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微小钙化的超声诊断及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乳腺微小钙化的超声诊断及应用效果评价

刘宁

云南省楚雄市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云南楚雄675000

【摘要】目的:探究乳腺微小钙化的超声诊断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入乳腺肿块患者,总计50例。时间:2020.10至2022.10。所有患者均行浅表超声诊断。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诊断结果。结果:(1)超声检查显示,恶性13例,良性33例。(2)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相比,在灵敏度、特异度方面差异不大,P>0.05。(3)在乳腺微小钙化诊断结果方面,良性肿瘤占比均更低,P<0.05。结论:超声诊断应用在乳腺微小钙化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性,能够为临床鉴别肿瘤性质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乳腺微小钙化;超声诊断;应用效果

乳腺病变属于临床常见疾病。近些年,受多因素影响,使得乳腺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常见因素如生活、饮食习惯等。乳腺疾病分为良性、恶性两类。就恶性乳腺癌病而言,病情较重,并且治疗难度大。临床治疗恶性乳腺疾病,主要方案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疗等。为提高患者预后,还需要尽早对疾病做出准确诊断,从而采取合适的治疗形式。在乳腺肿块诊断中,常用手段之一即为浅表超声检查。此种诊断形式不仅能够清晰显示病变部位情况,而且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更易于操作,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相关报道指出,乳腺微小钙化、乳腺组织恶变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因此,根据乳腺微小钙化情况,能够分析乳腺肿块的性质。本研究评价乳腺微小钙化的超声诊断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0.10至2022.10。选取乳腺肿块患者,共50例。患者均行浅表超声诊断。年龄:最高63岁,最低27岁,均值(44.73±5.21)岁。纳入标准:(1)接受病理组织学检查者。(2)病灶小于1cm者。(3)症状表现为乳房胀痛、溢液者。(4)知情此研究者。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肿瘤者。(2)发生转移者。

1.2方法

本研究50例患者均行浅表超声诊断。超声仪器:Sonix-TOUCH。在检查之前,对各项参数进行调整。频率范围:最高为12.0MHz,最低为7.2MHz。患者检查期间,让其以坐位为主。确保乳腺处于检测中心,目的是提高检查准确性。另外,检查室还需要确保温度、光线适宜。检查开始前,告知患者检查程序。检查期间,除观察患者乳腺的超声表现外,还应重视对其意识、生命力等把握。扫描期间,对患者乳腺内部结构进行仔细观察。同时,还应了解乳腺形态特征。记录组织内的回声、淋巴结转移情况,根据记录的结果,分析是否有乳腺病变。检查完成后,由2名超声检查医生以双盲法分析结果。

1.3观察指标

(1)超声诊断的准确性。(2)诊断效能。计算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3)乳腺微小钙化诊断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7.0软件分析数据。行X2检验、t检验。P<0.05,价值存在。

2结果

2.1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表1显示,在5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良性36例,恶性14例,超声检查显示,恶性13例,良性33例。

表1:临床效果[n(%)]

浅表超声

病理

合计

恶性

良性

恶性

13

1

14

良性

3

33

36

合计

16

34

50

2.2诊断效能

表2显示,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相比,在灵敏度、特异度方面差异不大,P>0.05。

表2:诊断效能[n(%)]

诊断方式

灵敏度

特异度

病理

100.00%(16/16)

100.00%(34/34)

浅表超声

81.25%(13/16)

97.05%(33/34)

X2

3.3103

1.0149

P

0.0688

0.3137

2.3微小钙化诊断结果

表3显示,在乳腺微小钙化诊断结果方面,良性肿瘤占比均更低,P<0.05。(见表3)

表3:乳腺微小钙化诊断结果[n(%)]

项目

例数(n)

乳腺微小钙化(mm)

钙化数目(个)

≤0.5

>0.5

≤3

>3

良性肿瘤

33

1(3.03%)

4(12.12%)

1(3.03%)

4(12.12%)

恶性肿瘤

13

5(38.46%)

7(53.84%)

6(46.15%)

7(53.84%)

X2

10.3223

8.9237

13.4425

8.9237

P

0.0013

0.0028

0.0002

0.0028

3讨论

乳腺疾病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其中肿瘤性疾病、乳腺炎症疾病、非炎症非肿瘤性疾病等,属于该病的主要类型。就乳腺疾病而言,早诊断、鉴别、治疗等,能够及时治愈疾病,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乳腺疾病钙化以营养不良性钙化为主。其中组织退变、坏死钙盐沉积等,均是引起钙化的关键性原因。有关研究发现,在乳腺局部,随着微小钙化点增多,则疾病为恶性的概率越高[2]。因此,还需要重视对微小钙化的检出,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浅表乳腺超声诊断乳腺微小钙化在临床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此种诊断形式属于现代影像学技术的一种,并且操作即为简单,在安全性发方面能够得到保证。在此情况下,患者检查期间不会受到创伤。应用浅表乳腺超声诊断期间,若发现有乳腺微小钙化存在,则提示可能为恶性病变。根据乳腺微小钙化的诊断结果,能够知晓肿块性质。就营养不良型钙化来讲,经由超声检查,能够发现存在微小钙化,且以针尖样为表现,部分还会呈现出泥沙样

[3]。从分布方面,可见以簇状分布为主。究其原因,在组织退变、坏死情况下,会导致钙盐沉积,进行形成乳腺钙化。一些肿瘤分泌物中存在钙盐,而此物质也能够引起周围组织钙化。根据超声检查结果,能够明确钙化形态、所在部位、数目、大小等。这些资料均能够作为判断病变性质的有效参考。有关研究发现,在恶性肿瘤钙化检出率方面,比良性肿瘤更高[4]。究其原因,对于良性病灶微小钙化而言,比例相对较小,而且观察难度高。与之不同的是,在超声影像中,恶性肿瘤病灶会以低回声为表现,进而凸显出具有高回声特点的微小钙化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超声检查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相关因素,并合理调整探头频率,旨在促进检查准确率提升。若患者病灶位置较深,或者乳腺厚,则应以低探头频率进行扫描,从而降低结果假阴性率[5]。针对可疑部位,在扫描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探头频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检查显示,恶性13例,良性33例。良性肿瘤显示,乳腺微小钙化≤0.5mm的有1例,占比为3.03%,低于恶性肿瘤的38.46%,乳腺微小钙化>0.5mm可见,良性肿瘤4例,占比12.12%,恶性肿瘤7例,占比53.84%;钙化数目可见,良性肿瘤1例≤3个,4例>3个,占比为3.03%、12.12%,低于恶性肿的46.15%、53.84%,不同性质乳腺微小钙化结果存在差异P<0.05。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相比,在灵敏度、特异度方面差异不大,P>0.05。

总而言之,乳腺微小钙化超声诊断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王文荣,李建伟,胡萍,等.浅表超声诊断乳腺微小钙化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准确率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07):122-124.

[2]蔡亚文.浅表超声诊断乳腺微小钙化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9):50-53.

[3]袁艺,胡敏.浅表超声诊断乳腺微小钙化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准确率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7):100-101.

[4]程淑珍.分析浅表超声诊断乳腺微小钙化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21,27(20):170-171.

[5]耿媛媛.浅表超声诊断乳腺微小钙化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19):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