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与水资源在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4
/ 2

水文与水资源在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中的运用

保琳琳

昭通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云南 昭通     657000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江河洪水、山洪灾害、台风、暴雨内涝等洪涝灾害频发。随着气候变化影响加剧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洪涝灾害问题将长期存在,防范和应对洪涝灾害仍是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重大挑战。经过长期、大规模的防洪建设,我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取得重大成就,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初步建成,但目前仍存在薄弱环节,如许多中小河流未完成堤防达标、部分江河行洪能力下降、一些蓄滞洪区建设滞后、“四预”能力有待提升等。

关键词:水文与水资源;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防灾减灾

引言

在众多民生工程当中,水利工程属于一项较为重要的工程,其与当地生态环境以及农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河道水利工程主要包含河坝、闸和河渠等项目,此些项目的主要是对天然水进行蓄、引、灌、排,起到的作用是为了进一步对天然水进行防洪、灌溉、保护生态环境,也可以用于发电和水产养殖,一般情况主要分为引水式工程以及拦河式工程。目前我国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多,且对于水利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业。但一些水利工程通过长期运行,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维护、对于带病运行工程进行出险加固、扩建或者改建、并且要继续对水利设施进行修建。

1工作内容

(1)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收集整理各类工程规划设计资料,采用水力学方法,分析计算各控制断面水位流量关系,确定不同频率洪水洪峰流量和对应的水位,在地形图上绘制不同频率洪水淹没范围。结合承灾体调查成果,统计分析洪水影响的城集镇、村庄、人口,编制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2)洪水灾害风险区划根据河流名录,确定重点名录河流,以河流为单元逐一将河流分解,开展河流的资料收集、数据处理、洪水分析计算、模型构建、参数率定、模型模拟、计算成果等,并按照要求提交试点成果,并根据反馈意见调整计算成果。(3)洪水灾害防治区划洪水灾害防治区划流程主要包括资料收集与整理、三区划分、区划单元划分、主要江河防洪区防治区划、山地洪水防治区划、成果合理性检验、防治区划图制作等。防治区划采用的技术方法主要是空间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在三区划分成果基础上,根据地形地貌、流域边界、重要控制节点和防洪控制工程等,将主要江河防洪区、山地洪水威胁区和局地洪水威胁区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分解,以便于针对单个区划单元开展洪水风险区划分析模型构建和区划分析方案拟定。

2水文与水资源在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中的运用 

2.1做好流域小尺度蓄水空间的利用

某流域在历史上就存在很多的低洼地,这些低洼地曾经是天然的调蓄洪水的场所。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低洼地,尤其是连片的低洼地,采取适当挖深和连通的措施,配套建设一些进水闸和出水闸,使其变成可控制的调蓄洪水资源的空间。另外,城市雨洪资源的利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应该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开展源头层面的径流存储调蓄。此外,在某流域存在一些喀斯特洼地,由于下渗严重,很难存储水资源。这类地区可以因地制宜采取新思路来利用雨洪资源,例如通过探索暗河发育的规律与走向,依靠洼地自身的封闭地形和对地下暗河的灌浆封堵来形成水库,在贵州已经有比较成功的案例。加大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对于洪水资源利用也有帮助。通过大力种草、植树,增强地表植被,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减轻水库、河道淤积,涵养水源,增加某干流的枯水期基流量。

2.2汇流数据与产流数据计算

水文水资源的合理性,能够对水利工程建设效率以及质量进行提升,以此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将汇流数据以及产流数据进行准确计算,完成此项工作则能够全面保障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实施。因此在分析水利工程土壤质量以及水源等相关参数时,也能结合实际降雨量进行计算出所需数据。并对各部门交流工作、水利工程所述区域地质监测以及蓄水水位计算工作进行全面实施,进而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正常实施做进一步落实。

2.3蓄滞洪区

从洪水风险分布特点来看,启用频率较高或围堤建设、口门建设、安全建设尚未达标的蓄滞洪区,洪水风险程度较高;启用频率较低或围堤建设、口门建设、安全建设均已达标的蓄滞洪区,洪水风险较低。结合洪水灾害防治情况分析研究认为:洪水风险和灾害防治等级均较高的蓄滞洪区,应当作为洪水灾害防御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优先开展相关蓄滞洪区的安全达标建设;对于洪水风险较高、防治等级较低的蓄滞洪区,启用前应重点做好蓄滞洪区安全管理工作,如做好蓄滞洪区启用前的预案编制、预演工作并加强巡查;对于洪水风险较低、防治等级较高的蓄滞洪区,应根据防洪法、防汛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相关规划及蓄滞洪区管理办法等要求,结合地方实际,综合研判相关蓄滞洪区开展安全达标建设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2.4地理信息系统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目前最为先进的互联网系统就是地理信息系统,其兼容性较好。通过在实际中的运用,对水文水资源信息能够准确获取,并对水资源进行检查搜索、存储和分析。能够将其作业发挥在水资源管理以及防汛抗旱中,也能全年监测水土情况和农田灌溉情况。因为我市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常常会产生恶劣的气候以及环境变化。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要重点开展防洪减灾相关工作,并将地理信息系统与先进的网络手段进行配合,进而将地理信息、航空摄影、图像处理以及遥感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在电子地图上将自然灾害的位置进行显示并发出警报,以此通过精准信息为应急预防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2.5山地区

从洪水风险分布特点来看,山区河流防洪标准较低,防洪工程和非工程体系建设较为滞后,山脉迎风坡、暴雨中心区等区域溪河洪水的洪水风险等级均较高;从洪水灾害防治等级分布特点来看,洪水风险程度较高且人口和工矿企业密度较大的溪河洪水区域,洪水灾害防治等级普遍较高。结合全国人口、GDP标准格网分布数据分析研究得出:人口或GDP分布密度较高且风险和防治等级较高的溪河洪水区域,应作为山洪灾害防治的重点关注区域,并根据防治需求迫切程度,优先完善其防洪工程和非工程体系;对于洪水灾害 防治等级较低、洪水风险等级较高的溪河洪水区域,应做好山洪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危险区动态管理清单,同时指导地方政府严格管控涉河房屋、基础设施建设选址,主动规避山洪威胁;对于洪水风险和防治等级均较低的溪河洪水区域,应增强风险意识,以主动适应并预防极端降雨造成的山洪灾害事件。

结语

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采用的基础数据、计算方法科学,通过以河流与小流域为单元,计算不同频率的洪水,以洪水淹没范围为指导依据,开展风险分析。昭通市洪水风险区划是河流洪水淹没特征、防洪能力现状及山洪灾害风险特征的综合性成果,是耦合洪水风险分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性成果,是表征区域内部洪水风险程度、防治标准和紧迫性空间分布特征的专题成果,初步摸清了昭通市洪水灾害风险范围,找准洪水灾害防治的薄弱点、隐患点,针对“痛点”、“病点”,对于制定洪水灾害防御策略、防灾减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防汛调度管理制度、防汛预案、洪水风险防范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罗忠科.基础地理信息及村级坐标在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4,(23).

[2]罗光明.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J].能源与节能,2021(05):89-90+127.

[3]刘广陆.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49(0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