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康复训练目标建立联合共情护理对帕金森患者负性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2
/ 2

阶梯式康复训练目标建立联合共情护理对帕金森患者负性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刘小娇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神经内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探究阶梯式康复训练目标建立联合共情护理对帕金森患者负性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帕金森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阶梯式康复训练目标建立联合共情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认知功能。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A、HAMD、MoCA评分均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MoCA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帕金森患者实施阶梯式康复训练目标建立联合共情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

【关键词】帕金森;阶梯式康复训练;共情护理;认知功能;负性情绪

帕金森病是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表现为神经功能障碍、运动障碍及步态迟缓等,约有40%的帕金森病患者出现抑郁症状[1-2]。帕金森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案,多通过药物、康复护理进行干预,但常规的干预效果并不能兼顾患者的功能恢复与负性情绪的改善[3]。阶梯式康复训练目标建立针对患者身体状况及病情实施针对性康复干预,以促进患者疾病康复进程。共情护理是从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聆听患者的心声后给予的护理干预,目前已在临床初步应用[4]。本研究将阶梯式康复训练目标建立联合共情护理应用于帕金森患者护理中,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帕金森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5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中帕金森病中相关诊断标准;②具有一定认知及沟通能力;③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因脑肿瘤、脑炎、脑卒中等继发性脑病诱发的认知功能障碍者;②发病前具有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病史者;③合并椎体系统损伤、小脑功能障碍及肌肉萎缩等可能影响步态者;④既往有癫痫病史者;⑤携带心脏起搏器类电子设备植入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阶梯式康复训练目标建立联合共情护理。观察组干预措施如下:(1)阶梯式康复训练:①定向力训练:于康复室内设置醒目标志物,指导患者根据标志物明确自身所需物品及去向地点,并在室内放置日历,以提醒患者关注日期,帮助患者树立时间及空间概念。②记忆力训练:积极引导及鼓励患者多看书读报,在完成阅读后,引导患者再进行自述;或使用数字卡片进行奇偶数排序,亦或读一串数字,让患者进行复述;③肢体功能干预:从被动运动开始,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 行 四 肢 关 节 屈 伸、 旋 转,30 min/次,1~2次/d;同时采用Lokomat下肢康复训练系统进行步行辅助干预, 包括外骨骼式矫正器、 运动炮台、 减重支持系统, 将患者下肢置于外骨骼矫正器内,并进行固定,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训练参数设置,减重支持步行训练在运动台上进行, 引 导 力 为30%~90%,减重支持为30%~50%,步行速度为1.5~2.5 km/h,步行时间30 min/次,1次/d,5次/周,连续干预12周。(2)共情护理: ①综合评估:护理人员主动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建立护理档案,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并在后续护理过程中对护理方案的细节给予进一步的完善。②换位思考:根据患者情况和对疾病的了解程度,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并发症和相关注意事项。注意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积极采用合适的方法应对,疏导患者不良情绪,给予其鼓励和安慰。与患者积极沟通,建立共情环境。③主动倾听: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与其沟通时注意引导其多倾诉,注意其面部表情及肢体动作,认真耐心倾听,在患者诉说过程中不打断,同时给予适当合理的反馈。护理人员应该对获取到的信息及时整理,并反馈给相关治疗医师。④共情表达:积极与患者沟通的同时,护理人员应接纳并尊重患者,理解其出现的负面情绪,帮助解决其诉求,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真正的关心。

1.3观察指标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越严重;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的认知功能,包括记忆、语言、抽象思维等8个认知领域进行综合评估,总分30分,评分越高则认知能力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负性情绪比较 干预后,两组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负性情绪比较(x±s,分)

组别

n

HAMD

HAMA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5

17.78±2.24

11.39±1.07

19.15±2.51

12.26±1.09

观察组

45

17.83±2.27

7.02±0.58

19.20±2.56

7.28±0.65

t

0.295

4.816

0.253

5.664

p

0.846

0.000

0.794

0.000

2.2认知功能比较 干预后,MoC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认知功能比较(x±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5

17.81±2.46

19.32±2.74

观察组

45

17.87±2.49

21.95±2.83

t

0.306

3.628

p

0.758

0.000

3讨论

与普通人群相比,帕金森病患者表现出更快的认知衰退,多数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认知障碍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并最终发展为帕金森病痴呆[5]。早期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的同时关注患者的负性情绪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本研究将阶梯式康复训练目标建立联合共情护理应用于帕金森患者中,结果表明,干预后,两组的MoC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帕金森患者实施阶梯式康复训练目标建立联合共情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苗娟,罗晓光.帕金森抑郁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39(09):762-765.

[2]崔亚欢,陈乃耀.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21(01):106-110.

[3]程青格,刘春岗.文拉法辛对帕金森病患者负性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2,49(06):1063-1065.

[4]刘婷,黄旭华,穆青.共情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贵州医药,2021,45(12):2007-2009.

[5]马惠姿,房进平,冯涛,等.帕金森病患者不同程度抑郁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结构差异[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7):829-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