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灌云县提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3
/ 2

浅析新形势下灌云县提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措施

徐秀珍  ,董冰清 ,李东京

身份证:320723197607194227 身份证:320723199108240064身份证: 320723198410175078

摘要: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强国的步伐。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育才,而培养出一批有文化,爱农村,懂农业,精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高质量农民在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推广和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我县在培育高素质农民的过程中,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分析新形势下;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提升策略

1分析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

1.1培育主体不健全,组织培训存在困难

高素质农民培育主要依靠农业农村部门进行引导,但由于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对象是农民,同时需通过镇街的支持与配合。但是就多年来实际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有些镇街对高素质农民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组织培训的难度加大。

1.2培育对象来源不足,参训积极性不高

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主要对象是农民,但由于当前农村的空心化,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很少,即使留下来的,普遍年龄较大且文化水平不高,他们有着强烈的小农意识,观念保守,对学习新技术的欲望很低,总觉得培训对他们来说没有意义,不愿主动参与培训。

1.3培训资金不足,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由于项目实施都是先培训后拨付资金,致使培训资金投入到位慢,限制了高素质农民培育活动的高效开展,造成培训资源配置到位慢,软硬件设施更新速度缓慢,相关实践培训活动不能够正常有序开展,培训效果差。

1.4培育师资建设水平不够高,培训实用性不强

目前,我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主要由县农业部门承担,县农业学校仅有在编在岗职工7人,其中2名是工勤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仅有5名,农业专业出生的专业教师只有2名,所以既能在课堂中授课又能指导线下实践的教师数量太少,我们只能从省市县临时聘请专家来授课,无法满足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培训需求,所以急需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稳定一批专职师资,拓展一批兼职师资,培养一批农民讲师,优化专兼职比例,整体提升师资水平。

2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培养高素质农民的质量

2.1运用新媒体,加强对培育高素质农民内容、途径和意义的宣传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广泛开展培训招生宣传工作。大力宣传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内容、方式和意义,提高农民对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社会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树立宣传一批高素质农民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社会影响力。认真筛选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农业从业者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育。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状况和目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需求调研,为科学设置培训课程打下基础。

2.2加强教师队伍的更新与建设,拓展培训教师资源

统筹用好县域内优质师资资源,在原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吸纳一批农业院校、研究院专家教授、土专家”“种养能手”“田秀才”“乡创客等优秀教师资源。做好师资库更新建设,进一步扩大丰富培训师资库资源,培养用好农民讲师,组织教师进行理论知识更新,提升实训实践指导能力。

2.3制定高水平培训内容,使课程设计更加完美

以切实提高农民生产实用技术水平为抓手,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聚焦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制定高标准培训内容,完善课程设计。围绕主要粮食作物和大豆油料生产,开展播种施肥、防灾减损、病虫防治、收储保存等全生产周期技术培训;围绕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开展品质监测、检疫防疫、生态健康等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围绕藏粮于地,加大农田管护、土壤监测、休耕轮作、用药配肥等土地管理培训;围绕藏粮于技,加大品种选育、农机操作、机械维修、机收减损、水利灌溉、智慧农业等农业技术培训;围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开展农产品储运、农产品深加工、线上线下营销等课程;围绕乡村规划和治理,重点开展观光农业、现代农场、乡间民宿、认种认养等项目管理培训,提升现代农业项目运营能力;以乡村善治为目标,开设普法、婚育、环保、健康等教育,提升自治能力、法治水平、德治情操,维护乡村社会公序良俗。全面提升农民素质,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2.4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方法,使理论联系实际

要充分利用县域内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市级专业合作社优质资源,探索创建共同培育模式,缓解培育资金紧张问题。观摩学习和实践实训安排到这些示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车间、电商销售平台等,强化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开阔学员视野、拓展思路、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育方式,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线上与线下相促进;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实施线下培训,依托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云上智农APP和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开展线上学习;实操教学安排到田间,现场教、现场学,增强感性认识;创新培育方式,灵活开展分类型、分产业、分层次、分时段培训,解决工学矛盾,确保精准可行。政府部门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依托

四分标准,按农业产业分类、乡村社会分工、农民职业分化等标准,做好培育方案引导;通过明确任务职责、制定质量要求、质量监管、效果评估等方式,做好培育过程引导与监督。着重抓好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培养,形成一批善种植养殖、懂经营管理、熟悉农业产业政策、热心服务三农的人才队伍,发挥领头雁、传、帮、带等优势,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

2.5严格落实农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标准

农民培训教育培训机构要根据承担的培训任务制定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农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培训规范开展培训。按教学计划组织培训,抓好培训实施过程管理。落实到各个培训环节,确保参训人员、培训学时、培训内容落到实处。各培训班次要指定1名教师担任班主任,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保障培育质量和效果。同时要以培训班级为单位建立、健全培训档案。

2.6对培养高素质农民进行跟踪服务,加速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进一步巩固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果,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及时解决学员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高素质农民真正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根据关键农时、学员需求,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跟踪服务工作。将农民培育后续服务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打通乡村人才振兴最后一公里,由农业专家、专业老师组成跟踪服务团队,帮助他们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培训学员开展后续跟踪服务活动,进一步延伸农业生产培训。通过技术指导、跟踪服务,加大农业农村政策宣传力度,实地解决生产难题,巩固培训成果,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步伐,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高素质农民的培养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农民的素质提升和职业化的实现还任重而道远。培养高素质农民,已成为一种必然。政府要对农民进行激励,并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指导。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何为乡村振兴解决人才问题成了职业教育的挑战与机遇。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其中提出要鼓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农民职业化的转变,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现实需求。因此,作为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职业教育,其在助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留标.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的实践探索[J].农民科技培训,2021,(10):19-22.

[2]龙文莉,彭雄,李志华.大力提升师资质量努力培育高素质农民[J].农民科技培训,2020,(1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