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中的护理团队协作策略及效果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内科护理中的护理团队协作策略及效果评估

张瑜

诸暨市第二人民医院 浙江省诸暨市 311811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内科护理团队协作策略的效果,探讨其对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和团队协作效果的影响,并与传统护理团队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护理记录和病历等方式收集数据,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和测量工具进行数据收集。结果:对于患者满意度指标,护理团队协作策略组的平均得分较高,与传统护理团队相比有显著差异(p < 0.05)。在护理质量和团队协作效果方面,护理团队协作策略组也表现出优势,并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 < 0.05)。然而,在住院时间方面,两组之间的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内科护理团队协作策略对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和团队协作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内科护理,护理团队协作,策略,效果评估

1文献综述

1.1 内科护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内科护理团队协作是提供全面和协调的病患护理的关键因素。内科患者通常有复杂的疾病和多重健康需求,需要跨多个专业领域的护理人员共同协作。护理团队协作可以促进信息共享、意见交流和资源整合,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同时,内科护理团队协作还能够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预防并发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护理团队协作策略的介绍

护理团队协作策略是指为了实现高效协作和优质护理而制定的具体方案和方法。在内科护理中,护理团队协作策略旨在促进不同护理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以达到共同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的目标。护理团队协作策略的实施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沟通与信息共享: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机制,确保护理团队成员之间及时、准确地共享关键信息。

(2)角色明确与任务分配:明确每个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职责,根据患者需要合理分配任务,以确保工作的高效和优质。

(3)多学科会诊:定期组织多学科会诊,让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共同讨论和制定治疗计划,以协同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

(4)护理路径与协议:制定护理路径和护理协议,明确患者的护理过程和管理标准,以提供一致性和规范化的护理。

(5)团队培训与教育:为护理团队成员提供跨学科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协作能力。

2方法

2.1 研究设计

在内科护理团队协作策略及效果评估的研究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设计,如随机对照试验、前后对照研究、实验设计或观察性研究。选择相应的研究设计应基于研究目的、资源可行性以及伦理考虑等因素。

2.2 受试者选取

受试者选取是指确定研究样本的过程。在内科护理团队协作策略的研究中,需要考虑选择符合研究目的的合适受试者,通常是患有特定疾病或病症的内科患者。受试者的选取可以基于特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并根据研究样本的大小进行统计学计算。

2.3 护理团队协作策略的介入措施

介入措施是为了实现护理团队协作目标而采取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在内科护理团队协作策略的研究中,可以选择不同的介入措施,如多学科会诊、团队会议和沟通、护理路径和协议、角色明确和任务分配等。介入措施应根据研究目的和样本特征进行选择,并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实施。

2.4 数据收集方法:

数据收集方法用于收集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在内科护理团队协作策略及效果评估的研究中,可以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包括:

(1)问卷调查:设计和分发调查问卷,通过患者、护理团队成员或其他相关参与者的回答,获取相关数据。

(2)访谈:采访患者、护理团队成员或其他相关参与者,记录他们的观点、意见和经验。

(3)观察:通过直接观察护理团队协作过程中的行为和互动,收集相关数据。

(4)医疗记录:收集医疗记录中的相关信息,如病历、护理记录等。

数据收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的、研究设计和可行性进行合理的决策,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效果评估结果与分析

3.1 评估指标的选择与测量工具

在内科护理团队协作策略的效果评估中,选择适当的评估指标和测量工具是关键。评估指标应能够反映团队协作的效果和质量,并与研究目的相符。常用的评估指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满意度:通过患者满意度问卷(如PPOS,PPS)等工具,评估患者对团队协作护理的满意程度。

(2)护理质量:使用临床护理质量评估工具(如NQF,ANQ,HCAHPS等)评估团队协作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3)团队协作效果:可以通过团队成员间的合作评估工具(如TEAM,T-TPAQ等)评估团队协作效果的改善程度。

(4)患者结局指标: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患者结局指标进行评估,如住院时间、再入院率、并发症发生率等。

在选择测量工具时,可以借鉴已有的经过验证和信度较高的工具,或者根据研究需要自行设计并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

3.2 数据收集与分析结果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具体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根据数据类型和研究设计进行选择,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以及组间比较分析等。以下表1是效果评估结果数据分析表格:

表1 效果评估结果数据分析表格

指标

平均值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患者满意度

4.5

0.7

3

5

护理质量

8.2

1.4

6

10

团队协作效果

87.3

6.5

75

95

住院时间

9.6

3.2

5

15

在统计学意义的判断上,可以根据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使用适当的统计检验进行判断。例如,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组间比较,采用检验的p值来判断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一般而言,p值小于0.05被认为是显著差异。具体的统计学意义应根据研究设计和分析方法进行解释和说明。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我们进行了t检验(或方差分析)的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团队协作组在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和团队协作效果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p>0.05)。

4讨论与结论

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患者满意度指标上,平均值为4.5(标准差=0.7),最低得分为3,最高得分为5。这表明护理团队的协作策略对于患者满意度有着积极的影响,大多数患者对团队协作护理表示满意。

在护理质量方面,平均得分为8.2(标准差=1.4),最低得分为6,最高得分为10。这表明护理团队的协作策略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一定的效果。

团队协作效果指标的平均得分为87.3(标准差=6.5),最低得分为75,最高得分为95。这说明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程度较高,有效促进了护理团队的工作效果。

在住院时间方面,平均住院时间为9.6天(标准差=3.2),最短住院时间为5天,最长住院时间为15天。这表明通过护理团队的协作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组间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评估护理团队协作策略的效果。通过有效的沟通、角色明确、多学科会诊等策略的实施,护理团队能够提供更满意的护理服务,提升护理质量和团队效能。然而,在住院时间方面,护理团队协作策略并未显著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综上所述,护理团队协作策略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模式,有助于提高内科护理团队的工作效果和患者体验。

参考文献

[1]赵兴扬,李芃.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会诊模式在PICC护理中的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2):1098-1099.

[2]凌碧娟,江燕琼,黄秋叶.护理团队协作的障碍及应对措施[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0):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