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检察融合履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未成年人检察融合履职研究

索南卓么

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人民检察院 青海省  816100

   摘  要:未成年人因其年龄、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心理建设、日常行为上存在差异,极易受到各种负面信息的影响。要做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既要发挥检察机构的职能作用,更要构建全员融合参与机制,共同做好未成年人管理工作。

关键词未成年人;检察;研究

未成年人作为祖国发展的未来,肩负民族复兴的重任和希望。保护好未成年人,就是守护亿万家庭幸福的“功绩”,更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环节。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未成年工作作出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各界都要重视培育未来、创造未来的工作,关心爱护少年儿童”。检察机关承担着法律监督职责,更是要在监督法律实施的同时将未成年保护融入监察大格局中来,带头落实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与使命,自觉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助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一、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一是未成年人犯罪整体呈上升态势。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未成年可接触的信息媒体越来越多,短视频、网络电影等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一些充斥暴力、血腥的电影视频更是会对意志力薄弱的未成年人带来负面影响。据最高检2022年工作报告显示,2018 年至2021年,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24.9万人,年均上升8.3%;起诉不满16 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从20183534人上升至20215334。未成年犯罪内容来看,盗窃、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抢劫、强奸和故意伤害等六类居于前列,很多家庭给予未成年子女的精神关爱较少,很多本身家庭条件不错的未成年走上犯罪道路。

二是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持续上升。与未成年犯罪快速上升相反的未成年受侵害的案例也呈现上升趋势,据最高检2022年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至 2021年,遭受犯罪侵害的未成年被害人从4.6万人上升至5.2万人,年均增长6.3%,其中不满4周岁的未成年被害人占56.5%低龄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情况急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对未成年的侵害在未成年心理将造成极大心理创伤影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给予更多保护。

三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机制亟待完善。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不仅仅是司法层面问题,更多是表现在社会层面。我国虽然早已出台未成年保护法,但是针对最新犯罪形态,与之匹配的法律制度和保护措施有待加强,特别是对未成年监护责任落实上急需加强,根据统计未成年人脱离家庭后实施犯罪占到未成年人犯罪48%。一些网络信息中充满虚假、暴力等信息元素,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又一重要内容。

二、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各级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行艰辛探索,逐步走上一条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但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同当前对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规范化、精细化建设存在较大差距。

在部分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对证据提取管理存在不规范情况,对侦查未成年案件上监督力度有待加强,有时注重案件办结而忽视了对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和法律知识普及,在监督对未成年人劳动改造过程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待加强。

二是从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专业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检察机关日常需要办理各类案件较多,人手紧缺,针对未成年人的专业机构和相应人员没有配备到位,特别是缺少熟悉未成年人心理特点、具备相应办案经验的司法人员。

三是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化工作机制亟待完善。各地针对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制教育基地和专门学校极为短缺,对未成年人的社会化管理教育缺失,这制约了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教育支持体系的建设,急需在相应未成年管理服务机构建设上给予更多支持扶持。

四是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全员参与落实不到位。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具有专业性强、社会性强的特点,急需专业力量的配合和努力,但目前围绕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落实上相关部门参与积极性不高,很多工作无法很好开展。

三、抓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工作措施

一是全面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特点,采取更加务实高效措施。

全面分析当前未成年检察工作呈现的新形势和查摆存在突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要适应当前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更加务实、有针对性的措施。要积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准确把握未成年人司法规律,以积极打造未成年就检察品牌为着力点,将未成年保护工作作为品牌建设的亮点来进行打造,提高全员对未成年司法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建设,扎实推进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是建立多元监督管理体系,调动各方参与未成年保护积极性。从整体体系建设上看,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为全面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撑。在家庭学校层面通过进社区、进学校方式,将未成年人保护和教育知识和要求传递下去,通过一系列典型案例,提高家庭和学校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认识。抓好网络未成年人安全监管,督促相关单位和部门加强对网上诱导未成年人犯罪视频、信息等监管力度,查处各类违规行为。从政府履职上看,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带动省、市、县三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全覆盖,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

三是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管理,提供更多扶助帮助。敢挑重担子,以新方式打开新局面。启动未成年人检察业务集中统一办理工作试点,将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检察职能归口未成年人检察机构统一行使。针对已犯罪的未成年人将

倾心帮教融入到未成年犯罪案件始终,力促未成年人迷途知返,真正认识到自身所犯的错误。会同公安、法院、社会组织等一体落实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程序,充分了解未成年人犯罪所处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日常表现等情况,有针对性制定帮教计划,启动实施诉前观护帮教,在进行法律知识普及同时,学会用情感进行挽救,帮助未成年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配合接受后续教育改造。同时,突出抓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针对未成年人特殊家庭情况,联合妇联、公安、民主等部门推出“一站式”帮扶机制,实时开展相应的心理疏导辅导,避免对未成年人造成“次生伤害”。

四是深化融合履职,加强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对未成年人案件针对案件类型、具体情况根据刑事、民事、行政等不同类别进行统一归口管理,不同部室间加强配合协作,共同打好保护未成年权益“组合技”。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过程中,同步要进行案件的后续处理,做好研判涉案行为研判。

五是抓实队伍建设,提升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水平。加强未成年人案件监察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相应检察人员,坚持专业人士干专业事,邀请未成年教育方面专家进行授课,了解未成年人心理特点。通过警示教育、谈心谈话在未成年中开展普法教育。加快建设线上检察机制,通过“数字赋能”着力提升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质效。

【参考文献】

[1] 构建社会支持体系 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合力[N]. 景韵润.中国妇女报2023-04-17.

[2] 丹阳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共绘“同心圆”[N]. 杨磊;朱丽琴;郎建强.江苏法治报2022-11-15.

[3] 洪泽检察精准施策织牢未成年人保护网[N]. 陈苗;李晶莹;郎建强.江苏法制报2020-12-18.

[4] 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看“大庆检察样本”[N]. 孙海颖.黑龙江日报2021-11-16.

[5] “检察蓝”构筑未成年人保护网[N]. 邹文彬;莫积斌;唐梦梅.广西法治日报202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