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蜱虫咬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循证护理在蜱虫咬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董瑞, 张何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蜱虫咬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5例蜱虫咬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循证组(1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循证组采取循证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护理。结果:循证组的总体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工作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蜱虫咬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减少住院时间,提高诊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循证护理;蜱虫咬伤患者;应用效果

蜱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可以传播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多种病原体[1]。蜱虫咬伤可引起发热、头痛等症状,同时有血小板减少、神志不清,可能有颈肩部和上肢肌肉瘫痪,甚至因为呼吸肌麻痹而造成缺氧死亡[2]。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近年来,蜱虫咬伤患者有所增加。因此,我们将循证护理运用于蜱虫咬伤患者中,探讨其对患者疗效的总体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1年5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蜱虫咬伤患者35例,纳入标准:患者病情符合《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临床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7例)和循证组(18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例;年龄36-54岁,平均(48.2±2.7);循证组男16例,女2例;年龄38-62岁,平均(50.35±2.6)。比较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年龄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为对比。

1.2方法

1.2.1 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1.2.2循证护理:成立由护士长领导的包括责任组长及责任护士的循证小组,小组成员均定期接收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考核,了解循证知识及相关技巧。通过查阅蜱虫咬伤的国内外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出相关的循证问题,包括①伤口护理问题;②并发症护理问题;③心理护理问题。对于以上问题我们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1)尽早进行伤口处理,预防感染  当被蜱虫叮咬后,为避免蜱虫的头部口器残留在皮肤内 ,切忌直接生拉硬拽引起继发感染[3]。如发现已有蜱叮咬或钻入皮肤,可用 75% 乙醇、乙醚、松节油等涂在蜱虫头及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使其窒息死亡,再用镊子取出蜱虫,取出虫体后,再用碘酒、75% 乙醇做局部消毒处理[4]。(2)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严格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24h出入量,动态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变化,积极给予有效的降温措施。因患者病情加重者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 , 表现为肺水肿、间质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继发机会感染, 故当患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时,我们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做好无肝素化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并制订精细的液体管理方案,同时注意血小板减少症状的观察及护理,以及患者的体温管理和肺通气的护理。(3)加强心理护理 蜱虫咬伤患者伤口不适,发热等,同时担心治疗效果,常常会出现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护士应该及时告知患者的治疗情况,让患者情绪稳定以增加康复的信心,能积极配合各项护理和治疗。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2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析患者的主观症状,SAS标准分的临界值是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③在患者出院时进行满意度调查,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2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比较(表1)

1  2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比较(n,%)

组别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x2

P

循证组(n=18)

14

3

1

94.4

6.58

<0.05

对照组(n=17)

6

7

4

82.4

2.2 2组患者SAS评分比较(表2)

2  2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SAS

t

P

循证组(n=18)

51.8±6.4

3.63

<0.05

对照组(n=17)

46.5±5.1

2.3 2组患者满意率比较(表3)

3  2组患者护理后满意率比较(n,%)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x2

P

循证组(n=18)

15

2

1

94.4

10.40

<0.01

对照组(n=17)

5

8

4

76.5

3.讨论

蜱虫咬伤现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因为病原体种类多、病情变化多、潜伏期比较长等特点,导致蜱虫咬伤患者的诊疗和护理面临着很多困难。当前已有多种护理措施被提出,但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并且在实践中存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本研究基于蜱虫咬伤患者的循证护理实践,探讨了此病例的护理干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本次护理团队制定并执行了针对患者的个性化护理计划,包括伤口的处理、病情的观察及管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相关干预措施。在护理过程中,关键是对患者的情绪和生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循证制定的护理方案,解决蜱虫咬伤的诊疗和护理问题,提供一种科学、受控的护理方案,为蜱虫咬伤患者的护理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4.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通过护理治疗后,循证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8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循证护理在临床疗效上有一定的作用;循证组SAS评分为(51.8±6.4)分,对照组为(46.5±5.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循证护理在患者心理上有积极地效果,可促进患者疾病康复的信心;循证组对护理治疗的满意率为94.4%,对照组为76.5%,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表明循证护理可大幅度提高患者对护理治疗的满意度。因此,在实施救护蜱虫咬伤患者时应积极采用循证护理,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参考文献

[1]周光智,王治,尹广庆,李兵. 河南省部队野外训练地蜱虫种群调查和防制对策[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20,27(02),112-116

[2]李云华,戴艺锋,林盈斌.蜱虫咬伤1例[J].医药,2016,38(3),228-229

[3]宋伟琪,安玉峰,王霞,张亚波,申爽.耳甲腔蜱虫叮咬1例[J],中国眼科与耳鼻喉科杂志.2021,21(1),54

[4]祝巧鸽,王海燕.蜱虫咬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22,21(3),70-72

【作者简介】董瑞(1990.05-),女,汉族,湖北武汉市人,本科学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重症医学科护师,主要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通讯作者】张何勇1997.02-),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本科学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护师,主要研究方向:急危重症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