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业背景下健康食品研发战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大健康产业背景下健康食品研发战略分析

刘正国 ,毛林军  

青岛世荣润营养益家保健品有限公司  青岛 266000

摘要:近年,自然天气以及国际形势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健康产业逐渐成为多数国家发展的重点,我国已将大健康行业作为经济领域的重要产业,从宏观上来说,大健康产业与医药行业密不可分,在发展健康保健产业的同时,深耕医疗管理与服务中小产业。因此,研究此项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健康产业;健康食品;战略

1我国健康食品产业面临的问题

1.1原材料来源短缺

健康食品和原材料对水、空气、环境的要求高,一些远离城市、工厂的偏远乡村,往往更加符合其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可为健康食品提供更为优质的原材料。但这些地区的交通并不发达,使食品原料的运输受到限制,进而影响了健康食品产业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建设中国健康食品产业基地,统一划归健康产业种植园区,如河南省汤阴县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山东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等;同时也可开发新型食物生产方式或者发掘自然界中尚未被利用的新型食物资源,以此作为传统食物生产系统的补充,进而实现食物供给的可持续性。

1.2产业监管力度不足

由于缺乏明确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目前健康食品市场鱼龙混杂,不法商贩以次充好,夸大部分商品功效,蒙骗消费者。因此亟须相关部门加紧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健康食品产业进行约束,明确健康食品的界定标准,对健康功能的评价方法和判定标准予以修订完善,使消费者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健康食品。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应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健康食品的市场监管力度;同时也必须重视产业发展、产业政策、产业竞争、结构调整和产业演变方面的全链条研究,以推进健康食品产业快速发展。

1.3 健康理念普及不到位

健康食品这一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百姓的饮食观念,因此在兼顾产品质量的同时还要向消费者传递“吃好”并不等于“吃得健康”这一理念;同时我国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宣传也存在内容严谨度不够、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问题。互联网上时常会出现一些片面、科学证据不足甚至是错误的内容。应探索建立食品科普白名单、黑名单的认证认可机制,坚持科普工作要由专业的人讲专业的事,同时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普及健康营养知识,让百姓知道,只有将健康饮食与健康食品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吃出健康。

2 大健康产业背景下健康食品的研发策略

2.1 功能性产品研发

2.1.1 粗食纤维

粗食纤维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作为不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水溶性以及非水溶性2种。纤维有利于帮助人体新陈代谢,提升机体代谢功能,纤维素进入人体肠道后,增加肠道内部储存的食物体积,降低其坚硬度,增强肠道蠕动速度,减少排便阻力,有效降低肠道发病概率。除此之外,纤维素可以降血脂、降血糖、减少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脂肪吸收力度,有效防止脂肪吸收过量导致的心脑血管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进口纤维含量极度不足,严重缺乏纤维营养。而农业部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可以融入粮食生产线中,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目前,我国膳食纤维主要以进口为主,因为国外的纤维产品更成熟,产业规模更完善,所以食品安全更有保证,国内纤维市场的投入与产出暂不成比例,还需不断发展。

2.1.2 多糖

多糖作为自然界内微量元素含量最充足的化合物,活性状态对人体免疫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扩散,促进健康细胞转化。多糖作为高分子化合物,深受诸多化学专家青睐,专家可以从不同生物中提取多糖分子,加入医药制剂,用于治疗免疫系统疾病。近年,国家生物医药组织研究表明,多糖分子可有效缓解机体衰老程度。生物医药的多糖研发不仅仅限于单分子多糖,逐渐趋向多分子多糖研究,告别单一免疫系统,向复方网格型多分子系统发展,受众群不再仅限药品行业,逐渐向食品行业发展。

2.1.3 益生菌

益生菌附加功能众多,较为普遍的是应用于解决人体代谢系统,例如,肠道功能损伤、肠道正常排泄能力呆滞、机体对抗病毒能力减弱、乳糖耐受性不足、胆固醇过高、癌细胞活跃度过强、免疫系统受损等问题。医学界学者们将其聚焦在代谢系统上,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肠胃发炎、皮肤过敏、医用外科感染,以及抗生素使用不当造成的肠胃异常、阴道炎症、胃部抗菌性、癌症体征和不正常肥胖等主要症状。经过医学验证,生物专家表示,益生菌对抑制肥胖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激素性肥胖,突发性肥胖等不正常肥胖。专家在充分利用单株菌后,开始研究复合菌,机体内部肠道系统复杂,单一的单株菌医疗效果不大,需要协同复合菌增加效果。即使益生菌作用明显,但在不少领域仍不得重用,益生菌生长环境苛刻,遇热遇潮会发生过度反应,因而多适用于冷藏食品,培养新型益生菌十分必要,以满足适合冷藏环境以外的益生菌生物需求。

2.2 精准化和个性化营养设计

以“个体”健康状态为着眼点的“精准营养”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未来功能食品产品开发将越来越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开发功能食品是必然趋势,如针对孕妇、婴幼儿、老人、军队人员、运动员等的功能健康食品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针对这些人群的营养需求,结合传统养生保健理论,从我国丰富的天然资源中筛选出特定营养和功能性食品素材,研究其在肠道内的代谢特点、作用剂量及其协同作用,设计开发功能食品,确定生产技术参数。同时针对健康新需求,开发新功能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的配方食品,开发打造中国特色的特殊膳食产品,建立产业化示范生产线,促进食品产业结构的改善及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并在相关龙头企业进行产业化示范,推进培育优势品牌,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3营养健康食品功能化与休闲化

营养健康食品原料供应、产品研发及销售相关企业应明确营养健康食品发展趋势,了解消费者喜好和市场走向,挖掘具有特殊功能成分的新资源,延伸营养健康食品研发领域,发展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的新资源、新功能、多类别的营养健康食品。如功能性蛋白、生物活性肽功能食品的研发,功能性膳食纤维、益生菌类食品开发研究,功能性油脂、功能性糖原的食品研发,新食品原料、药食同源类功能食品开发,运动营养健康食品、营养补充类功能食品开发,功能性乳制品、功能饮料、膳食补充剂、口服美容品和体重管理等不同种类的营养健康食品开发。

2.4 新一代营养健康食品研发

新一代营养功能食品的功效经动物和人体实验证实,功能因子的结构、作用机制清晰,含量明确,并且活性成分能够在食品中保持生理活性,更易受到消费者的认可。新一代营养健康食品的开发应着眼于有利于健康成长为目标的儿童市场,如适合儿童的强化维生素、矿物质等系列食品、能量强化食品和提高智力的产品等;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成人市场,如提供能量、保持体重、提高视力、增强免疫力的产品等;以辅助药物为功效,减轻症状、降低患病风险的功能食品,如降低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骨质疏松患病风险,增进肠胃健康的产品等。

结论

健康食品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味、营养、健康和文化需求。食品工业转型发展要生产性价比高的食品,让美味的食品更健康,让健康的食品更美味。食品工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是实现生产的现代化,市场的国际化。食品科技工作者要弘扬中华优秀饮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让中国品味世界美食,让中国美食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范立强. 推动大健康产业“加速跑”[J]. 当代广西,2020,(01):55-58.

[2]黄文生. 推进池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7):15-16.

[3]张宏宇,张荣东. 大健康产业背景下健康食品的研发战略[A]. 合肥中合博士后智库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大健康产业创新绿色发展研究报告(2016)[C].:合肥中合博士后智库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016:131-145+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