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公园城市建设规划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大理市公园城市建设规划的策略研究

张帆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92

摘要:公园城市是中国迈入新时代下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建设公园城市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理市建设公园城市为例,基于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识别现状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建设公园城市的规划策略,以期为其他城市建设“公园城市”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公园城市;规划策略;山水格局;风貌

1.公园城市的内涵

“公园城市”是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视察时提出的理念,它是基于生态文明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导向下的城市建设新模式,其主要内涵有四点。其一是城市中公园数量多,城市在公园的环绕下,公园绿地规模指标都达到相关要求;其二是公园的可达性较高,在空间分布上较为连续;其三是公园有主题有特色,公园中融入文化符号彰显当地特色;其四是公园与城市的链接、融合较好,公园绿地链接城市重要的功能区、生活社区,通过建设公园绿地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建设公园城市有利于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实现“园中有城、城园相融”的现代化城市。

2.大理市公园城市建设的特征与问题

2.1城市基本特征

大理市空间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在山水格局方面,大理市三山抱海,位于世界级的山水风景之中,大理市中心城区位于苍山与洱海之间,整体形成内海外山中城的山水格局(详见图1)。在空间要素方面,城区内分布有三山四河多丘陵,城郊分布有田园溪流和古城,空间要素类型众多,构成“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全域风景。在城市建设方面,依据地形地貌的区别可将城区划分为五大特质分区,分别为古城片区、下关片区、经开片区、海东片区和凤仪片区。在历史文化方面,大理市为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地域文化涵盖建筑、民俗、餐饮、植被等各个方面。

图1 大理市山水格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2现状问题识别

通过分析大理市在山水格局、空间要素、绿地建设、城市风貌这几个方面的特征,识别大理在建设公园城市过程中遇到的现状问题,现状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山水格局保护不足

山体空间侵蚀严重,大理城区内的山体与生态空间缺少刚性保护措施;城区边缘的山体缺乏城镇开发边界保护。滨水空间利用比较消极,部分优质滨水空间价值被忽视,存在优地劣用的现象;部分滨水界面私有化,缺乏公共属性的开发建设,存在优地私用的现象。

(2)空间要素缺少统筹

城市内生态空间、公园绿地、线性绿道等空间要素缺少统筹。大理市城区内现状公园呈点状分布,整体缺少廊道链接与体系构建;城区内缺少开敞空间,整体布局十分均质;海东片区建设落后,环洱海生态带可进入性较差。

(3)绿地建设缺少指引

绿地与绿道规模不足。截止2021年底,大理市绿地率为35.81%,万人拥有绿道长度为0.12千米/万人,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1.87%,从现状各项指标来看,与国家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公园城市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公园绿地面积不足,体系不健全。大理市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为40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2.67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偏低;现状公园共计59个,其中综合公园5个,其他公园多为专类公园和街旁绿地,缺少较大规模的综合公园。另外,古城片区历史文化保护为主,下关片区的老城建设空间受限,而海东片区公园绿道建设受地形限制影响较大,城区各个组团特质不同,绿地建设缺少针对性指引。

(4)城市风貌展现不足

城市风貌杂乱,城区部分临街建筑立面杂乱,缺少文化符号。开敞空间的座椅、路灯等城市家具过于简单,没有体现大理市的文化特色。城市街头绿地的植物配置呈单一的线型处理,缺乏设计,绿地空间缺少活力。

3.大理市公园城市建设规划的策略

3.1高标准保护整体山水格局

在大理市域范围内构建“三山抱海,六水穿城”的总体格局。“三山抱海”是指大理中心城区三面靠山,包括苍山、哀牢山和玉案山,城区发展方向受山体限制,整体呈现带型发展模式。“六水穿城”是指大理城区有六条河流穿城而过,包括中和溪、白鹤溪、阳南溪、西洱河、波罗江以及白塔河,六水将洱海与三山有机串联。

采用有效的山水保护方式。建立环山缓冲区,减少城市建设对外围山体的侵蚀。为确保近山地区管控措施的落实,结合大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和环山道路规划,将环山路与城镇开发边界之间的空间作为环山缓冲区,限制一定程度的城镇建设。划定保护山体范围,保留城区内部山体特色。初步划定城区需要保留的特色山体,保护山体范围内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城镇开发建设,可做市民休憩活动场所。选取望山大道,构建视线控制区(详见图2)。城市主要道路也作为城区内部主要的开敞空间体系之一,应保证主要道路的观山视线廊道能望得见山。明确生态保护要求,严控滨水界面。严控保护区核心区内开发建设行为,强化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管控。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内,禁止建设除环保设施、公共基础设施以外的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控制建设总量,确保建筑只拆不建、只减不增。

图2 构建望山通廊视线控制区

图片来源:项目组绘制

3.2全要素构建公园城市结构

以建设“千米亲山水,百米进公园”为目标,构建“双廊五片,百园百道”的城市空间结构(详见图3)。其中,“双廊”是城市核心山水空间,主要包括环洱海生态廊道和环山文化休闲廊道;“五片”是城市公园的主要建设空间,包括古城片区、下关片区、经开片区、海东片区、凤仪片区;“百园”是点状分布的公园绿地,按照公园规模可划分为城市级公园、片区级公园、社区级公园、游园、口袋公园。“百道”是线性分布的蓝绿空间,主要包括线性公园、城市绿道和绿美街道。

图3 大理市公园城市结构示意图

图片来源:项目组绘制

3.3识特质指引片区公园方案

根据五大片区特质,提出公园城市建设的重点措施。古城片区通过见缝插绿、节点增绿、贯园串绿、针灸补绿等措施建设“绿环古城”。下关片区通过新增烟火绿道、口袋公园、“公园+”设施等措施建设“河谷绿城”。经开片区通过打造烟火绿道、主题绿园、绿美社区、绿美街区等措施建设“丘谷园城”。海东片区通过打造山地公园、绿美社区等措施建设“立体山城”。凤仪片区通过打造生态园区、绿美社区、绿美街区等措施建设“绿网平城”。

3.4全方位展现城市风貌特色

城市风貌特色主要体现在城市建筑、城市家具、艺术小品和植物造景等方面。传统建筑如五华楼、大理古城历史保护街区等应保护地域特色文化,强调翘角、坡屋顶、彩雕、门楼等传统建筑元素的使用。现代建筑可延续彩绘、白墙灰瓦、翘角等具有本地特色文化符号的装饰元素。城市家具、艺术小品应融入白族文化元素,结合彩绘、雕刻等形式体现本地人文特色。植物造景应当体现地域特色,利用地形起伏打造生态立体景观,公园内植物造景应当体现多层次、多种类、观赏性,城市主要道路两侧植物造景应当展示绿色的城市形象。

4.结语

本次研究从大理市城市基本空间特征出发,识别公园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高标准保护整体山水格局、全要素构建公园城市结构、识特质指引片区公园方案、全方位展现城市风貌特色四项规划策略,从规划角度对大理市公园城市建设策略进行了研究。公园城市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价值优先,加大以政府为主导,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利用好城市现状资源,因地制宜规划城市公园绿地体系,处理好公园与城市发展的长远关系。

参考文献

[1]林楠;孙佳伟. 沈阳市公园城市规划建设探索[J]. 城市建筑空间,2023,(02):35-37+64.

[2]宋佳颖. 公园城市建设规划探索——以梅州市中心城区为例[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12):85-87.

[3]刘保颖;庞庆林. 全域公园城市建设规划实施体系构建与规划内容研究——以淄博市为例[J]. 城市建筑空间,2022,(07):118-120.

[4]陈伟;孟瑶;穆丹;崔晓菊. 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的实施路径探索[J]. 建设科技,2022,(13):8-12.

[5]赵敬岚;刘滨谊. 贵安新区公园城市规划建设路径探析[J]. 城市建筑,2022,(10):186-191.

[6]熊媛;文楠;宛仕燃;张颖. 公园城市建设路径探索——以宜昌市点军区滨江空间建设为例[J]. 现代园艺,2021,(24):150-152.

[7]于小舒;于小惠;王庆伟. 公园城市规划建设探析——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为例[J]. 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12):36-37.

[8]魏薇. 公园城市建设理念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以成都为例[J]. 城市住宅,2021,(S1):80-81.

[9]谭林. 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规划路径探析[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风景环境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2021:9.

[10]俞沐均. 公园城市理念下营城建设探索——以南京紫东地区规划建设为例[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