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军用飞机维修保障趋势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信息化时代军用飞机维修保障趋势分析

薛金燕  ,王全

陕西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标志。军用飞机维修保障必须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趋势,提高维修保障质量及效率。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军用飞机;维修保障

新时期,军用飞机维修保障工作要跟上信息化发展趋势,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在此基础上,军用飞机维修保障在要素与级别上全面改革,以满足军用飞机战备需求,为增强军事力量,促进我军向现代化、技术化、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为优化军用飞机维修保障,维修人员要在工作中贯彻落实信息化时代具体要求。

一、军用飞机维修保障要求

1、军用飞机维修保障系统。维修旨在确保装备的使用,以保障部队训练与作战。维修保障系统功能是执行维修任务,并将需维修装备转变为符合技术要求的装备。在这一过程中,还需投入各种相关训练/作战任务要求、能源、物资等。维修保障系统能力取决于其组成部分和相互关系,以及作战指挥、装备特性、科技工业供应水平、运输和储存能力等外部因素。

2、维修形式。目前维修作业体制分为:基层级、中继级和基地级。军用飞机是间歇性武器系统,随着使用时间累积及作战损伤,需定期和修复性维修,状态将从可用变为不可用,而定检和维修活动实施需一定保障资源。军用飞机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飞机使用和各种维修保障活动,其对应每个状态所需维修保障活动涉及维修保障子系统,保障要素包括预防性、修复性维修等。

3、维修的发展趋势。①两级维修的出现减少了维修工作量与维修设备。新一代军用飞机的设计更可靠、更易维修保障,所以更少送至车间维修,且维修时间短。另外,F-22、F-35等新型飞机已从三级维修变为二级维修,取消了中继级维修,经两级维修后,有缺陷的产品极易在外场拆卸及更换。②利用信息技术缩短维修时间。自主式后勤,经飞机内部传感器检测、报告相关系统工作循环及预测故障,并向备件供应点及地面维修站传输故障信息,确保及时获得飞机上所需备件并及时维修,减少地面停机时间及库存备件。③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以交互式方式提供一线维修人员所需各种维修技术资料,网络远程诊断系统的结合还能提高一线维护人员维修能力,缩短停机时间,提高飞机完好性。④综合诊断技术。采用系统工程技术,通过集成诊断④综合、综合各维修级别与采办阶段,让装备具有100%故障检测与隔离能力。

二、维修保障体系问题

1、维修观念和方法陈旧。我国军用飞机维修基本理念仍是“定期维修”模式,停留在机械或手工作业水平上,自动化检测及维修保障技术尚未发展起来,导致其修理项目安排不科学,效率低,浪费严重。并且随着技术装备的复杂性及技术含量的提高,这种模式增加了维修经费负担。

2、使用和维修经验不足,未形成有效知识积累。从当前军机系统各级修理机构维修任务实施来看,丰富的个人工程经验对装备维修保维护效果,特别是对复杂或新服务系统或设备起着重要作用,很难提供可持续维修保障能力,极大地影响了装备的有效使用。

3、使用维护阶段缺乏质量问题闭环管理。当前,缺乏统一规划、集中管理、记录现场技术服务相关活动与信息的综合系统,以及需收集的现场信息,包括故障、使用、试验、维修记录等信息的归纳整理,难以形成优化维修保障方案。

4、缺乏更有效手段进行远程维修支持。当前大多情况负责设备研制的工业部门在使用装备期间指导,或在维修基地提供技术指导等。传统远程支持方式依赖于人工多方协调与确认,缺乏有效的数据传输分析、专家远程诊断或经网络组织各装备承制单位协同排故与结果反馈等技术途径。另外,不同格式装备保障数据传输和共享也存在困难。

三、信息化时代下的维修思想变革

海军与波音签订非传统合同,其中一些维修、供应、库存控制任务外包给波音公司,使其能参与F/A-18E/F的后勤保障工作。这种新的后勤保障模式,加上F/A-18E/F在研制中使用智能机内测试(BIT)、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手提式维修辅助装置信息化技术,降低了军用飞机后勤保障成本,加快了后勤供应反应速度,提高了后勤保障效率和飞机战备完好性。

四、信息时代的维修保障

1、装备维修保障要素。维修系统整体性表明,维修系统优化先是优化整个系统,系统组件间交互必须满足整个系统优化要求;维修活动应在整个系统运行基础上进行,并构成整个维修系统的有机活动,以确保系统有效运行。在维修保障活动中,涉及不同专业维修、不同级别修理、航材备件供应保障、维修人员培训、维修改革、维修活动的组织管理等,只有将这些活动合并为一个互动的有机整体,才能有效实现维修目标。

2、信息化时代装备维修保障特点。信息化时代,战场快速反应成为各国军事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实现维修保障信息化,利用信息化技术发展实现维修保障信息化,有效减少设备故障诊断和故障修复时间,有效提高设备维修效率已成为一个问题。信息化时代设备维修保障特点为:

①利用信息化技术共享各种维修资源,包括人力、维修技术能力、备件维修配备资源、敌我战斗力情况资源等。为我方任何授权用户提供对各种维修保障资源的及时掌握和关注,确保我方战斗力水平,或提前有效部署以提高维修保障能力和战斗力水平。

②利用信息化实现故障远程支持保障功能。传统人机装备维修已远不能满足信息时代要求,表现在对装备故障检测和诊断技术手段落后,以及维修资料使用不便。而军队战斗力保障之一是拥有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检测、诊断、维修资料的能力。

③利用信息化进行维修技术保障信息的维护管理。全面的维修保障体系及准确的管理维修保障数据分析,对部队信息化管理尤为重要。全面准确收集各类装备维修使用信息,及时更新数据库,有助于不断提高部队适应性和维修辅助决策水平,并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对装备使用中各种故障信息的合理分类和精确定位。

五、信息时代维修保障的改革方向

1、维修保障要素的改革方向

①人力资源改革方向。信息时代,人与装备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与信息化武器装备关系日益密切。这要求装备保障人才能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信息技术来收集、处理、传输和存储信息,以便实时管理及应用信息,还能掌握计算机技术辅助决策。所以提高装备维修保障人员能力并不局限于提高其体能与技能,而是提高他们在装备保障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智能,提高利用武器装备所含信息与知识能力。

提高维修保障人才专业水平最重要是掌握系统化专业基本理论,这是提高专业水平基本要求,也是基础素养,包括下列内容。a.掌握系统的装备理论。熟练掌握维修专业技术知识,以及维护设备、系统、组件等设计应用的相关知识。维修人员应能将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应用于航空装备定时、飞行前后预防性维修保养、飞行中修复性故障排除;能独立维修保障航空装备的能力;能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下的各种航空装备应急抢修能力;具有快速、准确、有效的技术操作技能及维修保障技能。b.较高科技基础理论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所学机务专业基础学科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具有“一专多能”专业知识结构。

②维修训练的改革方向。计算机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基于不同数据库专家系统的发展在许多领域产生了影响,使用者应用计算机构筑训练模拟系统代替真实装备来维修操作、诊断等训练,为维修训练带来了一种新的理论方法,即智能维修训练。

经虚拟现实为装备创建模拟环境,包括可相互交互虚拟组件和系统,增强了使用者的理解,使其能分析虚拟环境中装备组成和原理,并能直接维修诊断、拆装等,同时取得良好训练效果,能显著降低维修训练成本。

③技术资料的改革方向。IETM一直受美国国防部与国防工业部高度重视,是一种实现技术手册数字化的电子技术,也实现了技术手册智能化的交互功能。当前,IETM已成为信息装备维修保障的综合支撑技术,成为装备维修保障的重要数字化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IETM正朝着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维修级别的改革方向。美军已完成了对现有F-22、F-15E、A-10飞机二次维修体系的改革,可确定的是,新的F-35维修体制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二级体制,其他飞机维修体系也在积极转向二级维修,例如F-16、B-52、F/A-18、KC-130飞机的发动机,以及一些航空电子设备使用二级维修。二级维修体制优点为:①节约大量经费。在二级体制中,取消了中继级维修,从而取消了原先人员人力、相关保障设备、相关故障备件,减少了中继级经费,以便合理使用经费。②增强部队的活动机动性。据统计表明,F-16中队过去派驻其他地区时,其运输机维修设备至少有137t,但经二级维修后,相关维修设备减少到36t,提高了部队在应急情况下的机动性。③缩短了故障维修周期。之前故障后,需维修的LRU要经三级后才转到相应修理厂或研制单位修复,在二级维修体系中,减少中间管理人员,使后勤保障线短,缩短了故障维修周期,提高了部队战备完好性。

参考文献:

[1]甘茂治.军用装备维修工程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1-79.

[2]郭晓.军用飞机维修保障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建模研究[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6(04):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