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现状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3
/ 3

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现状探析

闻安发

浙江富米丽家访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针对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出口地地区结构展开分析,其主要集中于欧盟、美国以及日本。从中美纺织经贸关系角度来看,通过加强中美经贸合作可以实现互利双赢目标。本文针对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展开分析,探讨了目前纺织品对外贸易现状,阐述了对外贸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员起到一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现状分析;优化对策

    长时间以来,我国与美国经济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我国可以向美国出口附加值相对较低的产品,如纺织品等,并进口美国相关高科技含量产品。而纺织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对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国际收支平衡、解决社会就业等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深入分析我国纺织品的对外贸易现状,并采取有效的优化对策,从而全面提升纺织品对外贸易水平。

一、我国纺织品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纺织业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传统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加快纺织业的发展步伐,其可以使人民穿衣需求得到满足,并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为国家有效上缴税收,实现出口创汇,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过程中,纺织业占据着较高地位,是我国制造业当中的一项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纺织业是出口创汇中的首要产业,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和出口创汇有效积累资金,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众多,纺织业和服装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为人们提供十分广阔的就业空间。现如今,在我国化纤、服装、纺织等行业中的就业人员数量达到800万以上。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纺织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可以使我国劳动力得到有效吸引。在我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纺织业是十分重要的先导产业,在工业化发展初期还存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较低、资金短缺、结构不完善等问题,进而导致经济发展水平相对缓慢。为了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得到加快,大力扶持具有优先发展意识、联系程度较高的产业部门,而纺织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专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发明显。因此在当前新发展时期,应当积极推动纺织业快速转型,优化产业结构,与其他产业部门形成良好联动,从而形成梯次发展,使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得到加快[1]

二、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现状

纺织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可以使人们穿衣用度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且在出口贸易中缴纳相应的出口税费,因此具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在纺织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国内外相关因素带来的影响,进而导致纺织业发展出现问题。

(一)国际环境变化

    在国际市场上,绿色贸易壁垒也有所加强,这也导致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有所下降。现如今,对于纺织品所提出的环境法规以及技术标准,其对服装和纺织品贸易具有重要影响。对此,一些国家虽然对标准不一的政策进行出台,确保对产品环境要求有效应对,但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也直接影响到国际纺织品的对外贸易。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分析,我国纺织品企业自身还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进而导致纺织品未能满足国际市场的绿色环保要求,在我国纺织品出口时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2]

(二)产品竞争力低

    结合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其具有原料、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但近些年来由于棉花价格不断增长以及进口面料持续增加,进而明显提高了劳动力成本。与此同时,当职工工资收入有所提高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相对较低,这明显提升了劳动力,弱化了我国纺织业自身的成本优势。我国棉纺织业的先进设备数量相对较少,只有30%的自动络筒机,发达国家则为100%。无梭织机仅占10%,不仅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对比世界平均水平也相对较低。由于相关设备和技术比较落后,这也导致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相对较低,无法使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也无法使成本得到降低,降低了我国纺织品的市场竞争力[3]

(三)市场营销机制落后

    在激烈地市场竞争过程中,纺织和服装贸易的高增加值领域通常被发达国家所控制,因此我国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使其能够有效转移到海外市场,并通过委托加工、销售和特许生产等方式,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加以调整,以此来使纺织服装的销售网络得到有效控制。当营销适合时,则可以通过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市场获得收益。但目前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结构还不够完善,其中初级和中间产品的占比相对较少。

三、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策

    想要有效推动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发展,除了要构建良好外部环境以外,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使我国纺织品质量得到提高,有效打造民族品牌,科学合理地制定对外贸易策略,并对相关规章制度加以掌握,使其在自由贸易中积极参与。

(一)突破“绿色壁垒”

    在ISO14000国际环境标准积极实施后,对于此标准规定,绿色标志除了要符合相关质量要求,而且还应保证纺织品的原料选择、生产、使用和处理等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并要确保对人体无害。一旦产品质量不满足相关标准,其他国家对其进口可以进行拒绝。在ISO14000认证成功后,除了可以在国际市场获得绿色通行证,而且还可以使企业信誉得到有效树立。所以,相关纺织企业需要有效开展认证工作,对认证机构和程序等环节加以把控。与此同时,在面对绿色壁垒时,我国纺织企业不能消极回避和盲目抱怨,也不能单纯希望通过抗争使绿色壁垒得到减弱,而是需要认真进行分析,以积极态度对全球绿色化提出的挑战进行应对。纺织业属于十分典型的一类化工生产行业,可能存在的污染渠道相对较多,因此想要保证纺织品的绿色化和环保化,需要严格把控各项生产环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除了要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料。其次,需要对绿色化的印染助剂进行选用。最后,需要高度重视产品收尾环节,包括废气处理以及产品包装等环节

[4]

(二)加快技术创新

    想要使我国纺织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需要科学合理地构建技术创新体系。首先,需要充分结合意识和技术操作,并要根据环境保护、无生理伤害、低消耗、能源节约、新材料等开展技术研究工作,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责任心较强、思想观念先进的技术人才进行培养,并向其他大、中、小企业推荐研究成果,从而使我国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其次,需要对高水平的纺纱、织造、染整以及服装设备进行研制和开发,将落后的生产设备有效淘汰,从而使其产能和产品品质得到提高,充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最后,需要对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和设计水平加以提高。在纺织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需要有效研发与设计纺织产品,不仅要对一流技术进行应用,而且还需要对个性审美倾向性与文化多元化加以把握。结合市场产品和分析结果的差异性,需要对我国独立品牌的发展空间进行寻找,从而有效实现创新目标,增强市场竞争力[5]

(三)改善出口商品结构

    对于我国纺织业而言,应当对高档服装的出口比重进行增加,使服装的售出价得到提高,而且还需要对初级半成品和产品的出口规模进行扩大和巩固。通过对化学纤维有效运用和开发,可以使高档棉纺织品、丝绸以及化纤长丝织物等技术难关得到有效攻克,使多种混纺、交织以及化纤仿真丝织物的质量得到提升,防止出现进口高档面料、出口高档面料的现象。结合纺织品的出口纤维组成展开分析,应从出口棉纺织品有效转变为出口化纤纺织品,从而确保与国际市场和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趋势相符合。在我国纺织品出口过程中,需要将装饰用、产业用的纺织品作为新增长点。在生产装饰用的纺织品时,要充分体现系列化、高质量和多元化的特点,从而有效促进纺织品市场发展。

(四)创立国际品牌

    在我国纺织企业发展过程中,品牌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对顾客自身选择产品的意向具有直接影响,可以充分体现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实力。通过打造知名品牌,建立良好的声誉,可以为企业发展带来巨大价值,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要将服装出口、纺织品收益微薄状态加以改变,有效打造国际品牌,使国际市场能够对“中国制造”产生充分认可。所以,我国纺织企业需要对品牌的建设与推广加大重视,特别在企业具有较强资金实力时,可以结合其优势与特点,对适合的品牌发展战略进行选择。例如,可以在国外有利地点建设厂房,或合理运用国外成熟的营销网络,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产品供应链。在品牌形成的过程中,通常要投入大量资金,并通过时间验证,当品牌自身难以在短时间内成功占领市场时,一些企业可以对国际知名品牌的收购策略进行采用,对其原品牌形象与顾客忠诚度加以利用,从而为企业有效谋取利益。除此之外,当纺织品企业缺乏创立品牌的条件时,可采取贴牌生产的方式,使其规模得到扩大,对企业自身管理和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加大重视,在国际市场竞争过程中充分积累经验,为品牌推广做好具体的准备工作[6]

(五)积极寻求和美纺织业的合作

    在我国纺织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对美国的纺织品市场开发加大重视。美国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纺织品进口国,而我国在纺织品的生产和出口方面优势明显,因此通过和美国纺织业加强合作,可以使我国纺织品的生产出口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有效促进我国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就业水平得到提高。我国纺织品在产能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对美纺织品出口的潜力还相对较大,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在美纺织品市场当中的份额。具体来说,应有效加大技术投入,使纺织品的技术含量得到提高。在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纺织品行业也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通过运用先进技术,可以使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从而使我国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现阶段,我国需要与美国纺织业积极寻求合作,对我国产业齐全、规模生产和低生产成本等优势加以利用,吸引投资商建厂,或者与我国企业进行合作经营。这一过程中可学习美方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使我国的纺织产业水平得到提升,促进纺织品对外贸易发展水平[7]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采取有效对策,合理优化纺织品的对外贸易,使我国纺织品的对外贸易量得到增加,增强我国纺织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捡平. 中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持续发展对策[J]. 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4):1-2,21.

[2] 王晶. 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 纺织报告,2022,41(2):36-38.

[3] 黄凌晨. 南通纺织品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6):20-21.

[4] 江宏飞,周伟. 纺织品对外贸易贫困化增长的倾向性分析及规避[J]. 江苏丝绸,2019,38(2):21-24,28.

[5] 高剑刚. 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持续发展分析[J]. 商情,2022(44):56-58.

[6] 王西贤,贾琳. "国际纺织品贸易"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J]. 纺织服装教育,2022,37(1):67-69,81.

[7] 蔡一墨,孙江岳,禹建鹰,等.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南亚纺织品贸易研究[J]. 纺织导报,2021,14(2):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