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8
/ 2

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进展

陈思蓓

浙江省中医药大学 310053

摘要: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是因为面神经受到非特异性.的炎性而引起的,在临床上认为这种疾病的发生原因与某种病毒感染有关系。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往往会表现为表情瘫痪、眼歪嘴斜。患者一旦发病之后就需要及时接受治疗,这样才能够避免病情进一步扩大发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是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产生障碍,在临床上主要以眼歪口斜为主要特征,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在医学上又称为面瘫。

关键词:中医针灸;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进展

引言: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比较常见且多发的疾病,超短波和针灸治疗方式对其有很好的疗效。通过观察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以便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一、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辩证分型

由面部神经麻痹引起的损害由于其所发生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的主要特点是病损对侧眼眶以下的面肌瘫痪,经常性的伴有面瘫同侧的肢体偏瘫,没有味觉和涎液分泌障碍。通过使用中医针灸治疗方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达到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与此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药物的副作用[1]。通过使用中医针灸治疗方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达到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与此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在中医上认为该疾病主要是寒邪入侵导致气血运行受到阻碍,所以需要使用针灸进行治疗,补充气血,这种方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二、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类型与方式

(一)常规针灸疗法

常规的针灸疗法主要就是使用针刺和艾灸进行预防治疗的方法,针刺需要使用不同型号的金属针,刺入到人体中的穴位中,可以配合点燃艾灸熏灼穴位能够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在常规的针灸疗法中经常使用这两种结合的方式,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治疗。针灸的治疗原理主要是因为针灸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以及调节气血的作用,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能够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并且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二)电针疗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病程长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留下后遗症。在临床上通过大量的治疗观察发现,如果只是用传统意义上的针灸进行治疗,整个过程就会很长并且治疗效果也不会很好,患者也会感觉到很痛苦。具体而言使用G6805电针治疗仪一组输出线接地仓和颧髎,另一组数出线接太阳与阳白,选择疎密波,强度以患者的耐受度为主,电针半个小时。之后用TDP神灯照射患者侧面脸颊,热度以患者的耐受度为主,同样需要照射半个小时。随着现如今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技术水平得到突飞猛进的进步,所以利用电针疗法,也就是使用超短波治疗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2]。使用超短波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面神经和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强化患者面部和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让患者的代谢进程加快,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中频电能够兴奋运动神经和肌肉,使得患者失去神经管理控制的面部肌肉得到训练,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运动信息。

(三)温针治疗

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使用温针治疗方式,取患者的阳白、太阳、下关以及地仓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选择合适尺寸的针进行针灸,通过燃烧艾条进行温针灸,这种治疗方式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温针治疗方式能够对患者的穴位进行刺激,实现止痛、活跃经络和活血化瘀的效果,进而帮助患者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状况,改善患者局部的炎症反应,改善水肿状态。

(四)针灸治疗的方式

4.1分期治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病症,这种病症的病因大多与头面部受到凉风吹拂或者是着凉感冒有关系。发病的时候比较突然,在临床上主要特征为面部肌肉出现运动障碍,不能够鼓腮、流泪以及眨眼等,近些年来根据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使用针灸治疗的方法取得的临床疗效很好。使用针灸治疗的总原则为:需要根据患者病症的不同时期实施分期辨证治疗。在急性期的治疗方式主要以疏风解表和通经活络为主[3]。主要的穴位有太冲、外关、风池。每天治疗一次,留针时间为二十分钟;如果患者属风热,则需要在一些穴位进行点刺放血;如果患者属风寒,则加风池、百会及翳风温和灸。在稳定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需要兼施补泻。主要需要在足三里、太冲以及凤池这些穴位进行针灸,之后需要逐渐增加牵正、四目以及地仓等面部穴位。主要的手法为平补平泻。每次的穴位主要是五到八个,留针时间为半个小时,一天一次治疗即可。在恢复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需要以调和经脉和益气补血为主。通过强刺激的针刺法,达到调节气血通气脉络的目的。

4.2针灸联合药物治疗

面瘫的本质其实就是局部中风,简单来说就是局部血管的阻滞或者是不通,

但是内在原因其实是变化的根据,外在的任何表现都是通过内在发展演变而来。所以此病的辩证主要是正气不足,邪风侵入人体血瘀脉络不通,所以在中医针灸治疗中也需要适当地使用药物辅助配合进行治疗。在中药治疗中应用牵正散加味,其中白附子、僵蚕、全蝎重在祛风化痰,黄芪补气血,气血运行才能够有助于身体的恢复。使用这些药物配合针灸进行治疗,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4.3针灸联合推拿治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简单来说就是由面部神经支配的表情肌失去了神经的支配与控制作用,从而导致面部表情无法正常完成,也就是通俗来讲的“面瘫”。最常见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口眼歪斜,无法完成正常的面部表情。这种疾病的发生与年龄没有关系,多大年纪都可能患上这种疾病,并且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也比较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关注自己身体上的变化,有问题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争取能够及早发现及早治疗[4]。这种疾病的患者连最基本上的闭眼、抬眉以及噘嘴都无法完成,根据对此疾病的多年治疗经验来看,通过使用针灸配合推拿方式能够很好地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效果也比较令人满意。具体方式为:通过不同的按摩手法让颈部肌肉得到放松,通过掌根揉法疏通颈部经脉,让颈部肌肉能够得到放松,再使用拇指揉法在肌肉痉挛处加强刺激,使用击打法能够更好地缓解肌肉的紧张。推拿与针灸手法联合在一起,每日治疗一次,先使用针灸疗法,再使用推拿疗法,在治疗期间注意嘱咐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风寒,适当活动颈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是由面神经支配的表情肌失去了神经的支配和控制作用,从而出现了面部表情肌肉弛缓不收的病理状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面瘫。在中医理论学中认为其发病原因主要是人体内虚而致使外邪侵袭面部神经,使得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所以在针灸治疗方面应该使用补法或者平补平泻法。

参考文献:

[1]鲁海娟,李成国. 芒针透刺加灸法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痰瘀阻络证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3,55(14):146-150.

[2]黄紫龙,黎洪健,张世杰. 雷火灸配合特殊刺透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House-Brackmann分级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2023,42(05):132-133.

[3]宁雷. 毫针穴位针刺联合面瘫散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观察[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45(03):177-179.

[4]赵建. 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联合神经营养因子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神经功能及肌电图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2023,43(0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