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3

土地整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李秀梅

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土地整治实践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土地整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对土地整治从业人员所具备的知识体系、结构及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土地整治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非常紧迫。本文立足当前土地整治的国家战略地位、战略部署及其工作内容,分析培养土地整治专业人才的必要性;依据当前土地整治从业人员及其培养状况,剖析土地整治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培养土地整治专业人才的对策。土地整治国家战略和相关行业的发展,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支撑,土地整治行业发展需求明确了专业定位,构建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核心课程,本论文可为其他相关高校在增设土地整治工程专业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治;土地资源管理;土地科学;专业设置

一、土地整治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首次在中央层面提出了“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自此,土地整治(此前常用表述是“土地整理”、“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复垦”等)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从首部具有土地整治意义的规划——《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的编制,到当前《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实施与深入,土地整治逐步由自发、无序、无稳定投入向组织化、规范化及稳定投入转变,并不断强化;土地整治的内涵、外延不断拓展,其范围更广泛、目标更多元和手段更综合,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及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基础平台。“十三五”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已启动,未来土地整治将更加强调生态文明建设,重视城镇工矿及山水林田湖的综合整治,注重各项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政策的综合运用。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为实现各项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奠定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基础。反过来,当国家或区域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调整了发展模式或路径,经济社会面临新的形势、机遇及挑战时,为顺应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就需要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战略和培养目标,需要调整相关领域现行的人才培养体系、模式及路径。培养土地整治专业人才是落实土地整治国家战略的需要。土地整治是伴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及其过程中的各项重大战略部署应运而生的,是落实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项国家战略之战略。在国家制定的多项战略及其规划中,均将土地整治作为战略及规划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内容,当前,土地整治专业人才已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才培养内容列入国家国土资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二、乡村振兴下土地整治双创人才培养新转变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推进的过程中,双创(创新创业)人才处在关键环节和重要位置,土地整治工程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其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转变培养理念。

2.1以加强双创能力为重点,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必要的知识积累是工程创新人才素质的养成和能力的提升的重要基础,而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可有效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需要建立三个机制:一是学生基础能力评价机制。只有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上,才能寻求创新,因此通过对学生基础课程评价,可以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的基础能力。二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全过程评价机制。弱化考试分数比重,强调以多元视角综合评估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度。从乡村振兴的总体背景入手,考虑人才培养成果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契合度,结合土地整治工程学科特点,侧重考核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三是全方位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对教师综合素质能力考核,激励教师理论教学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保持较高水平。同时鼓励教师为学生特别是本科生提供参与科研和实践项目的机会,通过本-硕-博传帮带,形成多层次互动机制,有效提升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

2.2以强化人才培养全面性为导向,加强土地整治

工程人才知识多元化土地整治工程人才知识体系应体现全面性、专业性与创新性相统一。高校要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只有一技之长,更需要具备全面发展能力。首先,土地整治工程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更应与国家宏观战略与土地资源国情的认知相对接;既要通晓土地、工程、经济、管理等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沟通组织能力,这就需要强化人才能力培养全面性。其次,土地整治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有一套自成体系的专业知识体系,这是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内容。最后,专业服从行业,土地整治专业人才应具备较强创新能力,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断创新产业模式、运作模式、管理模式等,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从而服务乡村振兴。可见,土地整治工程专业应培养适应土地综合整治、国土整治、生态修复发展需求,掌握扎实的地学、资源学、生态学和工程学理论基础,具备广博知识体系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2.3加强面向大数据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和产业升级都迫切需要大数据工程实践、大数据智能计算等方面的信息人才。传统的土地整治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已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立足于社会的需要,注重实用性,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土地整治工程信息化发展趋势的需求,建设基于大数据的既注重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又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土地整治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可以构建一些与大数据相关的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业务领域三大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来支撑人才的核心能力培养,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和就业方向进行更深层次的选修,利用好大数据技术在土地整治工程领域的应用。从教学、实验和实践多环节多方面,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土地整治工程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2.4加强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构建土地整治工程

学科及关涉专业教育教学体系跨学科和跨界融合可以促进核心知识的重构,学科交叉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4]。首先,应把握土地整治工程方向,把握培养研究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特点,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强化多学科交叉知识构建。可以结合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也可以设置专业内创新创业课程,鼓励学生“出点子创路子”进而为乡村振兴服务。其次,应建设多学科教学资源库,交叉对接多学科、多领域学者、专家及部门领导,构建以土地工程为核心的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基础资源与素材库,夯实专业领域培养基础。各高校可以结合学校相关专业,组织联合毕业设计等联合培养方式,推动专业的多学科性发展。最后,通过参与项目实践,使人才在与相关部门、合作单位及地方群众等参与者交流沟通过程中综合培养认知、沟通、协调等多项能力。可以结合具体实施工程项目,通过实地参与设计、调查、施工等环节,提高学生认知,丰富学生实践经验。

三、土地整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土地整治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土地、农业、水利、地理、测绘、土壤等专业,其学科背景主要有管理学、工学、理学及农学等。从与土地整治工作任务及内容相匹配的状况看,不同学科门类中的各专业方向比较专一,各学科专业仅涉及土地整治某些方面的工程技术和方法,不能完全满足土地整治工作对综合专业知识与技能及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对湖北省和黑龙江省两家土地整治中介公司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公司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均表示,招收的高校毕业生不能快速承担部分项目的工作任务,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传、帮、带”;多数专业技术人员表示,由于专业所限,只能完成土地整治项目的部分任务,一些涉及其他专业的工程技术性较强的任务难以完成,如学“土地”的不懂“水”,而学“水”的不懂“土地”等。纵观人才培养的现状,结合未来土地整治事业发展战略要求,可以发现,当前土地整治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如下三方面的问题:

3.1土地整治专业技术培训体系不健全

通过对公开的网络信息的搜索和不完全统计,培训的组织者以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及各省级土地整治机构为主,培训的对象以各层级土地整治机构从业人员为主,培训的方式以专家讲授为主,培训的内容以土地整治政策制度、各项标准及规范的解读为主。现阶段的土地整治培训,仅是土地整治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内容,没有形成一项固定的培训制度;相关的行业协会及专业学会没有在培训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专业指导作用;专门针对作为土地整治人才队伍重要构成的土地整治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项目较少;培训方式较为单一,纯讲课式的培训效果不甚理想;培训的内容较少涉及土地整治自身的专业理论及技术实务。

3.2相关专业对土地整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

视程度不够无论从土地整治机构及中介机构在职人员的专业背景,还是招聘时对应聘者所学专业的要求来看,土地资源管理是当前土地整治人才的主要来源专业。然而,土地资源管理从1956年的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发展到现今的公共管理模式[16],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趋同,多数实践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被弱化;偏工程、重技术的高校占仅开设此专业高校总数的1/3左右(集中在农林类和工科类院校)[17],且主要偏重土地利用规划、测绘及3S技术;开设土地整治专业方向的高校更不多见——当前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得官方支持,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平台上实施土地整治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土地整治工程并没有随其战略地位的提升而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与土地整治相关的农业水土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较少开设土地工程技术方面的专业课程。

3.3土地整治专业的学科属性尚无定论

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然后,土地整治专业并没有列入高校各层次人才培养的专业目录。云南农业大学先后两次向教育部申报增设“土地整治工程”专业也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于土地整治的基础理论、核心内容、关键技术与方法等科学问题尚未明确,土地整治专业所依托的主干学科难以界定。学科是专业存在的前提,学科属性不清则严重阻碍土地整治专业的设置及高层次土地整治专业人才的培养。

四、培养土地整治专业人才的对策

土地整治国家战略地位的确定,使得土地整治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及高等院校的高度关注。为更好地满足土地整治国家战略及土地整治事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土地整治专业人才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4.1依托完善的专业技术培训体系培养满足

土地整治工作需要的专业人才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是多数技术性行业普遍采取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强化从业人员专业理论,更新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使其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新动态、新政策和新要求,以便更高效地完成专业技术工作的有效手段。完善的专业技术培训体系是保障专业技术培训效果,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从短期来看,由于没有土地整治专业的支撑,通过及时的专业技术培训是土地整治专业人才培养最直接、效果最显著的方式,然而完善的培训体系是基本前提。首先,参照各类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如土地估价师、房地产估价师等)的做法,建立常态化的土地整治专业技术培训制度,并对从业人员及其培训情况进行备案、登记及跟踪管理;除国家及省级土地整治机构外,应充分发挥相关专业学会(以国家及省级土地学会和农业工程学会为主)的专业优势,鼓励其广泛参与并组织土地整治专业技术培训;更加重视直接参与具体土地整治项目的基层土地整治机构及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培训形式应多元化,注重运用案例教学、示范教学及现场观摩等能够直接解决土地整治核心技术问题的培训方式;加强土地整治核心理论与技术的培训。

4.2依托各高校土地资源管理特色设置土地

整治方向,培养土地整治专业人才在土地整治专业未获得官方认可及批准之前,设置土地整治专业方向是培养土地整治专业人才的有效方式。从土地整治工作与相关专业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以及当前土地整治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状况来看,依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设置土地整治方向是比较妥当和切实可行的。如此,既可满足土地整治事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亦可增强当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整治方向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各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办学条件、专业特色、师资力量及其与土地整治本身的契合程度。由于土地整治与土地利用、土地规划及土地工程技术的关系紧密,建议以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与利用及土地工程技术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特色的相关高等院校(如师范类、农林类及地矿类与测绘类高校)为重点,结合各高校所处的地域特征对土地整治工作的特殊要求,采用“政、产、学、研、用”协同的办学模式,设置具有鲜明特色的土地整治方向,培养“接地气”的土地整治专业人才。

4.3依托土地科学申报土地整治专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土地整治专业人才

设置土地整治专业是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土地整治专业人才的长远之计。高校开设新专业,需要满足教育部于2012年9月14日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中规定的六大基本条件。其中,第二条“有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是申报土地整治专业的难点问题和必须解决的科学问题。虽然现有的部分学科门类及专业类与土地科学存在理论交叉和研究对象的局部交叉,但由于土地问题的重要性及其研究的特殊性、土地要素的多样性与完整性,其他相关学科无法完整替代。显然,土地整治作为土地科学的次级学科,难以在现有相关学科中生存和发展。长远来看,土地整治专业的增设,需要以土地科学为学科平台。为此,不仅需要土地学界专家学者自身不懈努力,更要遵循共赢的原则联合相关学科重量级学者,并争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共同将土地科学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土地整治专业的设置清除学科障碍。

结束语:

加大土地整治的科技投入和创新,是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加快推进“土地整治+”发展新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土壤生态功能的有效途径,土地整治机制体制的创新活力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土地整治的实施,将会使经济社会发展、国土资源管理的水平得到大力提升。

参考文献

[1]论土地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朱鹏.中国土地科学,2019

[2]土地科学学科独立性研究——兼论土地科学学科体系研究思路与框架.冯广京.中国土地科学,2019

[3]我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概述.路振华.安徽农学通报,2018

[4]3S技术在土地整治工程专业中的地位与相关课程改革探讨[J].王国琲.科教导刊,2021(10)

[5]面向国家需求的土地整治工程专业建设支撑体系构建[J].王杰.中国地质教育,2022(04)

[6]“土地整治”课程的地位及教学改革[J].吴九兴.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22(01)

[7]“土地整治学”课程工程意识与工程精神挖掘和培养[J].曹铭杰.中国农业教育,2014(03)

[8]面向“卓越计划”的土地资源管理(土地整治工程方向)课程体系建设[J].王伟.中国地质教育,2022(02)