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如何实现服务能力提升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4
/ 2

三教改革如何实现服务能力提升问题研究

季东军,孙福才,王佳奇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76

摘要:新技术革命是21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新一轮广泛应用为特征的伟大变革,是一个现代化的字母。信息技术以新的方式嵌入社会的方方面面,给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战场,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必须增强适应性,着力“三教”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提高教材质量,更新教学方法,构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新格局。

关键词:三教改革;实现服务能力提升;

课题编号:HZJZ2021004

课题名称:老工业基地服务型职业教育建设问题研究

课题类别: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四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课题编号:HZJZ2021023

课题名称:“岗课赛证”深度融合的高职人工智能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实践

课题类别: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四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课题编号:HZJZ2021005

课题名称: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研究

课题类别: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四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厘清高职院校深化“三教”改革的理论意蕴及现实困境有益于把握“三教”改革的原则与方向。

一、“三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现状

1.教师改革。教师的改革主要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教师队伍结构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改革。一方面,我国高职院校存在教师总量不足的现状,教师周课时严重超限,有的专业教师周课时达到三十节,长时间超负荷教学,致使高职教师无暇研究教材、教法;另一方面,我国高职院校中的“双师型”教师不足,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匮乏,高职院校应该是以培育学生技能为主的学校,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中既能教授理论又能教授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十分短缺。

2.教材改革。高职院校主要培育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但我国高职院校的教材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都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所以我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加大了对教材改革的规定,关于教材改革提出了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改革的两大任务,即“每 3 年修订 1 次教材,其中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前者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后者是教材形式的改革。同时建立考核机制,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希望通过近几年改革措施,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对专业活页式教材的使用意识和习惯。

3.教法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采取满堂灌、满堂讲的模式,教师不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尤其是针对建筑专业的课程,大部分属于实践课程,教师采取满堂灌等“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虽然使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缺乏互动,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终归有限,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职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策略

1.提升高职教师强化教科研能力的意识。意识的转变是行动的基础和支撑。当下的高职教师是既脱离了普教体系,又远离高职体系的一个特殊群体,缺乏科学研究的工作氛围使他们很大程度上既不像普教体系沦为知识的简单传递者,也无法成为高职体系的研究者。因此,高职教师在教科研方面被社会边缘化,导致高职教师提升教科研能力的意识淡薄。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除了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还要养成科研教学能力的意识,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更要不断提升自身教研能力,要加大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要在掌握教学方法特点的前提下,开展针对性教学,以促进现代教育改革的步伐。教师应该加大对科研教学的重视,教师要明确科研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科研教学是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生代入感、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综合素养也十分重要。

2.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力度。加大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首先要强化高职院校教师多元化知识构造,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不仅包含学科专业素养,同时也包含人文知识素养等。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工作,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专业技能、教研能力的提升。其次在针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培训时,也要加大道德素养的培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行动,教师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魅力,言传身教会使学生受到感染。高职院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扮演着审美教育的重要角色,所以高职院校教师的道德素养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教师掌握良好的信息素养,就可以采用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形式,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受,也能够很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学生主动性也具有一定的意义。最后要加大骨干教师的培育,形成由骨干教师带头,引领普通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而促进教育教学的开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针对教师的培育内容也要不断进行创新,除了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也要结合不同阶段的学生心理特征,开展多层次、复合型的培训,以满足不同层次高职院校教师的需求,实现高职院校教师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进而使高职院校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利用自身丰富的文化知识,使课堂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高职院校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教材为核心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进而使学生能够掌握更为科学的学习技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高职院校教师还要具有一定的教材整合能力,根据教材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并且挑选出经典案例进行讲解,以使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的知识案例。高职院校教师在知识点讲解时,要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理解,使教学更为直观,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尤其是针对建筑专业课程,更要完善讲练结合的形式,开展学徒式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到企业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对自身专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3.加大教师基础能力的提升。教师是学校、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桥梁,学校的教育、家长的期望、学生的实情教师都了如指掌,同时高职教师熟悉教材情况。教材是教师联系学生的中介,是教学的载体,广大高职教师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对教材最熟悉,对职业教育的现状最了解,对课程设置的特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体会得最深刻,最有发言权,这是其接受进一步培训、强化教科研能力的基础。这就要求高职学校要加强选聘人才,确保人员具备基本的能力和足够的进取心,在实际工作中对教师的各项能力不断加以培养,使其基础牢固,再接受更高层次的教科研能力培养。同时要搞好校本科研,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转变,做实做细微课题研究,要鼓励、引领教师多看、多听、多思、多说、多写,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使教科研与教育实践产生良性互动。

总之,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还远远赶不上时代的步伐,表现为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所以根据以上问题,我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即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以促进我国高职教育能够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作为高职学校和高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加大对科研教学的重视,加大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提升教育工作者对教材的整合力度,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对保障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殷静.三教改革如何实现服务能力提升问题探讨.2022.

[2]张健龙.提升教科研能力高职名师成长的必经之路.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