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业务规避风险的方式剖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3
/ 3

融资租赁业务规避风险的方式剖析

王爱华

浙江创力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作为金融服务的创新形式而言,融资租赁业务结合了传统租赁方式与融资方式,对于出租人以及承租人的双方交易主体进行了更加合理的利益分配。在当前阶段的融资业务转型发展趋势下,现阶段的融资租赁业务正在不断实现业务模式的完善成熟,融资租赁的具体实现渠道也存在多样化的显著特征。因此,本文探讨了融资租赁业务开展实施中的常见风险形成根源,合理规避与控制融资租赁的实施过程风险。

关键词:融资租赁业务;规避风险;措施要点

融资租赁业务的重要作用体现在科学配置以及优化利用现有的市场资源,确保构建了出租人与承租人的良好利益平衡机制。相比于融资业务的单一实施形式而言,整合融资业务与租赁业务的创新实践思路更加能够促进资金配置的效率优化提高,并且在客观上达到了支付资金的成本负担降低目标。但是不应当忽视,融资租赁的实施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将会存在多个层面的资金融通风险,那么融资租赁的合同当事人以及融资监管部门,必须要做到准确识别融资租赁的常见业务风险,进而采取可行性较强的风险预测以及风险管控方案。

一、融资租赁业务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一)融资租赁业务的含义

融资租赁业务的内涵在于签订租赁合同的出租人对于现有的租赁物品进行购买,进而对于租赁物品的所有权以及使用权进行合法的获取。在此前提下,合同出租人将会采取租赁形式来租赁现有的合同租赁物,确保承租人能够按照约定期限来进行租赁物的使用租金支付,并且依法使用现有的租赁物[1]。作为合同签订中的承租人一方主体而言,融资物品的承租方应当全面实施承租物品的维修保养工作,并且在租赁期限到来的情况下应当允许合同承租人进行租赁物的优先购买,侧重于保护融资租赁的合同双方正当利益。

由此可见,融资租赁业务的本质体现在合同约定租赁物品的购买与出租,进而实现了逐步进行资金回收的目标。在指定合同租赁周期届满以后,融资租赁的合同双方将会实现租赁物的使用权与收益权平衡,据此达到了资金流转的效率提高、租赁资金的给付压力减轻、租赁物的使用权灵活流转等良好实践效果。现阶段的融资租赁业务已经成为融资合同中的资金成本节约以及资源优化配置重要实现途径,从而有助于合同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的权益实现平衡,切实维护了租赁业务实施中的双方良好信誉。

(二)融资租赁业务的特征

近些年以来,融资租赁的业务发展范围正在表现为明显扩大的特征。现阶段的融资租赁业务具有物品融通与资金融通的功能作用,充分体现了融资租赁业务特有的减轻资金偿还压力、创新合同还款方式以及延长融资使用期限等显著优势。在融资租赁的创新发展模式下,签订物品租赁合同的双方主体能够达到良好的融资利益平衡状态[2]

融资租赁的双方约定合同一旦签订并且正式生效,那么双方当事人不再能够基于变更的事由来进行合同的撤销处理。这是由于,融资租赁的约定履行过程通常都会牵涉其他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那么应当将融资租赁合同设定为无法撤销的生效合同。融资租赁的合同内容必须包含租赁物的最长租赁期限以及合同租金等重要条款内容,融资租赁的所得报酬应当按照现有的合同约定予以分配。

二、融资租赁业务的常见风险因素

(一)融资财务风险

融资财务风险的形成根源表现为复杂性,参与融资租赁的企业由于存在着财务内控管理的安全风险,那么通常就会容易形成融资租赁实施中的财务监管漏洞[3]。例如,融资租赁的合同承租方由于存在着比较薄弱的资金财产储备,因此造成了承租方对于协议约定的租赁资金无法进行如期的支付,进而损害到合同对方的预期租赁合同利益。融资租赁中的常见财务风险集中表现在账目管理风险、资金短缺风险、财务内控风险以及资金流动的安全隐患等。合同出租人由于存在着以上不同层面的财务内控风险,则会明显增加融资合同无法按期履行的可能性。

(二)融资信用风险

融资租赁的协议签订一方如果对于现有的合同约定进行了违背,则会产生融资信用风险的不良后果[4]。在违背融资合同约定的情况下,表现为违约行为的融资合同一方就会面临着较为显著的信用减损后果。因此从合同违约风险的角度来讲,存在违约情况的融资租赁实施过程不仅有损于融资协议的对方预期利益,并且还会造成融资资产的严重匮乏或者短缺后果发生。合同协议的签订当事方对于目前存在短缺的融资资金没有进行及时的弥补,无法对于租金进行如期的支付缴纳。现阶段的市场竞争机制本身缺少评估融资双方信用等级的监管规范制度,那么就会造成融资租赁开展中的信用风险普遍增加。签订融资租赁协议的当事人对于合同对方的真实信用等级没有进行客观的了解掌握,忽视了防范隐蔽性的融资信用风险。

(三)融资税务风险

融资租赁风险除了存在以上的表现形式之外,融资租赁的合同履行实施过程还可能伴有融资税务风险[5]。通常情况下,融资税务风险的形成产生根源集中体现在税收政策发生了实时性的调整改变,进而导致了出租人无法享有预期的优惠税收政策扶持。出租人在签订融资租赁的协议条款时,主要考虑到了当前阶段的优惠性税收扶持政策。但是以上的税收优惠方案存在变化波动的特征,那么就会直接关系到融资租赁的合同约定履行过程。融资租赁中的出租方对于自身的真实付款能力没有给予准确的评估判断,因此也会导致埋下融资税务风险。通过进行以上的综合分析,可知融资租赁的协议履行过程将会面临不可预知的多个层面资金安全风险,因此决定了融资租赁的当事方必须要保持警惕心理。

三、融资租赁业务的规避风险方案要点

建立在生效民事合同保障基础上的融资租赁业务应当能够实现保护双方民事主体权益的目标,融资租赁业务的诞生与发展过程在根本上吻合了当前阶段的市场经济转型需求。但是从总体角度来讲,目前开展实施的融资租赁业务仍然包含了多个层面的租赁协议合同实施风险,集中表现在融资租赁中的信用风险、财务内控风险与纳税风险等。具体在规避与控制融资租赁的全过程风险时,应当重视采取如下的风险规避措施要点:

(一)健全融资租赁业务的风险预警机制

融资租赁风险的预警机制对于提前防范多种类型的市场融资风险具有显著的保障作用,当前阶段实施的融资租赁业务必须配备更加完善的风险预警平台。信息化的风险预警体系能够帮助融资租赁的参与当事人实现更加精准的风险预测以及风险判断目标,客观上达到了全面判断以及准确预测融资合同风险的宗旨。因此,目前针对融资租赁的业务实施过程应当配备体系化的风险预警信息技术平台,融资租赁的协议签订双方应当展开密切的信息资源共享。唯有如此,融资租赁有关的市场风险因素才会得到更加准确的评估,实现了提前防范融资风险的良好效果。作为税务监管部门以及融资市场的管理监督机构也要重视展开全方位的融资风险监督,指导融资租赁的企业市场主体依法进行融资租赁的业务风险控制[6]

企业融资风险预测的作用如果要得到全面实现,则不能缺少风险评估的企业标准体系用于提供全方位的保障。融资风险预测制度应当得到更大力度的推行,确保对于企业现有的风险评估指标给予合理的优化。融资风险预测的企业智能化技术手段必须要得到更大力度的推广,通过实时性的科学预测工具平台来防止存在预测数据错误,确保企业人员形成更加可行的融资租赁方案。企业融资风险目前表现为种类形式多样的总体发展特征,企业融资租赁的全面实施过程应当依赖于市场融资风险的准确评估。企业融资租赁的决策制定与实施人员应当密切注重于严格防范融资市场中的各个层面风险,健全企业融资租赁领域的风险评估预测指标体系来达到企业金融风险的科学防范管理。

(二)准确识别与判断融资风险的产生根源

融资租赁风险的常见形成根源具有较为复杂的特征,融资租赁的企业或者个体应当树立风险预测的意识,采取专业技术手段来达到风险管控的目标。具体在实施开展融资租赁的业务实践中,识别融资风险的产生根源就是要构建网络信息化的融资保障支撑平台,确保能够客观评估融资参与企业的信用等级[7]。融资租赁的合同签订双方应当能够准确理解现阶段的税收优惠政策,做到在根源上防控融资风险因素,切实保护企业的资金资产完整性。

企业融资租赁的现有监督管理机制存在薄弱的实施力度,企业现有的监督规范制度没有全面运用于融资的监管领域。企业管理人员目前必须要完善融资的运行监督监管机制,保证企业能够将内控管理监督的实施规范融入于企业开展融资的实践过程。企业财务内控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要得到实时性的优化改进,确保紧密结合金融市场的监督监管机制能够贯穿于企业资本运作的各个实施阶段。企业监督管理的制度应当得到必要的整改,促进企业融资的监督保障体系得到严格的落实。

(三)构建融资租赁企业的良好信用体系

融资租赁业务得以深入开展的重要保障支撑因素就是企业现有的良好信用体系,因此决定了融资租赁的业务实施双方应当自觉爱惜企业或者个人的良好市场信用,避免存在拖欠租赁物租金或者逾期支付合同款额的有损信誉行为。现阶段的市场监管部门有必要严格监督融资租赁的协议履行过程,从而在社会范围内共同构建融资租赁行业的诚实守信氛围。当事人对于融资租赁的协议约定内容应当严格加以遵守,增进融资租赁当事人之间的信息互动共享。

融资租赁市场运行的影响因素存在非常复杂的性质,融资租赁市场的变动因素必须要得到提前的预测判断。企业融资租赁的模式应当实现信息化的创新,企业融资租赁的现有管理模式以及资本运作模式都要得到企业人员的更多重视。规范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应当运用于企业开展融资租赁的实践过程,积极创新企业现有的融资租赁保障制度。融资租赁的传统实施渠道应当得到必要的拓宽,保证企业能够获得更广来源的资金作为支撑。企业管理人员针对融资租赁的传统实施思路应当给予全面的规范,确保信息化的企业资本运作方式能够得到严格地贯彻,提升企业人员的信息化业务素养。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融资租赁业务的目前常见风险集中表现在财务风险、信用风险与税收风险等,以上各个层面的融资租赁风险都要得到正确地识别与防范。在目前开展实施的融资租赁监管实践中,融资租赁合同的相关当事人必须要具备全面防控以及科学管理融资风险的意识,进而做到了提前预测融资租赁的资金流转安全隐患因素。在此基础上,融资租赁的规避风险重要实践思路应当体现在构建融资租赁企业的良好信用体系,合理健全与完善融资租赁业务的风险预警平台。

参考文献:

[1]张维珏.集团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2022(24):140-142.

[2]唐辉.融资租赁业务中出卖人合同风险防范的研究[J].东方电气评论,2022,36(01):86-88.

[3]赵现胜.基于AHP模型的融资租赁业务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J].西部金融,2022(03):52-64.

[4]唐姝.融资租赁业务的风险识别及防控策略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24):142-143.

[5]唐蕾.海上风电安装船融资租赁业务机遇和风险防范[J].风能,2021(09):52-57.

[6]卢飞宇,张可心.商业银行融资租赁业务模式创新和风险控制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1(09):67-69.

[7]朱静.供应链金融与融资租赁业务的融合及风险防范建议[J].南方农机,2019,50(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