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9
/ 3

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化探究

张喜凤

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

摘要:国家出台的新会计制度是促使国有企业实现全面会计核算升级的挑战之一。在国家制约和控制下,国有企业单位要想得到良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在重视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自我优化是十分关键的“内因”,而在优化的诸多方向中,会计核算无疑是重要分支中的一支。本文中作者就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化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核算型会计;管理型会计;财务信息化;规范化管理

引言:目前,国有企业为达到可持续性的高质量发展,传统会计已经无法跟上现代国有企业发展步伐,做为传统的核算型会计主要从事业务记录,编制全面、系统、连续的财务报表,并向政府和利益关系体提供财务信息等工作。核算型会计重视数据的精准性,重点在于事后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并将数据分析结果运用在领导决策和国有企业运营的指导上。

高质量发展是现今国有企业追求和成长的必然,传统会计对管理的被动已不能适应国有企业发展,管理会计的重点已经从原有的事后数据分析转移到国有企业运营各环节事前的谋划和事中的把控,工作流程和方法也比较灵活,属于“经营型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会计转变不但可以弥补传统核算型会计的不足,而且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使得国有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赢得一席之地。

一、会计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分析

1.新会计准则概述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从此迈向新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理解为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更高要求,它的出台使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与核算和政策相关的内容将逐渐向国际标准靠拢。

在新会计准则支持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和理念得到更新,资产损失与核算成本等方面内容得到变革,在推动财务管理转型的同时也使新会计准则更好被应用于实践,在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国有企业传统的核算会计将完成向管理会计的转变。在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者与工作人员也更加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在替代了传统核算会计后,财务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 。

会计制度明确要求了国有企业需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末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在进行了准确的资产预估后国有企业需要合理制定新一年的资产配置方案,做好计提资产减值的准备。这一系列的要求将形成一个有序的链路,即国有企业划定核算时间—进行全面检查—结果汇总—预估资产—合理配置—落实方案。结合会计制度的核心内容,核心的内容重在引导相关工作从事者进行工作的规范化和细致化,力求提升工作的精确性和全面性。

2、科学技术的影响

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各个行业对于计算机的应用逐步加强,信息的陡增和共享范围的扩大,让各行业、各部门之间距离缩短了,通过资本、管理、技术、信息等手段进行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实现规模化经营和优势互补,这样不仅防止了财务舞弊和计算错误,还有效监督了财务活动。新时代下我们要重新审视和思考社会发展道路,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实践,与时俱进、创新迭代。管理会计正是以核算会计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在这种新模式下核算会计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小,而管理会计的职能是以人为中心,并不会因为主体环境的变化而受限,相反管理会计会因为科技的介入而轻松发展。于是将计算机这种新的高科技工具应用到工作中成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这种新的工作模式是会计行业发展的方向。而会计行业出现的财务机器人将基本的核算型会计完全替代,造成国有企业对于从事基础会计活动人员的大幅裁减,因此迫切需要核算型会计的转型。

3、经济发展的影响

核算型会计是以国有企业已经发生的财务信息对于当下和以后做出决策和评估,属于事后控制,不管是从客观性原则,还是历史成本原则,都体现的是其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管理会计的作用不仅限于对过去的总结、分析,还包括有效地使用会计数据进行预测和规划,从而贯穿过去、现在和未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以灵活的手段来处理国有企业所遇到的问题,将战略管理铭记于心。核算会计在管理上的缺乏,工作方法的稳定,按照特定的准则和会计制度处理经济事项,对于国有企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够及时地做出调整,国有企业高层人员需要随时了解情况,但核算型会计一般都很难满足,所以会计需要站在一个更高、更广的角度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对国有企业的决策提供建议。

4、核心竞争力影响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市场的环境更加复杂化,国有企业同时也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由以前的单一核算、反映转变为懂得能够从大量的财务信息中分析,发现市场的走向,能够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在这种复杂多变的经济大环境下,国有企业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新环境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会计人员也要逐步摒弃那种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利用财务软件、财务共享这些现代信息技术,力求发现问题和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做到在会计行业中创新,在工作流程、工作方法等方方面面都有所创新。

二、完善会计职能转变对策分析

1、会计管理职能的转变

(1)加强管理会计队伍的建设。一是构建会计人员的能力框架,优化会计人员评价体系,挑选既懂业务又懂财务的会计人员到关键岗位任职。二是加强会计基础知识掌握的管理力度,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实现会计职能的转型升级。三是增强会计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使每个人能熟练掌握财务信息系统,利用系统统计、分析、预测,为领导层及时提供决策信息。(2)财务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和信息化。(3)财务信息化建设对国有企业集团化的管控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财务信息化系统可以将各个环节的数据自动汇总和处理,减少人工操作,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提高财务管理精度。财务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和分析,减少人为误差和漏洞,提高财务管理精度。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财务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使财务管理更加标准和规范。(4)加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一是鼓励国有企业加大管理会计信息的规划建设,放大管理会计信息使用,从根本上防止“信息孤岛”的出现。通过不断吸收和更新管理会计的信息,推动管理会计实现对于单位的创收。二是在信息技术建设方面鼓励专业化分工详尽的国有企业成立财务共享服务服务中心,减少会计核算工作压力,使得国有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从核算偏向决策,大大提高管理会计的工作有效性。

2、会计本质

(1)战略性原则。伴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会计的工作重心从“算账”阶段转向信息分析阶段,会计本身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要求处理财务信息的同时,也能够掌握非财务信息的处理手段。国有企业要加强基础会计工作的管理力度,力求在短时间内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也将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作为战略目的纳入国有企业管理,促使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有企业创造更高价值。(2)可行性原则。将管理会计具体实施细则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将国有企业财务系统和业务活动紧密结合。各部门要建立起一套针对管理会计的考核系统,定期对考核结果公示,严防会计转型盲目求快,忽视会计的基本职能,同时要通过发现管理会计和业务活动匹配,从而对于国有企业的财务系统进行不断地完善和优化。(3)适应性原则。如果不清楚情况就不加选择的全部引进,那只会适得其反,只有适合本单位发展的才是最好的。要清楚了解本单位的性质、规模大小、业务的复杂程度、管理框架、发展方向等,结合本单位自身的业务环境与特征,有计划地对管理会计采取应用。

3、从会计人员出发

(1)从思想方面。首先从思想上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会计行业的转型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经济发展的必然。互联网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也使得会计人员对于计算机的依赖愈加增强,信息化成了这个时代的标签,复杂庞大的信息让以往的核算型会计无法继续适应这个行业。大量的从业人数也对于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竞争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会计人员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认识到会计人员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2)从行动方面。一是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要把继续学习视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有计划有组织地完成管理会计的培训,不论何种方式的培训都要从中有所收获,这才是参与的意义。二是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保持向他人学习请教的习惯,尤其是比自己年长且工作经验多的老同志。三是管理会计人员要将自身所学知识付诸于实践,把知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生产力成了学习成果的展现,在实践中检验自我,找出问题,纠正自己的问题,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样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

4.改善国有企业财务透明度。财务信息化系统可以将国有企业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整合在一起,提高财务透明度,为国有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数据支持。

5.促进国有企业的集约化和集团化经营。财务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集约化和集团化经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国有企业的集团化经营。

三、新会计准则下国有企业会计模式转型优化措施

1优化管理制度

制度的健全能有效帮助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在制度方面可以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对会计、各部门配合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对不同的国有企业单位员工制定不同的绩效任务并评估其完成质量,使其能够在物质激励的作用下完善工作。同时,管理制度还需与时俱进,多思考、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国有企业管理制度,通过自我修改与完善进行管理制度革新,力求在更加人性化和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下,完成好国有企业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

2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控制机制

建立完善的监督考评机制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严格的监督考评,国有企业能够更好的做到内部设计管理,对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仔细监督和审查,并且更加真实有效的反应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最大程度上降低国有企业核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还能对日常工作中那些不规范的行为进行识别和处理,通过监督考核,实现提高财务核算能力和水平的目的。在对会计核算、日常工作环节进行监督的同时监督工作也要针对管理层,因为国有企业管理层的很多决策行为都直接影响财务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在国有企业监督考核工作中必须要将国有企业管理者作为监督和考核的对象之一,并且将投融资的有效程度作为其考核的内容之一。在国有企业的日常运营过程中,对会计核算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因为普通的会计工作人员都是受制于管理层,所以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会更好的实现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完善和规范。

3强化国有企业财务内控信息化建设

加强会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国有企业还需重视财务内控信息化建设,健全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系统。系统应用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开发,综合考虑国有企业的管理需要以及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切实匹配国有企业实际业务的需求,发挥信息技术的真正作用。对此,国有企业要做好系统的软件、硬件配置工作,引入最新的信息化设备并更新升级信息化软件,将各个系统进行统一设置,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对财务管理系统、预算系统和审核系统等进行优化,将各管理任务进行细分,实现对财务数据信息的全面性监管,并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设定关键参数,自动生成会计明细总账和会计报表。

结语:

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是如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政府、国有企业还是会计个人,都要为会计人员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做好准备,尽管目前还受到行业、制度、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会计职能转变已经势不可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实现会计信息创造价值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陈康洁.论国有企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民商,2021(2):114,116.

[2]李克茹.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J].中外事业单位家,2020(26):10.

[3]陈慧慧.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发展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