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课程中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3
/ 2

电子课程中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迟庆悦

210281198210264317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国内的教育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电子课程虽然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但是其侧重于对电子电路读图分析能力及设计能力的培养,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完成。采用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教育和信息化教育的优势进行梳理和整合,有效弥补了传统教育缺乏形象化辅助学习,信息化教育教师参与度不够、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及学习能力不够等问题。因而,作为电子课程讲师,必须充分发挥其引领、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等作用,深入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价值和实用性策略,做好线上、线下教学优势的整合,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更多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电子专业人才,推动社会的正向发展。

关键词:电子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

引言

开展混合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这就要求教师多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其对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混合式教学理论出发,分析混合式教学的发展现状,探讨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指出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要求: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健全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质量提高育人体系,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混合式教学的发展趋势

从近代中国实施“四大学制”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历程,办学规模、人才培养、创造能力实现了划时代的跃升。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教育的优势会更加凸显。例如,非常具有个性化的“翻转课堂”,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但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也不应该被完全抛弃,高校应做好开展混合型教学的准备。科技与教学融合创新必然会引发新的学习革命,混合式教学要成为今后高等教育教学新常态。

2019年2月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为协调优质教学资源,各高校纷纷开通了网络云课堂,并在延期开学期间将信息化教育资源免费向社会开放,让教师开启线上直播教学和录播的上课模式。如今,混合式教学已成为教育新业态,也会成为未来教育的新趋势。

2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院校学生受到以往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在学习实践性相对较强的电工电子课程时,会表现得较为吃力,出现专业知识记不住、相关技能不能灵活应用、遇到问题又无法得到及时解答等情况。对此,院校教师应摒弃传统教育中的不足,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并利用多种举措,尝试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与改进,以便能构建高效课堂,为学生理清各个电工知识之间的联系。而混合式课堂的创建,则可以帮助教师找到优化教学方案、提升授课质量的有效路径。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借助教学平台,准确及时地向教师反馈自己的疑惑,并得到教师的针对性指导。

2.2提高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效果

在信息时代,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院校学生学习电工电子专业知识的需要,为此,教师必须进行改革与优化。在传统授课模式下,如何优化教学方案、改革授课方式,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可供教师借鉴的经验并不多。鉴于此,教师需从多个方面,结合互联网进行适当的尝试,以此找到提升授课质量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朝着良好的方向进行。以考核评价为例,以往教师主要采取笔试考核,即学生只需要通过笔试考核,就算是完成学习任务。而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会发现这种评价方式是片面的、缺乏科学性的,于是会积极探索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的有效方式。比如将线上评价与课堂评价进行有机结合,然后根据学生在线上学习的情况、表现等对他们进行过程式评价。

3电子课程中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3.1课前准备阶段

完善的课前准备是教学活动顺利、高效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做足课前准备,才能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保障教学秩序、进度、效率等,因而作为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制定科学且完整的课前准备计划。(1)制定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培养并行的课前预习目标。当前,公众在定义人才时不再局限于对其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考查,更主要的是对其综合素质的评估,因而作为电子课程讲师,其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体现综合性,不仅要让学生熟悉各种概念和名词,掌握电路设计和运行原理,还需要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用产品相结合,而这就可以借助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来实现,在目标的设定上,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本教材掌握各种基本概念,利用互联网将各类概念与实物相结合,形象化感受其具体应用。(2)倡导学生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完成课前预习任务。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学习本次教学涉及的内容,在学习中迅速跟上教师的思路转换,而采用熟读教材这种线下预习形式掌握各种电子线路、完整电路等概念,并通过互联网这种线上搜寻有关声控灯、光控灯等实际的电子产品,与同学或教师就其在预习中的体会进行相互讨论,明确本次教学的重点,以便于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自学和线上讨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探索和研究。

3.2注重互动与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作为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重难点教学解题、课堂讨论、课堂反馈等。这是因为院校学生的认识水平毕竟有限,即便有较为丰富的慕课资源作支撑,有教师所制作的微课做辅助,在预习过程中依然会遇到许多疑惑,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面授过程中,通过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等方式,消除学生的疑惑,促进他们对电工电子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比如在学习《感应电流的方向》时,当教师发现许多学生未能熟练运用楞次定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之有关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一定律的理解。期间,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对此,教师应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引发他们进行思考,比如“怎么明确原磁场的方向?”“怎么判断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如何借助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学生在回答教师所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渐渐对电流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有助于他们理解楞次定律,切实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此外,院校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讨论主题,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掌握电工电子知识的内涵,并对此次讨论的内容进行科学总结与归纳,以此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职业素养的提高提供必要支持。

3.3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混合式教学评价,包括信息化教学的评价和传统教学的评价。在对学习者进行评价时,评价内容不仅包括测试结果,还应包括学习者在学习中的探索过程和平时表现情况。评价方法上,主要以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为主。首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整合教学方式。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掌握好学生学习的状态,多层次、多方面地指导学生学习。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学习成绩做出相应的评价与建议,以帮助学生适应新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结束语

电子课程如今作为一门热门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缺陷,实现了“教”与“学”效果的提升。作为教师,要深入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适应性策略,为社会培养更多精于电子技术,能够促进科技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钟福如,邓正艳,杨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22(28):115-117.

[2]刘罡,刘光宇.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21(04):95-102.

[3]薛燕,陈静,王宏.新工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07):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