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科研项目生产流程管理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1
/ 2

当代科研项目生产流程管理浅谈

乔永珍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〇研究所 湖北省 宜昌市 443000

摘要: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国家发展所面对的国际形势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深刻而又错综复杂的变革,“十四五”和今后几个世纪的发展战略都对加快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提出了更加紧迫的需求。传统的大学科研工作以行政管理为主,以申请、核准等形式分配科研人员,并强调对科研工作的具体流程进行指导与监控,但是随着新形势的变化综合性大学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要求。所以,学界越来越关注科研管理体系下的科研管理服务创新、管理服务体系和效率等方面的研究。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当代科研项目生产流程管理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科研项目生产流程管理问题;管理方法

引言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在“十二五”末期启动。作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建立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在内的新型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体系,改变了原有科技项目体系的分散、重复等诸多问题。其中,由原来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整合而成的国家重点研计划于2016年2月正式启动实施,旨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为更好地对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文章调研了水利行业承担重点研发计划效果较好的科研单位,对项目过程管理和综合绩效评价进行了梳理,提出了目前项目管理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科研单位视角探索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的经验做法,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1科研项目技术发展阶段及类别

科研项目技术遵循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业化的一般发展规律。为了客观反映技术发展状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引入技术成熟度(TRL)概念,将技术成熟度划分为9个等级。基于技术成熟度等级,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以下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产品研制阶段划分为基础研究阶段、应用研究阶段和发展阶段。基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现状,本文将产品研制阶段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5个阶段。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科研项目实施主要围绕两大类技术:一类是产业链技术,指在产品研制过程中,贯穿基础研究到产业化整个研制阶段或跨越其中几个阶段的技术研究。这类技术往往根据不同科研产品特点具有一定的技术差异性。另一类是产业基础技术,指在产品研制过程中,某个研制阶段所需要的、不跨越产品研制阶段的相关技术研究。这类技术往往在不同科研产品研制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共通性。具体而言,一是产业基础技术与产品研制的各阶段相匹配,各研制阶段的产业基础技术存在一定差异;产业链技术与产品类型相匹配,同类别但不同类型的产品产业链技术存在一定差异。二是产业基础技术是同类别不同类型产品研制的基础。在产品研制过程中,随着产品研制进程对产业基础技术进行验证;产业链技术往往随着各类型产品研制进程开展个性化研究。

2存在的问题

2.1科研管理方式落后,科研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许多已建成了科学研究的管理系统和相关信息化管理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采用了常规的管理方法,以审批为准,缺少服务和指导,一定程度上不符合科研工作的实际诉求,在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缺乏有效性和及时性。一是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在具体的实践当中耗时耗力,效果不佳。二是对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经费的预算、实施等缺乏切实监督和服务,在科研经费的使用方面缺乏切实有效的管理细则,导致立项精细化、管理刻板化、结项粗放化,影响了老师们开展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目前,很多大学都采用了“上传下达”的纵向管理模式,即学校和学院之间的垂直管理,而专职的科研管理人才数量相对较少。研究机构的管理和业务能力参差不一,研究所的科研主管又是多个岗位,往往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去完成复杂的、特定的、复杂的工作,同时又难以掌握科学研究的政策和知识,缺少主动性,导致科研管理和服务难以实现精细化,制约了科研管理水平的提升。

2.2项目信息化管理建设薄弱

科研事业单位比较关注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普遍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在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缺少监督环节。同时,基于成本控制原因,科研事业单位通常只采用财务核算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对于科研项目的管理并未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系统。因此,科研项目负责人在进行项目申报、项目立项、项目变更、项目经费调整、项目验收都必须通过纸质文件逐级审批,导致科研人员将时间都浪费在审批签字上,严重影响科研人员正常的科学研发工作。同时,科研人员不能实时掌握项目经费的支出使用情况,导致项目经费使用过程管理滞后,严重影响经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结余资金的管理。比如,纵向科研项目结题后没有及时办理结账相关手续,这也是经费使用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项目也没有按照合同要求的进度使用科研项目经费,导致科研项目结题时仍存在项目经费没有使用的情况。

3当代科研项目生产流程管理方法

3.1提升管理的系统性,组建优秀团队

为保证科研项目的高效顺利开展,科研项目管理首先需要厘清内部责任。气象部门直属事业单位作为科研项目管理的责任主体,履行法人职责;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全面负责科研项目管理统筹工作,负责与项目来源单位和项目申请及承担单位进行沟通与协调;各项目承担部门对本部门科研项目负具体管理责任;项目负责人是科研项目实施和资金的直接负责人。以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为例,为适应各级各类项目,科研管理部门制定印发的相关管理办法较为笼统,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可能面临具体操作上问题,则需要从项目承担部门以及项目团队上进一步细化,予以规范。除了明确内控责任外,组建项目团队时,应增加具备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能力的人员,即在全程参与项目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可以及时掌握科研政策且了解会计财务和档案管理知识的综合型科研人员。从而提高科研项目开展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内部控制质量。

3.2加强项目信息化管理建设

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履职职能。从思想上树立“重申报重管理”的理念,侧重科研项目使用的过程监督管理。建立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节省科研人员时间,让科研人员全神贯注,将主要精力投入伟大的科研事业中。通过建立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行网上逐级审核、审批,使科研项目实现从申报、立项、变更、经费调整、预算执行到结题验收全过程管理,实现无纸化办公,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系统采用短信服务提示功能,在科研项目经费发生变动时,以短信方式向科研项目负责人实时发送经费核报的相关信息。当支出与经费预算出现不符时,系统会做出超支提示,对科研项目经费超支情况实行预警提醒,对不合理的经费开支进行有效控制,加强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保证科研项目经费合理安全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技计划是国家配置科技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科研项目的管理思路、管理模式、管理要求随科技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本文基于科研项目技术应用特点,对科研项目技术类别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建议,旨在提升科研项目管理精细化程度和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胡晓乐.科研项目生产流程管理浅谈[J].科技与创新,2021(17):65-66.

[2]令狐黎霓.面向多项目快速响应的S研究院科研生产管理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贵州大学,2021.001028.

[3]蒙莉.某公司多项目协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20..005017.

[4]修莹.科研院所A知识管理系统研究与构建[D].浙江大学,2019.002740.

[5]朱汉宁.S企业科研经费管理流程优化研究[D].东北大学,2018.00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