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新疆地方农业多功能性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
/ 2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新疆地方农业多功能性研究综述

乔睿

新疆农业大学 727100 陕西省铜川市

摘要:农业的发展对于国家大计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怎样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在地方农业发展过程中实现乡村振兴总目标,是关系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对标小康社会三农工作的关键。新疆是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大省,本文结合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态功能3个维度从多维视角考察新疆地方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现状,有助于理解和把握新疆地方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有机结合乡村振兴总目标及农业多功能性,为地方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思想及方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多功能性;地方农业;新疆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为人类的生存及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同时农业不仅仅只是为人类提供农副产品,其还具有生态、文化、社会和政治等功能属性。农业多功能性是农业自身所固有的客观属性,它与农业生产发展息息相关。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农业领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比如:农业供给量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等,凸显了我国农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等问题。新疆不仅仅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对于新疆而言如何突破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重阻碍也是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1.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多功能性

    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从字面及内涵都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升级[1]。因此从乡村振兴的世界观、发展观、价值观和动力观层面,进而从乡村振兴与农村就地现代化理论探讨实践中的可能就显得十分必要[2]。在具体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要切实推进乡村振兴与新1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培育城乡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和而不同的发展格局[3]

从农业功能变迁的角度看,由于农业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共同构成了对农业可持续的多重约束,而农业功能多元化又与可持续农业有很强的相关性,因而功能多元化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4]。GEOFF[5]从空间性的概念出发,认为“农业多功能性就类似于一个空间复合的嵌套层级体制,是由包括不同“层级”的多功能决策所相互连接起来的一个整体。”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三农”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证明了农业多功能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农业多功能性涉及产业融合[6]、生态农业、生态保护,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能够增强农业自身发展的立足点,也是农业多功能性的必然要求。

  1. 新疆地方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的现状

“十八大”以来,新疆粮食生产能力跨上了新台阶,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全面改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成就为更好的实施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地方农业如何提质增效,就需要全方位的审视新疆农业发展中农业多功能性的现状。多功能农业受益者首先是整个社会,其次才是农业经营者。

2.1 新疆地方农业的经济功能性

作为我国最大的优质棉产地,新疆的棉花产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新疆同时也是我国甜菜最大的生产基地,2017年新疆甜菜的产量占全国甜菜总产量的47.77%。新疆还是我国优质瓜果集中区,如吐鲁番葡萄、哈密瓜、库尔勒香梨等新疆水果的产量也居全国前列。新疆还拥有我国重要的牧场基地,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产区之一。

2.2 新疆地方农业的社会功能性

新疆农牧区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从物质方面极大的改善了农牧区居民的生活条件,也为边疆地区扶贫、减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事实上,新疆农牧区扶贫、减贫工作依然严峻。在经济功能的分析中,南疆地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较北疆地区低下,而南疆乡村从业人员数又高于北疆地区。因此,在新疆地方农业发展过程中,社会功能性不能忽视。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新疆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的建议

乡村振兴对新疆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多功能性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维度以多维的农业发展理念,打破了对农业传统认识的局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更丰富的内涵。在这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新疆各地方农业多功能性中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3.1 正确处理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关系

农业的经济功能强调农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效率。一般而言,生产中投入少、产出多则效率高,反之亦然。然而,农业生产的结果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所导致。从农业社会发展的经验看,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农业生产难以为继。因此,社会功能的强弱是保障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和增长的必要影响因素,亦是影响农业经济功能的掣肘。农业的经济功能也作用于社会功能,表现为:经济功能越强,提供的食物数量越多,且种类丰富;由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从农业生产过程中解放出大量的劳动力为支持和提升下游产业的生产效率提供了可能。因此,农业经济功能的实现不仅进一步巩固了经济功能所取得的成果,也强化农业的社会功能。

3.2 正确处理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关系

经济功能追求效率,忽视在追求效率过程中的负外部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产能,不可避免的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地膜等农业物质消耗品,其所产生的负外部性使得市场在农业生产的某些领域失灵。农业与生态环境的联系十分紧密,表现为农业发展成也生态、败也生态。农业生产中片面追求经济功能的发挥,忽视生态功能,容易导致农业生产的不可持续性,并使生活环境恶化。历史及经验证明,注重生态功能的农业生产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相互制约。

3.3 正确处理社会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关系

农业的社会功能承载了人类农耕文明,反映了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农业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在农业生产所处的生态环境中不断索取。随着农业经济承载的人口超出生态环境的上限,就会导致生态体系解构,生态功能的发挥难以为继。生态功能强调系统、结构的关联性、可持续性。从可持续的角度看,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具有共性。

结论: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共同构成农业的多功能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3个维度的功能所关注的视角不同,但彼此之间又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合理有效的整合3个维度的功能,控制好彼此之间的边界,适度发展,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农业多功能性的内涵符合乡村振兴总目标的要求。在新疆地方农业生产中,科学、合理的利用农业多功能性,注重农业发展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能够为新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改革,2018(1):65-73.

[2]郭津佑,石白玉,萧洪恩.乡村振兴: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新成果[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12):1-8.

[3]姜长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重大战略问题探讨[J].经济纵横,2019(1):2,10-18.

[4]杨培源.以功能多元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1(5):47-48.

[5]GEOFF A W.The spatiality of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A human geography perspective[J].Geoforum,2009,40 (2):269-280.

[6]李俊岭.我国多功能农业发展研究:基于产业融合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3):4-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