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吐鲁番出土武士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吐鲁番出土武士俑

古丽努尔·汉木都

吐鲁番学研究院 新疆 吐鲁番 838000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德、英、日等国纷纷组织探险队来到吐鲁番,以探险考察的名义盗走了吐鲁番许多珍贵文物,其中俄国探险队最早涉入,在西方学术界引起巨大轰动。俄国探险家从吐鲁番盗走的大部分文物收藏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该博物馆整理了从新疆、敦煌、黑水城等地区盗走的文物,于2008年出版了《千佛洞》一书,书中刊载了从吐鲁番盗走的四件武士俑。这四件武士俑的对于研究古代军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缘此,我将此武士俑简要介绍如下。

关键词: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文物,武士俑,价值

一、文物现状

   这些文物是俄国探险队于1909—1910年在高昌故城所获,原收藏在苏联科学院彼得大帝人类学与民族学博物馆,后转交给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馆藏编号157а、б、в、г的这四件武士俑,高26.4-28.7厘米,宽7.3-7.8厘米,质地为木、黄土、胶,保存完整,色彩鲜艳,年代属于10-11世纪,具图1,图2。

                         

图1: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的武士俑                图2: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的武士俑

二、武士俑的描述

   这四件武士俑站立,手持长木棍。他们的外表相同:圆脸,细长的眼睛,嘴唇和鼻子大。长髭和小胡须之间涂了黑色燃料。

   武士俑头戴尖顶头盔,两侧护耳长及肩部,身上穿到膝盖的铠甲;从铠甲下面露出红色衣服,铠甲的袖子到胳膊肘。片状铠甲用白、黄、黑、天蓝色等四种颜色染抹而成。脚穿黑色靴子。

三、与吐鲁番出土其他武士俑的对比

这些武士俑跟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等遗址出土的武士俑在造型、风格及用彩等方面极其类似。

(一)阿斯塔那古墓出土武士俑

   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从1959年到1975年,对阿斯塔那古墓群进行了13次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其中60TAM336、72TAM230、73TAM214号墓内发现了若干武士俑。武士俑身高23.5~28厘米,宽5.6~6.5厘米,质地为木、黄土、染料,色彩鲜艳,年代属于麴氏高昌到唐西州时期(公元460-640年,640-792年)。阿斯塔那墓群出土的这批武士俑有胡须,头上戴尖顶头盔,两侧护耳长及肩部,身穿到小腿肚子长的无袖或短袖铠甲。片状铠甲用白、红、黑、绿等四种颜色染抹而成,如图3,图4。

             

图3: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武士俑     图4: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武士俑

(二)洋海墓地出土武士俑

1997年,洋海墓地出土了四件武士俑。武士俑身高36.5~39.7厘米,宽13.4~16.4厘米,厚5.1~7.4厘米,质地为木、黄土、染料,色彩鲜艳,年代为高昌郡时期(公元327-442年)。武士俑高鬓,立眉,突目,有胡须,身穿“V”领铠甲,左手撑腰。右手持长兵器,片状铠甲用白、红、黑、黄等颜色染抹而成。身格健壮,造型凶猛强悍,如图5,图6。

                

图5:洋海墓地出土武士俑             图6:洋海墓地出土武士俑

综上所述,阿斯塔那古墓出土和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武士俑造型、姿态、风格和用彩基本一致,武士俑头上一般戴方格纹尖顶、护耳、护肩式头盔,面部涂白粉,然后用黑色染料画眉毛、眼睛及胡须,用红色染料画嘴唇,身穿无袖或短袖白底长身铠甲,用红、黄、黑、天蓝色等颜色绘制成长方形铠甲片。

 四、武士俑的文物价值

铠甲是一种战争中保护身体的衣服。最早人们用动物皮革、草藤等制造铠甲。他们先把动物皮一片一片剪下来,然后用皮绳固定在一起制成铠甲。如:2003年,吐鲁番市鄯善县洋海墓地出土的牛皮质铠甲。到汉代,铠甲的质地变成了铁,并且出现了保护头部的“胄”,保护颈部的“盆领”以及保护臀部的“钎”。到了明代,出现了“棉甲”。而到了清末,铠甲退出了军事舞台。

自汉代以来,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建立,并成为历代中央政府管辖治理天山南北军政事务的中心之一。公元前48年,汉朝政府在今交河故城设置主理西域驻军屯田事务的机构——戊己校尉,此后由于屯田军民逐渐增加,戊己校尉由交河移至高昌壁。公元640年唐朝统一高昌,一度曾设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同时,以高昌为西州,实施州、县、乡、里的行政建置;658年,又于高昌设置西州都督府。唐中央王朝的一整套制度:户籍制、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交通等都在这里有效地实施。随着唐代一系列制度在吐鲁番地区的实行,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吐鲁番古墓里出土的武士俑,展现出墓主人生前的身份地位,反映了当时军队编制、府兵制、铠甲形制等历史要素,对于研究古代西域军事历史和军事制度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惠民.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马俑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05):15-17

[2]姚书文.吐鲁番出土泥塑文物的造型与色彩艺术研究[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3,11(03):18-24+112

[3] 《新疆文物》2000年3-4合刊,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印刷厂,2000年,第27、111、181页。

[4] 李肖:《吐鲁番文物精粹》,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第82-83页。

[5] 艾尔米塔什国立博物馆出版 《千佛洞》、“吐鲁番”部分,236页。

[6] 岑云飞主编:《吐鲁番博物馆》,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2年,第93页。

[7]柳凯.中国古代铠甲装饰研究[J]工艺与艺术,2017,07: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