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及对应激、炎性反应指标及镇痛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及对应激、炎性反应指标及镇痛效果的影响

袁忠胜,杨毅

 钟祥市中医院,湖北钟祥,431900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及对应激、炎性反应指标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于本院行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内固定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30例,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镇痛)。对比两组应激、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及镇痛效果。结果:手术后研究组应激、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h、12h、24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内固定术中,机体应激反应、炎性反应小,镇痛效果理想。

[关键词]超声引导;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内固定术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是肘关节骨折脱位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常需给予内固定手术治疗,难度较大。研究发现,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可对其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造成影响。选择何种方式减少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内固定术患者疼痛是临床研究热门[1]。近年来,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内固定术中,证实此法镇痛效果理想,且不易引起明显应激及炎性反应[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及对应激、炎性反应指标及镇痛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于本院行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内固定术患者60例。根据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9-53岁,均龄(38.24±2.30)岁。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1-52岁,均龄(38.63±1.98)岁。以上资料统计学对比,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内固定术。手术前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建立血管通路。麻醉诱导应用咪达唑仑(20μg/kg)、芬太尼(1μg/kg)、异丙酚(2mg/kg)、罗库溴铵(0.6mg/kg)。气管插管后,麻醉维持采用异丙酚(每分钟100-200μg/kg)、瑞芬太尼(0.05-0.20μg/kg)静脉泵注。对照组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方法:自控镇痛泵中加入2μg/kg舒芬太尼与生理盐水混合溶液共计100mL,每小时2mL,时间15min。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镇痛,方法:仰卧位,头部偏向一侧,应用便携式彩色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7-10 MHz),探头置于锁骨下,实施穿刺,应用探头扫描,观察患者臂丛神经位置,使穿刺针刺入臂丛神经,并置管,经导管注射0.33%罗哌卡因,0.5h后,每隔5min用针刺法测试神经阻滞效果,相较于健侧,针刺处若出现感觉减退情况表示阻滞成功。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应激、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应激反应指标包括游离皮质醇 (Cor)、去甲肾上腺素(NE),炎性反应指标包括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3]。2)对比两组镇痛效果,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0-10分,得分越低,疼痛感越轻。测试时间为术后6h、12h、24h。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应激、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对比

手术前两组应激、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对比,P>0.05。手术后研究组应激、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应激、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对比(x±s)

组别

Cor(×103mmol/L)

NE(×103mmol/L)

IL-6(pg/mL)

IL-10(pg/mL)

手术前

手术后

手术前

手术后

手术前

手术后

手术前

手术后

对照组(n=30)

4.32±0.32

16.30±1.62

136.52±2.68

289.63±10.65

63.62±2.60

198.62±5.30

39.62±2.30

120.05±10.32

研究组(n=30)

4.35±0.28

11.02±1.03

136.68±2.55

182.34±8.67

63.69±2.52

110.35±4.69

39.67±2.20

65.32±5.64

t

0.386

15.065

0.237

47.792

0.106

68.315

0.086

25.489

P

0.701

0.00

0.814

0.000

0.916

0.000

0.932

0.000

2.2两组镇痛效果对比

研究组术后6h、12h、24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镇痛效果对比(分,x±s)

组别

术后6h

术后12h

术后24h

对照组(n=30)

6.32±0.35

5.63±0.45

3.26±0.62

研究组(n=30)

5.82±0.40

3.52±0.50

1.02±0.30

t

5.153

17.180

17.813

P

0.000

0.000

0.000

3讨论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是较为特殊的一种发生于肘关节的骨折、脱位,常合并肘关节后脱位、尺骨冠状突骨折、挠骨头骨折等骨折,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增加治疗难度[4]。临床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以手术作为首选。为了尽快促进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临床应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疼痛。若术后疼痛明显,可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正常代谢,严重的可引发血液高凝状态、心律失常等。有研究显示,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可减少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手术后机体应激反应,并可调节血流动力学指标、内分泌及代谢功能[5]。既往临床采用静脉泵注镇痛药物缓解疼痛,此法易出现镇痛不全的情况,部分药物易引发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超声影像技术不断进步,临床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具有简单、便捷优点,成功率较高,镇痛效果理想。王秀珍等[1]研究认为,将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内固定术中,可有效调节炎症反应指标水平,减轻机体应激,有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开展,可改善患者预后,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本研究结果证实,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内固定术中,机体应激反应、炎性反应小,镇痛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王秀珍,葛叶盈,段红波,等.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内固定术患者应激、炎性反应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9,015(001):30-35.

[2]梁友君,褚立君,龙先铭.超声引导下经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开胸手术患者炎性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医学装备,2018,015(007):99-103.

[3]杨佳瑞.指总伸肌劈开入路联合袢钢板技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尺骨冠状突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1,000(004):420-425.

[4]杨佳瑞,何晓,乔瑞,等.指总伸肌劈开入路联合袢钢板技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尺骨冠状突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1,035(004):420-425.

[5]王正明,赵钢生,金国华,等.袢钢板技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9,024(005):93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