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预防接种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寇春梅

(四川省宣汉县大成镇卫生院  636153)

预防接种是政府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投资少、效益高,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是国家法律赋予儿童的的基本权利。精细化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将管理措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使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预防接种精细化管理有利于预防接种工作更加规范化开展,措施落实得更到位,更有利于维护群众身体健康。

【关键词语】预防接种

1人员管理

按照常住人口每万人配备1名专职公共卫生预防接种人员,预防接种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并具有执业医师、护士或乡村医生资质。

接种当日至少配备3名工作人员,一名进行健康体检、一名进行登记、一名进行预防接种。减少因人员配备不足,接种流程紊乱出现接种风险。

接种人员相对固定,便于掌握本地常住儿童基本情况,熟悉工作场景,避免因频繁更换工作人员出现衔接漏洞和状态差错。

2冷链管理

使用专用医用冷藏冷冻箱两台以上储存疫苗,做到专人专管。专人负责冷链设备的管理,每日上下午各监测一次疫苗温度,两次间隔8小时,如实登记温度。遇异常情况:如停电、设备故障无法正常运转,及时报告处理,确保半小时内恢复正常使用。如异常时间较长,则迅速转至备用的冷藏箱保存,待设备校正预冷后再次转入。医用冷藏冷冻箱每年请专业维护人员进行检查维护,出具维护报告存档备查。

3疫苗管理

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均要从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取,不得向任何个人或未取得疫苗经营资格公司订购。领取疫苗要使用专用冷藏箱进行转运,放置温度计监测转运途中温度,环境温度不宜过高,确保疫苗在4-8℃空间。

制定疫苗管理制度,所有疫苗(包括免疫规划疫苗与非免疫规划疫苗)要有专人管理。疫苗储存温度要符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免疫规划疫苗与非免疫规划疫苗分开放置在两个冷藏箱,固定在相应的接种台,取用方便,避免混合存放。每种疫苗按品名、批号分别存放在合格的冷链设备内,位置应相应固定,摆放整齐。各种疫苗应按效期长短、进库先后分发或使用。每天双人盘点库存疫苗,做到帐物相符。及时清理过期、破损疫苗,填好好报废申请表,联同过期、破损疫苗一起在过期或破损3日内返回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报废处理。减少损耗,杜绝浪费。

做好疫苗领发登记。每种疫苗使用一本领发登记本,登记项目要齐全,包括疫苗领发单位、疫苗名称、数量、生产单位、批号、失效期、领发时间、出入库类型、疫苗数量(人份)、价格(元/人份)和经手人签字、累计库存量(人份)等。疫苗领取同时向疫苗供应单位索取运输途中温度记录确保过程疫苗储存温度,保证疫苗质量。同时索取的还有批签发合格证明或进口通关单,打印后附在相应疫苗登记页并登记证明编号(通关单编号),做到账物相符。

4接种管理

4.1接种前。

4.1.1培训。

参与预防接种人员应参加县局组织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预防接种上岗证。本级专业人员对村级卫生人员开展相应培训工作,组织考核,考核合格后参与预防接种宣传工作。通过层层培训,使所有参与人员均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服务。

4.1.2宣传。

将预防接种工作宣传工作向前推移,在孕妇学校开课的同时,向其讲解预防接种知识,特别是针对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动员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阻断,分娩后及时为新生儿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防止母婴传播。借助每年的“4.25”预防接种宣传日,组织辖区内卫生人员开展覆盖全镇范围的预防接种宣传活动,活动方式包括宣传栏、咨询活动、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横幅、公众号发布预防接种宣传知识,特别是针对一些季节性、地方性、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要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做到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4.1.3预约。

初生婴儿初次接种疫苗时,为监护人下载预防接种公众号,帮助其绑定婴儿基本信息。指导家长熟练掌握公众号各项功能,详细介绍预约界面,预约下一次接种时间、预约疫苗、费用情况及注意事项。不能使用智能手机的家长,为其打印全程、项目齐全(疫苗名称、剂次、预约日期、价格、星期及门诊联系电话)纸质疫苗预约接种记录,张贴在预防接种证上。告知家长妥善保存预防接种证至孩子满21岁,以及全程接种的重要性。

4.1.4查漏补种。

每月定期从电子档案系统导出逾期未种儿童名单,甄别实际接种信息准确无误后,发放漏种通知至村级、家长微信群和公众号,通知漏种儿童及时补种疫苗。

4.2接种现场管理

4.2.1体检。

由儿保医生对儿童进行全面健康检查,除常规的体格检查、体重、身高、头围测量、生长发育评估、心理行为发育评估、科学喂养、疾病预防、伤害预防、口腔保健外,还应仔细询问疫苗成分过敏史、是否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期以及其他不能接种的疾病。

4.2.2接种前的工作。

接种工作人员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和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最好是身份证号码)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口头告知书面记录,双方如实签订知情同意书。

4.2.3接种室的工作。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验证制度。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查验并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接种月(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在接种操作时再次进行三查七对一验证,三查: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电子预防接种卡与儿童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七对:核对受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一验证:将本次接种疫苗交与监护人亲眼验证,是否与告知、登记疫苗一致,验证无误后由监护人签字确认。验证结束后操作人员扫疫苗追溯码进行规范接种。

4.2.4接种后工作。

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及时打印接种记录,与儿童监护人再次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4.2.5异常反应处置。

收到监护人反馈儿童出现异常反应后,及时对症状进行鉴别,与家长有效沟通,解除紧张情绪。积极作出正确处置。3天后回访儿童恢复情况。

5门诊场地管理

门诊设置与传染病门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等感染性门诊、放射科、检验科分开,避免疫苗受种者与其它就诊患者共用同一通道进入接种门诊形成交叉感染。

门诊地面平整,防滑、防撞。墙壁光洁、环境整洁、光线明亮、空气流通、安装空调等冷暖设施,提供良好接种环境,防止幼儿及家长意外风险。

接种台设置3张,卡介苗专用接种台,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台、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台。防止串台风险。

接种前后对接种室使用紫外线灯或臭氧消毒机进行半小时以上消毒,每天下班前清洁接种台后使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并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所用消毒设备或药品、被消毒物品或场所、消毒日期与时间、记录人等。灯管设置按每m³≥1.5瓦,紫外线灯管表面保持干净,每2-3周用酒精擦拭。

留观区设置。配备儿童娱乐设施,张贴免疫规划宣传画。配备电视和VCD,为家长播放免疫规划知识或为儿童播放动画娱乐片等。儿童娱乐设施应做到软包装,防撞。为吃奶粉儿童设置饮水设备、免费提供开水或温水。为母乳喂养母亲提供婴儿哺乳室。

结论

我院自2004年逐步规范设置预防接种门诊,严格人员管理,形成了一系列规范接种制度,从操作流程上下功夫,认真执行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多年来不仅使我镇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远远超过国家标准,疫苗针对性传染病逐年降低,杜绝了差错事故发生,还进一步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从人文上、服务质量上,每一个操作环节上努力做到温馨服务,细节满意,形成了良好的沟通渠道,使我镇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达到新的高度,建立了有效的免疫屏障,取得了实质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5.3.24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