的概率。

2.4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通过对灯具进行改造和智能管理,实现二次节能,改变部分区域光源过剩、光照不均等问题,可以使企业的生产成本、生产效益产生良性循环。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和备用照明,在正常照明故障时即应急状态1min内,灯具应达到规定的额定输出光通量,并持续到额定应急时间结束。而其他正常照明则根据天气情况和实际生产情况的光照度,实现照明设备的自动开关及光度调节。采用微波感应智能技术,人来灯亮,人走灯暗,实现节能。通过合理安排照明灯具的开启时间,实现重点区域照明充足可靠,普通区域合理减少常亮照明,避免以往粗放式的照度管理模式,既节省大量的电能,又延长灯具的使用寿命。

按照70WLED灯具代替150W传统金卤灯的照度,光是灯具的功率节省就可以做到节电50%以上。输煤区域照明系统使用150W金卤灯数量超过1500套,照明负荷超过200kW,如果按照智能化LED照度管理,一年节省的电费与维护耗材费可超过25万元。

2.5加强人员综合素质管理

人为因素是导致输煤系统安全性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在管理工作中必须强化人员综合素质,减少不良影响。比如,电厂要积极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工作,定期开展事故演习、技术学习等,定期开展安全考核,将结果与管理人员绩效相挂钩,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人为失误。同时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提升安全意识,规范输煤系统运作流程,加强规范性督促,防范出现安全问题。除此之外,针对运行人员需就强化操作与检修作业标准化培训,保证其能够合理使用和操作设备,延长各项装置的使用寿命、确保良好的工作状态,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并制定标准化输煤系统安全操作规程,严格要求全员进行规范化作业。为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可针对人员素质制定相应的考核体系,将人员日常行为、操作表现、故障发生率、培训成绩等纳入评价指标中,将考核结果与绩效薪资相挂钩,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和提升安全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结语

经过多方考察论证,结合本厂输煤系统照明实际,在卸煤皮带栈桥开展局部改造。通过选用节能型光源、能源分析、软件编程实现各种节能手段,采用优质管理达到节能效果。智能照明系统可以对照明进行合理的分组和精细化控制,智能化控制系统最大限度降低了用电成本。

参考文献

[1]张琨,王旭航,周立群,等.超宽带定位技术在火电厂输煤系统应用的试验研究[J].电力科技与环保,2020,36(5):54-58.

[2]朱华.电厂输煤皮带损伤原因与对策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0,37(05):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