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石术后怎样进行健康指导?

/ 1

输尿管结石术后怎样进行健康指导?

肖莉,向继春通讯作者

奉节县中医院  重庆市  404600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发病之后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疼痛、血尿等症状,对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不利的影响,需要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目前,临床上对输尿管结石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手术治疗效果与术后护理管理情况存在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对患者做好健康指导工作,以提高术后护理管理质量。那么如何做好健康指导工作?本文主要对这一相关问题进行讲述,希望可以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输尿管结石诱发因素以及主要症状

输尿管结石的诱发因素包括很多,较为复杂,详细如下:一是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导致胆固醇过于饱和而引发结石;二是长期粗碳水化合物、低蛋白饮食患者,容易发生胆红素结石;三是进食不规律,导致胆汁在胆囊内停留时间过长引发结石;四是长期禁食,导致机体缺乏营养,使胆汁瘀滞形成结石。五是某些溶血性疾病、肝硬变、胆道感染、细菌感染等疾病,诱发结石形成。输尿管结石形成之后,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血尿、脓尿等症状。

二、输尿管结石手术治疗方式有哪些

目前,临床上对输尿管结石患者最常采用的手术方式包括三类,具体如下:第一类:内镜手术,主要包括输尿管镜和输尿管软镜的手术;第二类:微创手术,即经腹或者是经腰腹腔镜手术;第三类:传统的输尿管结石的手术,就是开刀把结石取出体外。在这三类手术类型当中,最常用的就是输尿管镜,其次是腹腔镜,开刀取石比较少用。无论对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何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后均需要对患者留置双J管,患者在手术之后需要同时带尿管、双J管,导致疼痛比较严重,并且多半有血尿。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术后的护理干预,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促使患者尽快康复。

三、术后健康指导

(一)注意休息,多饮水。手术之后患者可能存在血尿症状,指导患者多休息,恢复体力,并指导患者多饮用白开水,每天3000mL左右,以提高新陈代谢,增加尿液量,促使碎石排出体外。注意改善水质,降低水中的矿物质含量,预防形成新结石。鼓励患者有尿意时要尽快排尿,不能憋尿,以免使尿液内的固体成分沉淀形成新的结石。

(二)术后运动以及饮食指导。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鼓励患者在术后第2天即开始进行床上运动以及床下运动,以促进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气。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协助患者多翻身,增加运动量。在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之后,指导患者进食一些容易消化的稀粥、软烂的面条等流质食物和半流质食物。嘱咐患者改变饮食结构,避免过多摄入含钙或者草酸高的食物,比如牛奶、豆制品、菠菜、咖啡、动物内脏等。

(三)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预防感染。术后患者需要插尿管,再加上手术刺激和影响,患者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等症状,因此,术后一定要指导患者注意下体卫生清洁,保持干燥清洁。同时加强导尿管的管理和消毒,注意观察术后尿液的颜色等情况,如果轻微血尿,则属于正常情况,如果血尿的颜色比较深或者伴有血块,则表示患者有额外出血情况,需要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将尿管拔除之后,可以指导患者多饮水,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排尿,对于排尿困难的患者,需要诱导患者排尿,避免发生尿潴留等并发症。

(四)加强双J管管理。对于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均需要留置双J管,需要加强管道观察和管理,注意对引流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积极预防管道堵塞等情况发生,一旦发生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确保管道正常工作。

(五)注意观察体温。输尿管结石患者在术后容易发生高热症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和家属做好自我监测工作,一旦发生了高热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积极调整抗生素使用方案,提高抗感染效果。
  总之,输尿管结石作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术后康复效果与术后护理质量和患者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存在密切关系,这就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指导,促使患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疾病尽快恢复。另外,患者在术后还需要定时去医院复查,明确病情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