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技术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2
/ 2

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技术措施研究

陈仙花

临沧市双江自治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云南 双江677300

摘要: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大量的环境问题。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控制与恢复技术也在持续改进。在参照有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从农业调控、土壤改良和生物修复三个方面,分别对轻度和中等程度的农田进行了研究,从而实现了对轻度和中等程度农田的有效治理。

关键词:轻中度污染耕地;治理修复;安全利用

引言

在进行对轻中度污染的农田进行处理的时候,应该首先采用安全利用类的措施,将污染物以及其他有毒、危险物质等带入到农作物的可食用部分中,从而将农产品的超标风险降到最低。当安全利用类措施难以发挥作用的时候,再选择不影响农业生产、不降低土壤生产功能的治理修复类措施。

1、农艺调控类技术

1.1采用叶面调控技术

叶面调控技术是一种以叶片为中心,对叶片进行施肥的农业技术。叶面施用 N、 P、 K等养分,能有效地减轻或解除植物对重金属的毒性,并能有效地抑制植物对重金属的摄取和累积。使用氮肥可以缓解铅锌等重金属对冬小麦幼苗叶和根的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且有研究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这种抑制作用会加强。另外,一些试验还表明,叶片施钾能显著减少小麦体内的锌含量。通过叶片喷洒养分,提高了植物对铁质的吸收,减少了植物对 Cd等重金属的累积。磷酸二氢钾是现在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叶面肥,它可以与前期的除草、中后期的害虫相配合,一喷综合防病。

1.2改变耕作方式

其中有深翻、翻土、粮豆轮作、种植绿肥、免(少)耕等。经过深翻动,能够使具有高污染成分的农田表土与犁底、乃至母质层干净的土壤充分混合,从而能够对农田表土中的污染成分进行稀释。通常在春季耕地或冬季休耕期间进行,不需要占用耕地的农时。深翻的时机、时期和深度可以依据当地的种植习惯,作物种类,土壤种类和耕层的厚度等因素来决定。因为农田表土大部分是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的富集,所以,随着农田表土的污染物质的减少,表土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的含量也随之减少。所以,在耕地深度改良后,要充分利用好土壤养分,才能保证作物的生长发育。在我国,粮食和豆类作物的种植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技术。根据不同的时令,选用不同的绿色肥料,并进行粮食与蔬菜的轮作,以改善土地的肥力,能有效地减少施肥使用量,增加施肥的效率,减轻施肥引起的非点源污染;改良了土质,增强了土质的可耕性。免(少)耕播种是一种新型的种植技术,通过一次播种、施肥,可以有效地改善农田土壤结构,降低水蚀、风蚀和养分损失,从而提升农田水资源的利用率。

1.3实施水肥调控优化措施

通过增加有机肥,使用有机无机复混肥,以及推广水肥结合等方式,使肥料达到最优。在进行肥料优化时,要依据本地的土壤条件和所需的作物类型,对有机肥、化肥的种类和施用量进行优化。肥料的使用应依据农作物的特点,并与本地的耕作制度、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相配合;根据水源条件,选用与作物相适应的氮、磷、钾肥料品种,防止化肥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产生激活作用。在使用化肥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避免因过度施肥而导致的土壤盐化酸化,预防因过度施肥而导致的土壤营养失衡和二次污染。堆肥,饼肥,人和动物粪便等都是很好的有机肥料。选用腐熟的、质地优良的有机肥料,可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质量。底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并可结合翻耕。此外,还要强化有机肥料源原料的分级管理,以及对有机肥的品质进行检验,禁止使用超过标准含量的肥料和沼液,以预防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在常规的多元素化肥中,加入一些有机物,一些复合型化肥,或者复合化肥中加入一些腐殖酸,这种新的化肥,不仅可以提供常规的营养,还可以提供常规的营养。在此基础上,针对农作物生长阶段的水分和养分要求,通过使用重金属含量较低的化肥、碱性化肥和重金属含量较低的有机肥料,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富集。采用水肥结合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化肥用量,避免因化肥过多而导致的土地盐碱化,避免了土地的板结,达到了水、肥的空间耦合,极大地增加了作物的水肥利用率,有利于作物有效地吸收水肥。

2、土壤改良类技术

土壤改良类型,主要是利用钝化剂、土壤调理剂等,来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阻止植物对土壤中的污染物的吸收。将坡缕石、海泡石、蒙脱土等钝性物质加入到土中,进行现场处理;铁锰氧化物、黏土矿物和泥炭等可使重金属元素从可利用状态转变为非活性状态,从而限制了它们在土壤中的迁移,从而降低了植物可利用性和生物毒性。

3、生物类技术

3.1 使用微生物菌剂

利用微生物菌剂中高效的细菌的活性,使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得以增加,从而对作物的生长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保持植物根际中的微生物区系平衡,进而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利用微生物制剂,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肥料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利用植物和细菌的相互作用,增强植物对疾病和胁迫的抵抗力。

3.2 使用生物有机肥蚯蚓粪

不同的施肥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同,能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使用的蚯蚓肥料,营养丰富,富含有机质、腐殖酸和微生物,可以吸附到盐基组分,起到交换的作用。在可安全使用的类型耕地上,要根据实际情况,优先采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农膜减量和回收等措施;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如:低累积品种替代种植、粮豆轮作、水肥综合控制等,以达到减轻或阻止污染物和其他毒性和危险的目的,从而降低农产品中危险成分过高的风险;我们将继续努力,努力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品质。对于该季节的冬小麦,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叶面肥、微生物菌剂和水肥结合的方式,从目前到收获之前,合理施用肥料和其他一些农业生产的安全使用技术。对于夏季的玉米来说,要把握好从收获到种植期间的时间窗,并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选择“低累积品种+水肥最优控制+钝化剂原位修复”“深耕深翻+微生物化肥”等安全使用方式,重点开展安全使用和管理修复技术措施。在玉米生育后期,可以采取叶面肥和水肥结合等技术来提高土壤的营养品质。在农业生产中,要抓住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做好各种安全使用的准备工作。

4、防治对策及建议

4.1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农业,推广节约型技术,加速对高效节能机械的研发,主动开发产生物质资源,培育生物质产业,是解决我国耕地污染问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还应加强农业垃圾的综合利用,降低农业垃圾对农田的污染。

4.2积极推广农业清洁生产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认知,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和技术体系。构建多种形式的绿色农业投资体系,降低农田污染。健全农业生态补偿体系。同时,还应对使用这种方法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补助,以增强其保护农田环境的动力。

4.3加强农民自我保护耕地的能力建设

加大对广大农民的引导和服务力度。对农民进行新技术培训,指导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向农民提供农机操作技能,进行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为农民群众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为他们做好农业生产,为他们提供贴心的服务。

结语

“耕地是人人的责任”,而耕地的品质又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农田的污染进行有效的防治和恢复是目前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源头控制为核心,强化防治工作,并充分运用市场的手段,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让大家一起来参与到对轻、中度,甚至是严重的农田污染的防治和修复当中,保证了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芳.加快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与措施初探[J].河南农业,2021,(7):20.

[2]黄道友,朱奇宏,朱捍华,等.重金属污染耕地农业安全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