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的深圳样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2
/ 2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的深圳样本

陶 俊

中共宁乡市委党校  410600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经这样评价:改革开放40年,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实践是经济特区。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在其他很多新兴国家,多数经济特区均成绩平平。比如,印度仅一个邦几年时间里就成立60多个经济特区,但并未有任何经济奇迹出现。即便在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被划为经济特区的也并不只深圳一家,但这些城市没有一个达到了深圳今天的高度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试验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佳样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它的建立和发展发挥了对内地示范辐射的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风生水起南海潮——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在当代中国改革史上,堪称是一个奇迹。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能摆上议事日程是1979年的时候。当时在深圳宝安发生了严重的逃港事件,这在当时是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成千上万的人不顾一切的要从深圳硬闯到香港去。当时习仲勋同志作为广东省委书记、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守土有责,非常的果断,把野战军调过去,坦克、装甲车一字排开,解放军荷枪实弹的把边境线给守住了。当时习仲勋在暂时稳住了边境以后,就向邓小平同志汇报这个事情,商量逃港事件到底要怎么解决。邓小平提出来要向毛主席学习,先做调查研究搞清楚背后的原因。通过调研知道了问题的原因所在,就是香港发展起来。

1979年4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仲勋代表广东省向党中央提出建议。与其跑到香港,不如引进外资,在深圳建立加工区。这一个设想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大力支持。后来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就叫做特区。当时邓小平同志表态,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因此,深圳从1979年3月设县级市,同年11月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1981年3月升格为副省级市,两年三级跳。深圳正式的开始特区的实践则是从1980年开始。1980年8月26号,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发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对外宣布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分别划出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由此正式诞生。

二、策马扬鞭再奋蹄——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

历史的鸿篇巨制一旦开启,每一页都是崭新的。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让深圳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从1980年8月建立经济特区到1992年初,是深圳经济特区奠基的开创阶段,在这一时期,深圳经济特区一方面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市基本建设,主要特点是铺摊子、搭架子、打基础;从1979年至1992年,深圳实行五统一的建设改革措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06.28亿元,平均每年以开发建设8公里的速度扩展。

深圳原本只是毗邻香港的一个小渔村,却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热闹了起来,蛤蟆镜、大墨镜、录音机等都通过这里流向了全国。深圳的改革给各行各业都造成了很大的震动。在那个思想还不太解放的年代,对深圳特区发展的各种非议层出不穷。姓社姓资的争论不断,深圳发展评价不一。作为特区的缔造者,邓小平同志一直把深圳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窗口、一个实验地,他也不知道深圳的改革开放到底怎么样了?他心里没有底,所以1984年的1月24日,邓小平同志来到了深圳视察。站在深圳当时最高的国际商业大厦的天台上,他看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城市。

在深圳视察,他只看不说,并没有发表意见,1月26日下午他到了珠海。看了珠海之后,他给珠海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于是深圳立马就派人到广州去,请邓小平题词。在那里等了两天之后,2月1日,邓小平同志挥毫题词,为深圳写下了一句话: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而且,他还把落款的日期特意写成他离开深圳时的1月26日。这说明,深圳考察之后,他对这块试验田的成果是满意的。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段话肯定了深圳,也鼓励了深圳,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而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之后,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海南改制为省,并划定为经济特区,1990年我们宣布开发浦东···星罗棋布的一座座城市,一个个特区,勾勒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棋局。

三、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邓小平视察深圳

可是,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深圳特区,既无经验可借鉴,又没有可参照的范本,要杀出一条血路,绝非易事。1989年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使得深圳的改革陷入了困境。特别是姓社姓资的争论又一次压到深圳头上,导致深圳的改革停滞不前。人们都在思考关键时刻,深圳要往何处去呢?

在这样的背景下,88岁高龄的邓小平在92年年初,离开北京开始南巡,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视察,沿途发表了载入史册的南方讲话。1992年3月,随着一篇题为《东方风来满眼春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的报道广为播发,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传遍了全国。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特区姓不姓’”“看准了的,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敢闯敢试,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在当时振聋发聩的思想和论断,给中国带来了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春天。

邓小平的南方讲话肯定了深圳经验,深圳姓社不姓资,更重要的是他肯定了中国的改革方向,为十四大的方向、路线定下了基调。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截止当年,全中国339个县市,3亿多人口,50万平方公里对外开放地区,打开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局面。从此,我们有了春天的故事,不管是深圳,还是全国的改革和发展都进入了快车道。

四、改革开放天地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深圳

岁月更替,改革精神一脉相承。

2012年习近平第一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他离京考察,选择的第一站就是深圳前海,并且在莲花山公园他还亲自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这也向我们发出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召,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这是时代的最强音。2012年,当时的前海,一如深圳特区初创时的景象:一张白纸,从零开始。正因为是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比特区还要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深圳前海的授权,深圳又再次成为新的起点。

2018年的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再次到了深圳前海。2012年时,还只能在纸面看到的规划,时隔六年已经变为现实。昔日的滩涂变得树影婆娑、高楼林立,一派生机勃勃。看到深圳的这些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走改革开放这条路是一条正确道路,他再次向全世界宣示: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只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再接再厉,我们有理由相信下一个40年的辉煌必然比今日更加夺目!风起深圳的春天故事,也还将续写更为动人的新篇。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意见》的出台意味着作为改革开放重要窗口城市的深圳在新时代被赋予新使命。与建设经济特区时期肩负的以经济领域为主的改革探路使命不同,深圳今天要建设的先行示范区,肩负的是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样本的使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探索一条可供复制的示范之路。

深圳,这是一个值得永远记取的名字。没有改革开放的精神,没有敢闯敢试的勇气,没有冲破体制的创新,很难有今天的深圳。这座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又因改革开放而强的城市,高度浓缩了一个时代精华。如今的深圳,也正以饱满的活力拥抱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