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与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实施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与对策分析

曾环旺

身份证号:441481198112072236

摘要:近几年,随着绿色建筑工程相关理念的持续推广,其逐渐成为建筑领域发展主流趋势。绿色建筑工程主要目标是借助先进技术措施,充分利用工程项目中各种资源,实现低排放和低能耗发展目标,达到预期环境保护效果,促进建筑工程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理念充分融合。绿色建筑符合我国新时期可持续发展要求,能够促进建筑和自然实现协调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对策

一、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分析

(一)法律法规体系不全

当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没有针对绿色建筑违规操作有明确惩处规定,导致法律责任不明。实际建设中,绿色建筑工程存在各种随意调整节能标准以及未贯彻落实绿色指标等问题,导致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流于表面形式。尽管建筑工程管理机构针对建筑节能形成具体规定,但相关制度权威性小于法律法规政策,人们处于法律法规衔接不畅背景下,单纯将规章作为基础参照运用,缺少强制性法规作用。因为绿色建筑相关法律体系缺少适用性,无法有效管理建筑节能违规问题。绿色建筑基础建设程序方面,随着近期绿色建筑持续发展应用,进一步突出设计监管,在规划施工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缺少有效监督管理。各种管理薄弱环节导致建设单位有空可钻,各种高能耗绿色建筑轻易通过检验,绿色建筑流于表面形式。

(二)缺少有效奖惩措施

因为绿色建筑工程相关经济效益主要从社会和国家层面体现出来,个体方面节能效益较低,导致个体对于建筑节能的追求不够积极,限制绿色建筑发展。为此,需要积极推出各项激励政策,扩大绿色建筑的支持力度,调动建设者积极性,提高建筑节能要求。因此可以设置建筑能源消费税,有效弥补激励政策遗漏。针对绿色建筑工程设置专项资金,提供补贴优惠等措施,促进绿色建筑工程持续优化发展,增强绿色建筑性能。

(三)缺少绿色评估体系

我国综合参考国内外各种绿色建筑评价系统后,相继推出各种绿色评价体系。立足于整体来讲,国内现有针对绿色建筑工程的评价体系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相关技术评价单纯适合公共建筑、奥运工程以及住宅等单体建筑工程,缺少全面覆盖多种类型建筑的全方位绿色评价体系。评价内容过度重视环境保护,缺少对健康价值、经济和社会的综合评价。为此,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强资金、物力和精力支持,健全绿色评价机制,支持国内绿色建筑持续发展。

二、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具体措施

(一)健全相关政策体系

法律政策体系是全面建设发展绿色建筑的基础保障,健全的法律政策体系能够对政府各项行为、决策进行规范制约,降低政策决策不良影响,改善职能部门管理者过度干预所形成不利因素。一是利用法律技术对各种市场行为实施规范管理,理清各方权责关系,健全理赔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科学引领和扶持相关咨询服务业持续发展,研究设计完善的绿色建筑法律制度。在科学开发、建设、管理规范制度基础上,优化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严格实施资质认定管理工作,优化行业准入。二是及时修订相关法律政策,创建绿色、节能建筑的认证、标识和修改制度,优化建筑工程分级评价机制,对于那些得到绿色建筑资质的实施建筑分级评价,通过粘贴绿色标签等方式引领市场消费潮流。三是进一步增强执法强度,贯彻落实法律政策核心,因为国内建筑领域相关法律宣传不足,降低大众法制观念,导致建筑领域人员出现知法犯法的现象。为此需要持续扩大绿色建筑工程的法律政策宣传力度,各级政府注重绿色建筑相关方针政策宣传工作,健全绿色建筑和节能设计相关法律监督机制

(二)创建完善奖惩机制

结合绿色建筑工程相关实践经验分析,可以发现相应优惠、激励措施能够帮助行业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基于经济激励政策对市场进行合理调节,及时解决绿色建筑工程中的管理难题。针对绿色建筑工程中的节能技术改造、研发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通过政府实施财政补贴措施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提升社会效益。财政贴息可以对消费终端产生直接作用,贴息对象主要是消费者,具有明显效果。利用财政补贴措施,不但可以激发生产积极性,扩大综合生产力,还可以刺激消费,扩展市场需求,支持绿色建筑工程持续稳定建康发展。通过实施税收减免相关优惠政策激励建筑领域持续建康发展,积极建设、应用绿色建筑产品。针对绿色建筑工程设置专项资金,具体分为节能产品采购激励、节能生产激励、绿色建筑开发激励。绿色专项资金实际应用中,分别针对节能产品的生产、建造、采购和应用等环节,提出相应的财务激励性措施。

(三)设计绿色评价体系

针对绿色建筑工程创建完善的评价体系,严格把控认证审核工作,严格控制准入关卡,落实准入机制,设计核心评估指标,从根源层面严格把关,针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建筑工程,杜绝非绿色项目混入其中。简化操作,保证绿色评估体系的简单易懂性,方便人们准确理解和有效应用,适当融入新型内容。注重过程控制,融入绿色建筑工程中的设计开发和施工运营等不同环节,细化职责分工,保障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独立性,各司其职。我国针对绿色建筑工程相关设计研究依然处于发展初期,存在各种问题,为此需要注重过程监管,结合反馈信息优化调整监管活动和管理过程。一是坚持定量和定性评价融合。现阶段因为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相关评估数据较少,无法进行科学定量评价,为此可以适当增加应用定性评价,结合绿色建筑概念特征,科学评价相关绿色施工技术。随着实践发展,进一步扩展充实数据库,扩大定量评价范围。二是分区域设计评价标准。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土地面积较广,各个区域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社会习俗以及自然资源存在较大差异,使得评价标准体系设计也存在一定不同,因此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基础原则,合理划分不同区域,结合区域气候环境,设计完善评估标准,满足绿色建筑发展要求。三是为避免绿色建筑工程在进行评估管理中出现作弊问题,需要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我国发展实际要求,打造独立性建筑监管机构,对工程管理活动实施合理监督,促进第三方监管机构实施公正评估工作,为那些参与评价用户提供基础服务咨询。

(四)加强竣工验收管理

在绿色建筑的竣工验收环节需要合理创建专门组织机构,设计专项验收方案,形成明确验收流程;做好各种绿色建筑项目和施工内容验收工作,禁止出现资料作假现象;结束工程验收任务后,编制专项书面材料,结束装订后做好工程验收活动,预防资料造假问题。相关文件装订后,及时上交至建筑工程管理机构。在建筑质量保修文件中对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和建设结果进行明确要求,假如业主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各种质量问题,需要建设单位及时做好保修工作。房屋销售活动中,需要建设单位面向整个社会公示建筑节能标准,建设单位和业主共同签署购房合同中,需要进一步明确节能设计标准和具体赔偿条款,确保业主在建筑出现节能问题后可以按照合同进行索赔。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工程作为新时期建筑领域主要创新方式,是促进社会经济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尽管在工程管理方面存在各种问题,但依然无法阻挡绿色建筑工程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积极吸收各种优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促进绿色建筑工程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助力我国实现可持续建设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权.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措施[J].建材与装饰, 2022(014):018.

[2]张玮韬.基于精益建设的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模式研究[J].休闲, 2021(26):1.

[3]颜冲,赵可楠.绿色施工理念背景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 2021, 3(8):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