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作业事故的成因及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3

农业机械作业事故的成因及措施分析

哈那依木·艾拜都拉木

新疆伊宁县胡地亚于孜镇农机站  新疆 伊宁  835100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农业机械化自身的安全作业越来越关注,因此农业机械在安全作业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要求和挑战。所以说想要确保农机本身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安全性,那么就必须要从各个方面来加以重视,尤其是对农业机械管理部门来说。在当前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相关职能部门和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到安全作业在农业机械作业中的核心作用,同时积极分析和总结可能导致农业机械作业发生事故的具体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确保农业机械作业的安全性。

关键词:农业机械作业; 事故的成因; 措施

引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产品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进程,它的正常工作也将遭到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并面临着多方面的安全风险,人们无法进行有效防范,所以也就会给农用产品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对可能造成农业机械出现事故的各类问题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的加以防治,这对于农机的顺利运行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1]

1农业机械作业事故的特点

1.1隐蔽性

现在,很多农民自己购置了农业机械,田间地头,山上山下,到处都是农业机械。而那些地方,由于人口不多,发生大规模死亡事件的可能性也比较小。此外,农业机械经营者往往是造成农业机械事故的罪魁祸首和受害者,很少有第三方介入,一般都是由他们自行处理[2]。所以,他们在这些案件中所引起的损害和伤亡,往往都是由他们自己来承担,因此,他们并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也很容易被社会所忽略。所以,农业机械管理部门不能得到有关的事故信息,具有隐蔽性的特征。

1.2 季节性

因为,在进行农耕工作的时候,农业机械具的季节性很强,在茶季、春耕、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的时候,是农民最为繁忙的季节,同时,也是农业机械工作最繁忙的时候,因此,农业机械操作者经常会连续的加班来完成工作,这就造成了一些劳累的问题,同时还会产生一些违反操作规范的问题,导致农忙时节农机作业的事故频繁发生[3]

1.3小事故频发

在农业机械的操作过程中,发生事故的概率较高,尤其是在操作前后的转移、操作和维护等环节。所以说想要确保农机本身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安全性,那么就必须要从各个方面来加以重视,尤其是对农业机械管理部门来说[4]。在农机作业中,机械倾翻、碰撞、着火、机件飞脱等事故是最为普遍的,这些事故会导致农机操作人员遭受烫伤、烧伤、摔伤、绞伤、砸伤、打伤、撞伤等多种伤害,其中大多数是由于人员轻微伤害或机械轻微损坏等原因引起的小事故。

1.4重大伤亡事故的返贫性

在农业机械事故中,如果发生了严重的意外,造成了严重的伤残或者死亡,对那些没有足够财力的农户来说,简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由于农业机械通常是用于非道路的运输,所以不能进行保险,不保险就不能得到相应的赔偿和补偿,导致出现严重伤亡的农机具户更显贫困和窘迫[5]

2农业机械作业事故的成因分析

2.1 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上相对淡薄

在我国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农业的生产方式基本上都是以家庭为基本单元,这种家庭的小户型的农业生产形式,一般都会购置小型的农业机械,这是由于小型农业机械相对于大型的机械来说,其本身的结构更加简单,更易于学习和操作。但是,也正因为这种小型农机具本身的结构很简单,易于操作,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操作员往往会有一种松懈的感觉,缺乏对安全的认识,从而导致了由于操作不当而发生事故[6]。同时,部分农机操作者认为,农机在田间作业时,发生事故的概率较低,不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忽视了农业机械的安全运行。除此之外,有关的操作人员为了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往往在农忙的时候会加班进行作业,长时间的田间作业会让操作人员感到疲劳,所以就会出现不恰当的操作,从而导致其发生了农机作业的事故。

2.2 农业机械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

在国家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农机具逐步进入农户家庭,近几年,农户拥有的农业机械数量大幅增加。然而,现在很多农村的青壮年都已经进城,变成了农民工,剩下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年龄较大,劳动能力较弱的村民,一些年龄较大的村民就变成了农机的操作者,他们不但自己的学习能力差,而且操作技术也不熟练,再加上自己的动作缓慢,反应迟钝,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很容易手忙脚乱,不能及时处理,也就加大了事故的几率。另外,一些农民在购置了农机之后,觉得只要找到一个操作过农机的人,进行一些简单的培训,对其有所了解,就可以从事相关工作。由于没有经过专门的技术训练,也没有相应的指导,操作员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操作技巧不高的问题,一旦出现意外状况,他们就会不知所措,最后由于自己的盲目操作,造成了事故。

2.3农业机械作业环境较差

农业机械要想背合理应用于农田作业当中,必须要通过农田间设置的机耕道来完成,但是目前许多农村的农田机耕道由于自身可投入的资金量十分有限,在施工过程当中往往要用到多年才会维修,并且有些已维修过的地方往往由于使用时间较长,才会逐步达到自身可承受之重。再加上有些机耕道本身面积还很狭窄,耕道面很凹凸不平。这使得目前农业机械在转移田间作业时只能沿着非机耕道小路行驶或攀爬比较高处田埂行驶(施工现场如图1所示),此时如果出现某些操作上的失误,将会让它发生事故。

图1农业机械施工现场

IMG_256

2.4农机操作人员忽视维护保养

由于大多数农机操作员的文化程度较低,没有接受过相应的技术训练,因而忽略了农机的维护保养。此外,由于收割机和拖拉机在农田作业的时间很紧,季节又很短,因此,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农机操作人员在农忙季节会经常加班,他们的工作时间很长,很容易出现疲劳,从而导致他们的判断出现错误,大大提高了事故的发生概率。另外,许多农机操作员只会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对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具的维修与保养并不熟悉,这也加大了农业机械的安全隐患。

2.5农业机械的速度不合理

在我国,农业产量是衡量我国农业生产力与农机使用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大量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当前,我国的农机的选配速度有许多不合理之处,也就是由于这种不合理的选配速度导致了农机的生产效率和农具的生产品质无法提高。特别是在农业机械的速度问题上,我们所要进行的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对我们农业生产作业的实际负载进行深入的认识,也就是由于不清楚到底要用多大输出的设备,才会导致在对设备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出现了失误,没有选择适合的牵引拖拉机。因此,农机具的快慢也将直接关系到农机具的效能与品质,同时易发生较为严重的事故,因此,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2.6农业机械的时间利用率低

众所周知,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行为都与时间要素密切相关。要使农业机械在现实的农业生产中发挥出最大的优点和效果,就必须要有最少的时间和最多的工作量。除了以上提到的原因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农机的时间效率并不是很高。主要体现在:农业机械的空转时间较长,无负荷运行周期较多,容易出现故障,二次检修耗时较长,出现问题技术保障跟不上,前期计划没有做好,转移设备会耗费一些时间,等等。上述问题使农机作业的时间利用率大大降低,成为发生农业机械事故的另一大祸害。

3农业机械作业事故的防范措施

3.1重视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管,做好监管措施

为了更好的降低农业机械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对农业机械事故伤害的监督管理。相关的农业安全监督部门,要根据自身的职能,做好对农机的安全监督,最大限度地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这也是农业安全监督部门应尽的职责。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安全监督部门要主动开展工作,对农业机械安全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达到降低农机意外发生的目的。在进行调查时,要对农业机械作业的安全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向同级政府进行专题报告,得到政府的支持,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通过上下一心,共同监管,并制订出具体的措施,并加以实施。还可以构建一套从县级到乡级再到村级的三级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持续强化县级农机作业安全管理的手段,增强乡级管理部门对农机作业安全管理的实力,强化村级的专业化和稳定性,组建村级农机安全监督管理队伍,提升乡级监管员对其监督管理工作的热情,并对其进行定期巡查,对有关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从而从根源上保证消除农机事故,将其消灭在萌芽阶段。同时,各乡镇要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把农业机械装备纳入到自己的安全管控范畴,从思想上消除“两难”的心态,才能确保农业机械的安全管控。同时,在实施时,应充分尊重农业发展的规律,加强对农机的监管,尽量减少安全风险,从而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安全建设。要加强对违反规定和违章的农业机械的安全巡查,并及时整改,把巡查的范围扩大到田间等。另外,在实施中还应注重实施方式,以保证法律的正确性与公正性。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坚决反对暴力执法的行为。

3.2扩大宣传,落实措施

农业机械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安全宣传工作的力度,切实做到“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难”,“助民增收”,“保民平安”。为保证农机操作的质量,应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强化对农机具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机操作水平。加强农机操作工人对农机操作的安全意识。并结合实际,组织创建平安农机的活动,通过典型案例,对不注意安全操作造成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进行宣传。通过多种形式,能够切实地增强农业机械作业人员的安全法治观念和安全意识,树立“生产再忙,不能忘记;不管产量多大,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3.3加强对农业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在保证农机使用安全的同时,还应加强农机驾驶员的技术训练。开展各种培训,进行农机技术的培训,并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广大群众进行介绍,使其了解到这种小型的机械设备的结构和原理,尤其是要注重对农业机械设备的保养、操作和维护的基本常识。要通过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农机具的操作规范技术的宣传,并进行技术指导,以达到提升农机具的操作水平的目的。

3.4强化农业机械所有者的保养与维修意识

要提高农机拥有者的维护和保养意识,就必须在各方面都做好安全检查,把农机运行中的隐患排除掉。首先,对农机驾驶人员进行了违规操作,杜绝事故发生的可能。其次,严禁使用未达到标准的农机具。最后,对不合格的农机操作人员,要吊销农机手持证。农机主要定期对农机具进行维护,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维修,从而达到延长农机具寿命,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防止出现大故障、大事故的目的。应加强农机驾驶人员的技术培训,掌握农机驾驶人员的基本知识,并能通过农机驾驶人员的定期技术考核。农机司机必须对作业现场的环境和作业情况有较深的了解,并能在作业中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同时,保证农业机械设备始终处于技术完好状态,是保证生产活动符合农艺标准,减少农业机械事故频发重要手段。农业机械装备处于技术良好状态,可减少装备的故障,特别是在作业期,减少装备的维护周期。因此,怎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农业机械装备的技术状态?重点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在操作之前,要对农机设备进行彻底的检修,更换那些不适合长时间使用的易损坏零件;②加强农机装备的技术性维护,加强对农机装备的监控,减少农机装备的失效。③严格遵守仪器证明书的规定,防止因人为错误而导致仪器损坏,从而影响仪器的正常运转。

3.5积极的建立机耕道路,改善田间作业通行条件

农机田间作业的交通状况可以说是当前我国农机作业中最主要的因素,当农机在进行作业时,因为受到外界的干扰,造成了诸如操纵错误等有关的行为,从而导致了某些难以预料的事故。因此,相关部门应大力推进相关的乡村建设,从整体的农业开发、购机补贴等相关的助农经费中,调出一部分,用于乡村的机耕路的修建与改建,并号召群众集资兴办,从而逐渐缓解农机在田间的工作负担。

3.6建立救济基金,完善保险制度

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可以建立一个农业机械事故救助基金与互助机构,并在此基础上,尽快建立起农业机械驾驶员的人身保险与农业机械保险制度。提高农业机械操作者的抗事故能力,防止因重大农业机械事故造成的农业机械返贫。与此同时,还可以建立一些救济体系,为发生了农业机械安全事故的有关人员提供资金支持,这对维护社会的平安与和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应该建立一套农业机械操作者安全保险制度,让农业机械的使用者拥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一夜之间返贫现象的发生。

3.7选择合适的作业速度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对设备速度的选择指的就是对牵引设备的档位进行选择。在不同的档位,在不同的齿轮的变速下,其宏观的表现就是速度的改变。之前就说过,速度的快慢对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和品质有了直接的影响。在保证设备负载的条件下,在保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地提升农业机械设备组合的工作速度,这对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品质是有益的。在表 1 中给出了不同设备相关的牵引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表 1 几种设备牵引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设备名称及型号

挡位

牵引力(kg)

速度(km/h)

东方红—75

3

2320

24~30

东方红—MS354

3

3270

20~25

结论

综上所述,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好农机的安全生产工作,着重分析各种农机事故的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将农业农机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为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弘.浅谈农业机械作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J].农村科学实验,2021(31):79-81.

[2]高杨,程志刚.农机道路外事故成因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1,33(3):33-35,84.

[3]张弛.浅析农机监理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农业机械发展的需要[J].农家致富顾问,2021(10):143.

[4]纳玉鲜.云南昌宁县农业机械现状、问题与发展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5):53,55.

[5]许国新.试析农业机械工作中的故障与解决方案[J].农民致富之友,2021(11):109.

[6]钱红兵,许照生.农业机械安全使用常识及故障维护[J].云南农业,2021(4):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