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护理岗位管理在医院门诊采血处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3
/ 2

动态护理岗位管理在医院门诊采血处的实践研究

乌云嘎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    017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动态护理岗位管理在医院门诊采血处的实践。方法:选取于我院门诊采血处的患者共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动态护理岗位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患者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管理干预后,观察组在患者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动态护理岗位管理模式对门诊采血处进行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动态护理岗位管理;门诊采血处;满意度

对门诊检验中心工作量大且采血时间段高度集中、高峰时段护理人力不能满足工作需求的现状,成立“采血中心机动护士库”,对检验科采血岗位护士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取得良好效果。

通常情况下,医院门诊中的采血窗口具有随机性强的特点,呈现出采血患者数量大、等候区拥挤造成秩序混乱的情况,使得患者在采血的过程中出现排队时间长的情况,致使患者对于医院服务的满意度降低,甚至是出现投诉等方面的情况[1]。本文将探究分析动态护理岗位管理在医院门诊采血处的实践,详情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照组患者共45例,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44.82±2.18)岁。观察组患者共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3.91±2.32)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干预。

1.2.2观察组方法①重新编写岗位责任说明书以及相应的工作指南,其中包括:岗位标识、任职资质、培训制度、奖惩制度,岗位质控管理标准等,使得在岗的每位工作人员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同时使其能够明确自身在工作岗位之中的具体职责,保障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②建立标准化的动态人力测算机制,由院内的岗位管理专员,对医院内部门诊采血岗位1周之内对相关护理人员的需求具体数量进行同时,明确采血处各岗位实际需要的相关护理人员的总数,依据:岗位所需相关葫芦人员总数=平均需求×(可用班次/总需求)×(方差/平均方差)的计算原则进行核算,对院内以一周为单位所需的相关护理人员总数进行计算。其中可用班次为:班次的总数量;总需求为:同一时间段之内的平均需求;平均方差为:每个班次的汇总差异。结合院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③建立信息化的动态岗位申请制度,采用信息系统岗位认领模式,对于符合准入条件的相关护理人员,原则上均可使其申请加入抽血出的动态岗位管理群体之中,由相关管理人员提前1周发布相应的岗位需求,动态岗位管理群体之中的相关护理人员均可相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岗位的申请,由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审核。④建立抽血处辅助岗位管理制度,通常情况下,院内抽血工作的高峰期为上午的9.30-11.00左右,在此时间段之内,需要设立≥2个的抽血辅助岗位,明确其工作职责为:打印条形码标签并进行粘贴;打印回执单并进行发放,过程中告知患者相应的报告领取时间以及地点;将采血管以及门诊检验单交由护士核对,执行相应的采血医嘱。⑤建立有效的奖励制度,对于报名参加动态岗位管理的相关护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奖金补助,同时予以其交通费以及餐食费的补贴,补贴金额根据院内实际情况而定,在绩效方面可适当纳入年终考核以及相关职称的评定。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采用评分的方式进行表示,其中包括:就医流程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以及事项告知满意度;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满意度越高。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如下所示:对照组就医流程满意度评分为:(16.43±1.62)分;观察组就医流程满意度评分为:(18.67±2.71)分;其中t=7.095,P=0.001。对照组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为:(15.80±1.73)分;观察组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为:(18.94±1.82)分;其中t=12.505,P=0.001。对照组告知事项满意度评分为:(17.30±1.22)分;观察组告知事项满意度评分为:(19.78±1.41)分;其中t=13.301,P=0.001。
  2. 讨论据相关研究显示:在医院采血处实施动态岗位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在采血过程中的等待实际以及采血所耗费的总时间,同时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对于院内采血处服务的满意度。通常情况下,如果采血处相关工作人员的配置不足,会直接使得患者的等待时间受到不同程度的延长,在此期间,由于长期的等待,患者内心记忆出现焦躁以及焦虑等方面的负性情绪,加上如果相关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服务态度存在一定的问题,极易使得采血处出现护患纠纷,对医院自身、患者以及相关护理人员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2]。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了动态岗位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动态人力测算机制;建立信息化的动态岗位申请制度,建立抽血处辅助岗位管理制度以及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有效的提升了院内采血处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治疗。相比于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的对照组,观察组具有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采用动态护理岗位管理模式对门诊采血处进行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婷,王喜芹,张苗苗,万晶,曹磊,肖遥.三甲医院外科病房护理岗位动态管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04):65-67.

[2]田春梅,谢忠琼,甘小芳,杨莉,寇颖,陈丽.加强护理岗位管理  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1):11-13.

【3】张志云、武燕燕,郑一宁.护理动态岗位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39-41.

【4】陈芳,杨红忆.临床护士对岗位动态管理工作感受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7):2146-2148.

【5】高春燕,羊海琴,刘娟,等.岗位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岗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4):42-44.

【6】Colaizzi P.Psychological research as the phenomenologist view it[M].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4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