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管理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7
/ 2

分层管理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叶璐

蔡甸区人民医院 湖北武汉 4301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分层管理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分层管理理论指导,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血气指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中采取分层管理理论指导可以很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分层管理理论指导;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

    重症监护室是医院收治危重症的主要场所,其中呼吸衰竭属于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常见疾病之一,为了更好的提升治疗效果,患者的接受治疗期间,可以将分层管理理论指导运用其中,为患者提供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患者恢复效果也会更好[1]。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分层管理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4例,其中男性患者例数为25例,女性患者例数为19例,患者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55岁,平均年龄(66.36±2.25)岁。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4例,其中男性患者例数为26例, 女性患者例数为18例,患者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56岁,平均年龄(66.42±2.18)岁。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分层管理理论指导,具体内容如下:(1)分层设置。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针对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然后根据不同的层级,采取不同的护理管理和护理指导,并且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保证护理人员可以更好的满足各个岗位的要求。(2)分层分组护理培训。完成分层后,分别针对护士长、普通护士、实习护士等进行分层分组护理培训,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让培训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提升护理人员能力和素质。(3)患者管理。大多数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身体状态等均明显比正常人差,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然后针对性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如果患者不能自主排痰,还需要定期进行吸痰操作,更好的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血气指标等作为观察指标[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7.0处理,用t进行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血气指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血气指标对比(x±s)

指标

时间

实验组(n=44)

对照组(n=44)

t

P

焦虑评分(分)

护理前

62.25±6.78

62.14±6.83

0.076

0.940

护理后

33.59±5.35

38.91±5.77

4.485

0.000

抑郁评分(分)

护理前

61.14±7.24

61.03±7.33

0.071

0.944

护理后

30.15±5.66

36.19±5.72

4.979

0.000

动脉氧分压(mmHg)

护理前

48.69±5.68

48.72±5.73

0.025

0.980

护理后

77.45±6.69

73.89±6.42

2.547

0.013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mmHg)

护理前

78.95±6.66

78.91±6.72

0.028

0.978

护理后

50.36±4.59

54.25±4.76

3.902

0.000

3讨论

与普通病房不同,重症监护室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更高[3]。所以针对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还需要更加重视护理干预,临床上可以将分层管理理论指导引入到呼吸衰竭患者中。在落实分层管理理论指导的时候,需要先进行分层,然后根据分层结果来做好护士的分层培训和管理,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同时积极的落实分层护理服务,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患者恢复效果也会更好[4]

本次研究选择88例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分层管理理论指导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明显更低,动脉氧分压明显更高,表明通过分层管理理论指导可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患者肺功能可以得到改善,恢复效果比较好。该研究结果与魏志杰,白亚蓓,赵印

[5]在分层管理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所述,在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中采取分层管理理论指导可以很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邢彩霞.标准化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恢复时间及满意度的影响评价[J].中外医疗,2022,41(28):155-159.

[2]蒋荣慧.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22,8(19):197-200.

[3]周林栋.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0):36-37.

[4]张悦.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20(13):112-114+118.

[5]魏志杰,白亚蓓,赵印.分层管理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06):11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