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的乡村规划方法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的乡村规划方法初探

殷玲

上海瀛舫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摘要:“乡村振兴”已成为国家重点战略之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乡村反哺城市,是乡村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阐述了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的乡村规划重点及难点,相应提出四个规划方法与策略: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明确发展目标与定位;以优势资源为基础,寻求多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完善设施建设,引导乡村生活方式转变;引进乡村创新人才,培育乡村创新生态。以期为破解乡村规划中的产业发展难题及相关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乡村规划;方法

引言

自十九大首次将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党的报告以来,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治理、乡村人才振兴等政策的不断落实,促进乡村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核心内生动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乡村规划中的重要议题。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乡村规划可以通过深度挖掘乡村产业发展困境,针对性提出乡村发展破题路径;合理利用资源,谋划“一村一品”特色化发展路径;以农业、生态资源为基础,寻求多产业融合路径,促进乡村反哺城市;借助乡村区位优势,吸引城市投资、技术和人才流入乡村地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科学规划布局,提供良好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支持,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一、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的乡村规划的重点

以乡村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往的乡村规划多以土地利用和建设为主,以促进城镇化为目标,忽视了乡村自身的发展。产业发展是推动乡村建设发展的内生动力,乡村规划应更加注重产业发展作为中心[1]。通过深入分析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等因素,为当地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引导和支持。

注重区域差异性。村庄具有地域性,村庄规划需考虑各个村庄的地域性与特色性。例如,生态型乡村,可以重点发展绿色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交通区位型乡村,可以重点发展物流、商贸等产业;近郊型乡村,可承担城市功能转移。

注重城乡融合。考虑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关系,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区位等优势,吸引城市投资、技术和人才流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注重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建立负面清单,限制污染型产业进入乡村,促进乡村绿色发展。做好交通、水利、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保障,以提高乡村地区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规划中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

乡村产业结构调整面临诸多难点。首先,产业同质化现象突出,绝大多数乡村产业类型相似,缺乏标志性品牌产业,区域竞争优势不显。这使得乡村产业的特色和差异性较小,难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其次,乡村产业链通常具有单向性。乡村产业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产业链短、产业延展性不足。乡村产业需不断拓展、融合,探索产业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农业规模化、生态化,积极拓展与农业相关的高附加值产业,如休闲旅游、文化艺术、生物技术、物流金融等延伸产业,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此外,乡村创新生态缺乏也是一个挑战,基础设施、创新人才、政策创新机制等不足。缺乏足够的投资和支持,导致乡村创新生态相对薄弱,难以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撑和动力。

三、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的乡村规划策略与方法

(一)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明确发展目标与定位

乡村发展需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明确发展目标与定位。首先,深入发掘当地的生态、交通、产业、文化等多方面的资源特色,挖掘其潜力和价值。例如,在生态方面,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水资源等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在交通方面,可以优化当地的交通网络,便利物流和人员流动;在产业方面,可以发展当地的农畜产品加工、手工艺、康养等产业;在文化方面,可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传统等,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其次,明确自身发展目标与定位,与周边乡村、城镇错位发展[2]。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独特优势,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自身定位,如打造宜居型乡村、康养型乡村、创新型乡村、文旅型乡村等,以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此外,需要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形成互补性,提高区域竞争力。最后,树立乡村名片与品牌,谋划“一村一品”发展路径。这不仅可以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例如,江苏省宜兴市的紫砂小镇、山东省寿光市的蔬菜小镇等,都成为了当地的名片和特色品牌。这些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带动了整个乡村的发展。

(二)以优势资源为基础,寻求多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农村经济作为自给自足的内向型经济,依托自身农业、生态资源等优势,应积极寻求产业融合路径,开拓外向型经济。一是结合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依托乡村独特的人文底蕴和乡土风情,打造以休闲度假、亲子耕种、生态康养为主的乡村旅游品牌,吸引城市人群度假、消费,加强与城市互动,形成优势互补。二是结合区位优势,如近郊型乡村可承接城市产业转移、依托区位优势和地价优势为城市提供人才公寓等。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企业在寻求产业转移和综合服务的同时,也更容易借助近郊的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选择在乡村地区设立新的分支机构或办公场所,这样既可以缓解城市压力,同时也为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希望

[3]。三是借助地域限制少的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电商、文创等,完善上下游产业链。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农村也可以利用新兴科技的力量,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等高科技产业,整合优质农产品的上下游产业链条,从而实现农村经济高效、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三)完善设施建设,引导乡村生活方式转变

为改善乡村居民人居环境,引导乡村生活方式转变,缩小城乡差距,避免城乡二元化,需要完善乡村设施建设。一方面,应优先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九通一平”,不断提高乡村生产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另一方面,引导农民逐步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推广现代化、健康化的生活方式。例如,加强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保障文教体卫设施用地,建设图书馆、影院、运动场所等,让农民在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接受新的生活理念和方式,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此外,也可以通过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更多生产经营活动,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四)引进乡村创新人才,培育乡村创新生态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为了促进乡村发展,引进乡村匹配的创新人才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第一,导入创新人才。通过合理的招商政策、引导城市资金和技术的流入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搭建基于乡村产业的创新发展平台,从而带动整个乡村的创新发展。第二,建设乡村技能培训基地,为本地居民提供技能培训讲堂,授之以渔,培育本地人才。第三,引入乡村规划师制度。有效地规范乡村规划建设,优化乡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和乡村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鼓励公众参与。注重农民参与和自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推动规划的顺利实施。形成全民共建的大局观念。

结语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视角进行乡村规划,是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乡村经济和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在乡村规划中充分考虑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生态培育等方面的优化调整,可以提高乡村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参考文献

[1]黄智凯.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乡村振兴规划策略创新[J].农业经济,202

3(05):57-58.

[2]庄飞.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乡村规划方案初探[J].乡村科技,2020,11(

22):62-63.

[3]陕晋兵.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探讨乡村规划方法[J].山西建筑,201

5,41(05):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