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矿建工程质量症害与处理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3
/ 2

井下矿建工程质量症害与处理技术

张永亮

黑龙江龙煤矿山建设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鸡西市 158100

摘要:能源开发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能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背景下,必须重视行业质量的提高。在煤矿生产领域,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地下矿井建设工程的建设,保证地下矿井建设工程的质量,为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在处理地下矿山建设工程质量危害时,首先要找出质量危害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然后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井下矿建;工程质量;症害;处理技术

引言

目前,在发展的过程中,矿产资源的应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促进矿山企业的科学发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然而,任何事物在发展中,都是一把双刃剑,矿山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也不例外,往往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使得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影响矿山工作的同时,也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影响矿山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那么,想要有效规避这一问题,我们就要关注井下矿建工程的症害和防治方面的应用,将其作为重点工作去研究。

1.井下矿建安全事故分析

安全管理通常是根据现场环境的地质条件、施工设备、技术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综合考虑,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煤矿的安全管理方案,以保证煤矿的安全、顺利开采。虽然理论上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安全隐患。这时就需要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初步的判断和解决方案,并通过一些措施有效地控制或转移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造成中国煤矿安全隐患的原因有很多,分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不安全的行为和不安全的条件;间接原因是个人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习惯、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的影响。根本原因是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存在缺陷。这些原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以上原因可能会引发运输事故、顶板事故、瓦斯事故、透水事故、井筒提升事故、坍塌事故、中毒和窒息事故、火药爆炸事故、高处坠落事故等[1]

2.井下矿建工程质量症害的处理技术

2.1 质量症害作用期的处理技术

根据地下矿山建设项目的施工条件,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机制,严格按照检测机制进行检测工作。配套尖端检测技术和先进检测仪器,准确判断地下矿山建设工程结构施工质量。例如,在混凝土内壁的质量检测中采用超声波检测和超声波无损检测,发现损伤后根据病害的特点采取处理措施。超声检测技术在结构内部损伤检测中是可行的。它配备了声学换能器和低频超声波探测器,以确定声音的振幅和速度等各种参数。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实测数据,确定了损伤类型。超声波回弹合成法的应用思路是:配合回弹仪器,利用仪器的自重锤击锤,使混凝土表面受力影响,自重反弹。

2.2矿建智能装备应用加速

矿山施工智能设备是提高矿山施工生产效率、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着重点。自改革开放初期从国外引进综采设备以来,中国矿山建设的机械化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随着矿山建设作业难度的增加,矿山建设发展的规模和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矿山建设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近年来,矿山建筑的智能化升级为矿山建筑设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通过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推广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不仅提高了矿山建筑的生产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水平。从煤矿来看,矿建数量由2015年的9598座减少至2021年的4500座,而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从75%升至85%左右,大型煤炭企业已提高至98.95%,已有29种煤矿机器人在370余处矿井应用,智能掘进机、智能化液压支架等一批矿建安全装备和智能开采技术取得新进展[2]

2.3  加强人员培训工作

针对测量人员造成的质量问题,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避免。(一)矿山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测量工作的管理。矿山的发展需要各部门的配合才能完成,矿山工程测量是保证矿山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矿山工程测量的管理,以保证矿山工程测量质量问题的顺利解决。(2)加强培训,减少人为失误。为了减少人为质量问题的发生,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规范操作行为,通过培训提高测量人员的专业能力,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3)需要加强测量仪器保管、维护等方面的培训,并对相关培训进行最终考核,使所有测量工作人员熟知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及保管措施。

  1. 提升井下矿建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3.1将工程设计不断优化

为了使矿山建设项目的价值最大化,需要结合矿山建设本身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满足矿山建设生产的需要,这就需要做好矿山建设项目的设计工作,并不断进行优化。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矿山建设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可以将其纳入工程设计中,从而深入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把握其运动规律。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调查,可以进一步研究矿山建设现场发生的地质灾害,从而保证工程设计的针对性。并且在具体工作中,还需明确地质灾害控制相关体系,尤其是地质灾害产生原因差异,针对这一问题,应采用多样化的控制模式,同时,还不能忽视工作质量及强度,面对即将投入生产中的矿建,在之后的生产经营体系中,要严格控制每天所需炸药,合理规划开采工作量,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矿建地质灾害问题。

3.2不断完善施工标准

针对矿山建设中存在的地质灾害,要科学防治地质灾害,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明确矿山工程的建设标准,这是因为矿山建设和矿山工作既复杂又有害,再加上施工方法的多样化。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对施工标准进行合理限制。为工程质量提供有力保障,避免不必要的地质灾害,在此过程中,也为矿山建设周围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与此同时,作为矿建自身,不同矿建之间也面临一定的差异,在承载人类活动期间,力度存在有限性,因此,我们就要对建设标准进行科学分析,使其朝着个性化发展,比如,对于那些相对来说比较脆弱的矿建,需严禁实施大面积的开采,还要合理构建开采标准,进而使得开采标准更加严格有效。

3.3单巷布置向多巷布置发展

由于传统的单车道煤巷布置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施工的要求,因此多车道技术的施工就显得更加必要。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对多隧道间机械支护分析数据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在支护结构上,通过数据挖掘可以实现更加科学合理的支护规划,从而有效减少巷道内部的不利因素。多巷道技术创新建设有助于提高采掘效益,也是现代采煤巷道建设发展的主要方面[3]

 3.4拱形断面巷道向矩形断面巷道发展

拱截面结构可以很好地缓解对顶板的影响,进而有效地提高巷道结构的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拱截面结构施工过程成本较高,顶板上整个岩层的形成效率也相对较慢。随着现代支护技术的更新换代,采用矩形断面巷道已逐渐成为可能。因此,在解决了传统工艺中的技术问题后,矩形断面巷道的建设将在更现代的地区发挥作用。

结束语

煤炭工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煤矿地下建设的扩张带来了许多问题,甚至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灾难,而质量问题一直是煤矿生产中的首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质量问题对煤炭行业的影响。在开展煤矿建设项目之前,要做好工程设计,对当地地质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一定的预防措施,选择合适的预防技术,为后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保证煤矿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中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强伟.煤矿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之我见[J].西部探矿工程,2019(7):166~167.

[2]李剑飞.井下矿建工程质量症害与处理技术分析[J].当代化工研究,2021(11):85-86.

[3]张乃军.井下矿建工程质量症害与处理技术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8(7):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