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现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
/ 2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现状综述

岳,薇

长沙市口腔医院  410000

摘要:正畸治疗中支抗能够在其作用力下实现稳定发挥,微种植体属于新型支抗材料,整体具备可靠性高,操作简单的特点。正畸治疗当中应用前景广阔,口腔正畸术中微种植体的稳定性以及疗效、品质之间具备密切关系,其中植入失败会为患者带来一定疼痛,使整体医疗费用增加。因此,应对其影响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减小有害因素,积极保证植入的成功率,使正畸治疗效果提升。

关键词:微型种植体;支抗;口腔;正畸

后天、先天因素诱发牙齿、颌骨、颅面关系不对称属于错颌畸形,其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积极防治错颌畸形临床应用价值显著。近十几年人们更加注重外表,注重矫正方式,及矫正的舒适程度。微型种植体为骨骼支抗装置,其正畸治疗过程中具备积极作用,能够代替口外弓、头帽装置等传统正畸支抗措施。常规传统支抗方法会对患者的外观产生影响,伴随长期随访的过程中,矫治装置会产生稳定性降低的情况,引发口腔正畸效果较差[1]。微型种植体的整体体积较小,有一定的生物学适应力。具备低适应、高成功率的特点,患者易于接受。本次针对于临床微型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相关研究进行阐述。
1微型种植体概论

20世纪40年代中期,微型种植体属于支抗的设想,其中微骨植入材料在动物实验当中具备脱落松动现象,因此表明,微骨植入材料在的支抗稳定性相对偏差。后期不断针对于不同类型的微植入体正畸结合一定程度的研究。其中发现,微植入体与骨的界面结合相对困难,承受的正畸载荷持续时间过短。随着研究逐步深入,将钛类植入股骨当中,通过连续加载实验证实,钛类植入物能够结合骨性矫正。伴随人们不断研究小型植入物,将其放置在骨量足够位置。伴随种植体技术逐步发展,微型种植体系统逐步结合研究进程,可积极发挥良好的正畸支抗作用,主要优点为依据种植体及骨组织之间的机械嵌合力,避免依赖于骨性结合固定。伴随自攻型钛钉的不断产生,简化了植入操作。其中为暂时性支抗无需产生骨性结合,能够在植入后即刻受力,整体治疗成功率相对偏高。以往传统种植体仍然存在一定不足。微型种植支抗植入后其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初期稳定性一般与骨密质厚度种植体设计牙根接触等因素有关,长期稳定性一般与后期施加的载荷以及骨整合程度密切相关[2]
2微型种植体在口腔正畸中的稳定性影响
2.1骨相关因素

早期钉-骨结合使晃动的植入体以及骨组织之间产生纤维结合,对于长期稳定性会产生影响。依据不同个体在生理特征当中的广泛变异,正畸治疗患者对于微型种植体植入的适应性有一定差异。骨质、骨量、年龄、免疫力等针对于植入体的稳定性会产生影响。骨密度厚度对于初期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评估患者的骨密度厚度可为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骨密质厚度可用于年龄、面型、口内区域等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种植体的稳定性受到种植钉周围软组织厚度的影响,能够通过角化附着龈增强其中种植体的整体稳定性。
2.2植入部位

口腔内部由于具备解剖学位置复杂的特点,组织结构表现为多样化,其中不同植入部位均为影响微型种植体植入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制定植入方案过程中其植入位置的选择一般与多类因素相关。例如,口腔粘膜软组织状况、牙根间距、骨密度参数等。骨密度厚度在1mm以上为植入成功的必要条件。其中发现,种植在角化黏膜区域能够使患者感染风险降低,同时,相关研究学者指出,骨密度厚度在1~2mm为最佳植入位置。微型种植体植入位置一般选取第一前磨牙以及第二前磨牙中间部位,此区范围内骨质一般在颌骨4中分类中的Ⅱ类骨,骨密度相对较厚,其骨松质致密。微型种植体支抗植入能够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但此过程中发现,拔牙治疗在正畸过程中较为多见,一般会误解拔牙后周围骨质及牙周组织损伤,不适用于植入种植钉。但研究发现,相比于其他部位,拔牙部位需要长时间愈合,临近拔牙创面附近的植入微型种植体可有效维持稳定性,其植入部位应结合治疗,并非一定要躲避拔牙创面。
2.3微型种植体支抗设计

微型种植体一般为头部、颈部、体部,体部属于植入骨的重要部分,头部为暴露在骨外用于施加以及连接正畸装置的部位。体部设计分析发现,现阶段微型种植体一般分为自助型、自攻型、非攻入型,其中非攻入型由于避免钻孔骨组织碎屑少、热损伤小,成品操作简便,更利于拔除的优势。助攻型微型种植体在植物钻孔当中由于孔径较大的差异容易产生损伤,诱发出其稳定性较差,引发植物体脱落等情况,会导致自攻、助攻方式进行微型种植体植入同期骨整合率自攻型相比助攻型更大。自攻型量化后当中的接触状况相比助攻型更优,但植入效果而言,两者均属于有效支抗,一般依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微型种植体的颈部结构设计以及植入后的应力分布存在一定相关性。经微型种植体周围应力分析对于微型种植体各设计参数对于后应力峰值影响进行探究,可得出置入后微型种植体的应力峰值,一般集中在微型种植体颈部边缘。分析发现,较大直径的种植体可加大植入转矩,获得良好的稳定性。相关研究学者指出,大直径种植体能够提供良好的初期稳定性,但不利于长期稳定,由于患者个体具备一定差异,部分患者牙根间距小,而其中的小直径微型种植体能够具备易种植、接触牙根概率小的特点

[3]

小结

综述,微型种植体属于安装、移除简单,同时具备创伤小的特点的新型牙内植入物,能够减少矫治过程中的并发症,同时能够有效为患者提供更加可靠及稳定的支抗。本次对其整体稳定性因素进行总结,并注重治疗应在可允许范围内,为患者降低正畸风险。

参考文献

[1]赵虹,孟慧,岳蔷薇. 口腔卫生保健联合正念疗法对青少年微型种植体支抗口腔正畸治疗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23,45(03):409-412.

[2]王莉,黄小惠. 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咀嚼效率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23,44(01):31-34.

[3]吴松.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口腔正畸临床效果观察评价[J]. 新疆医学,2022,52(12):1439-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